政策解读
听全文
基本信息
  • 统一编号: GZ0320120006
  • 文  号: 穗人社发〔2012〕5号
  • 实施日期: 2012年01月20日
  • 失效日期: 2017年02月04日
  • 发布机关: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文件状态:

广州市因公出国(境)培训管理暂行办法

  • 分享到
  • -

 穗人社发〔20125

广州市因公出国(境)培训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进一步规范管理,确保我市因公出国(境)培训工作依法、有序、高质量地开展,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所称因公出国(境)培训,是指我市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选派技术和管理人员赴国外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采取听课、研修或实习等多种形式,学习先进生产技术、科学管理经验。

因公出国(境)培训范围包括:执行由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或授权代表国家与外方签署的多边或双边合作协定(协议)需安排的培训;我市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或委托其下属机构)在授权范围内与外方签署的多边(或双边)对口交流合作协定(协议)和技术(或设备)引进项目合同中规定的培训;市属单位与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高等学校、专业机构直接签约安排的培训;由外方或国家外国专家局资助的自有渠道培训。

公派留学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管理部门】

广州市外国专家局是我市因公出国(境)培训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全市因公出国(境)培训的综合管理和指导工作

第四条【术语解释】

因公出国(境)培训项目按培训时间分为短期培训和中长期培训。

短期因公出国(境)培训是指在国(境)外培训时间在90天以内的培训项目。

中长期因公出国(境)培训是指在国(境)外培训时间在90天及以上的培训项目。

第五条【培训原则】

因公出国(境)培训应当坚持按需派遣、突出重点、优化结构、规范管理、狠抓成果的原则,要有长期规划并纳入各区(县级市)、各单位人才培养全局部署。

第六条【培训纪律】

因公出国(境)培训应当严格遵守国家及本市政策规定和外事纪律。不得持因私护照进行因公出国(境)培训。

 

第二章 培训计划

 

第七条【培训计划管理原则】

我市因公出国(境)培训工作严格实行计划管理。各单位应本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更有成效”的方针,紧密围绕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人才培养的实际,制定因公出国(境)培训计划。

选题要有针对性和创新性,与业务工作重点或发展热点有密切相关。内容要博采众长,培训主题必须是培训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优势,避免集中于少数热点国家或地区。

第八条 【计划报批时间】

广州市外国专家局于每年10月,按照国家外国专家局的文件要求发出下一年度我市的因公出国(境)培训项目计划申报文件。有培训需求的组团单位应在11月中旬前向广州市外国专家局申报本单位下一年度的因公出国(境)培训项目计划。

第九条 【计划工作原则】

广州市外国专家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点以及国家外国专家局关于因公出国(境)培训的总体指导方针,严格筛选,控制总量、突出重点、保压结合,对各单位申报的项目计划进行审核并综合平衡,在此基础上编制全市培训计划,报经广州市外事办公室和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后,下达各单位。

第十条 【计划项目实施】

项目计划未获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前,各申报单位不得提前组织实施。未列入本市年度因公出国(境)培训项目计划的,各单位不得自行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优先支持项目】

优先支持培训内容符合我市各地区、各部门发展规划,围绕工作重点、热点展开的因公出国(境)培训团组;优先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与中长期培训团组。

第十二条 【鼓励国内培训】

鼓励通过聘请外国专家来华指导、培训解决出国(境)培训需求。通过因公出国(境)培训引进外国专家来穗工作、指导的项目,可优先获得广州市外国专家局引进国外智力专款资助。

 

第三章  组团单位和人选条件

 

第十三条 【组团责任】

因公出国(境)培训实行谁组团,谁负责”。

第十四条 【双跨团组管理】

凡组织本地区、本部门人事隶属关系以外人员参加的团组,均按双跨(跨地区跨部门)团组管理。

市直属委办局、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以及经国家外国专家局认定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可以组织少量因公出国(境)培训双跨团组,除此之外,其他任何单位包括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中心、公司、院校、办事处均不得组织双跨团组。

双跨团组的参团人员只限于与组团单位有直接领导关系或业务指导关系的部门和单位人员。

第十五条 【敏感领域培训】

立法、司法、公安、民族、宗教等敏感领域的培训,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垂直管理的地方相关部门的培训,由主管部门在职能范围内统一组织管理。

第十六条【人选条件】

组团单位应严格按照德才兼备、按需派遣、学以致用、宁缺毋滥”的选派方针,选拔政治优秀、业务对口、外语合格、身体健康、有培养前途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因公出国(境)培训。选派人员目前所从事工作应与培训主题直接相关,不得照顾性派出。

因公出国(境)培训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含大专),年龄在50周岁以下,并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

 

第四章 培训机构

 

第十七条【渠道选择】

组团单位应在国家外国专家局认定的境外培训机构范围内,选定培训?择非认定的境外培训机构,应向广州市外国专家局提供该机构资质情况,经报国家外国专家局同意后方可选用。

严禁通过旅游渠道安排因公出国(境)培训。不得通过中介联系境外培训机构或安排培训事宜,不允许通过中介选择或转手因公出国(境)培训团组。

 

第五章 培训协议与培训费用

 

第十八条【培训协议】

因公出国(境)培训项目在执行前,组团单位要与国(境)外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协议(或合同)。协议应明确规定双方责任和义务,至少涵括以下内容:

(一)培训主题、目的;

(二)培训时间、地点;

(三)培训要求和培训方式,包含食宿行等生活安排;

(四)培训的人数和师资安排

(五)培训费用,包含伙食、住宿、交通安排以及费用支付方式等;

(六)保险方式及费用分担;

(七)违约处理方式。

第十九条【中长期项目协议】

中长期因公出国(境)培训的培训人员应与组团单位签订出国(境)培训协议书”,对经济担保、违约责任及回国后的服务期限等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

第二十条【培训经费预算】

因公出国(境)培训经费应纳入专项预算管理。各组团单位应严格根据工作需要和经费预算制定因公出国(境)培训计划,严格将因公出国(境)经费开支控制在预算内,不得挪用其他预算资金。

第二十一条 【培训经费支出】

组团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因公出国(境)培训经费的规定,不得超标准收费或克扣、私分或变相私分因公出国(境)培训费用,不准用发给奖金或回扣的办法招揽培训团组,不得以任何形式由企事业单位出资或补助,不得向下属单位、企业和地方摊派、转嫁因公出国(境)培训费用。

 

第六章 培训管理

 

第二十二条 【预培训要求】

组团单位在团组出发前,须组织全体培训人员进行预培训,主要内容包括:

(一)学习与培训主题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

(二)进行爱国主义、外事纪律、外事礼仪和安全保密教育;

(三)了解所去国家(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科技、风俗习惯等基本情况;

(四)充分研究培训主题业务目前在国内发展的现状与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了解在国外发展的概况;

(五)做好组织分工、安全保卫等。

第二十三条 【境外组织管理】

因公出国(境)培训团组应成立班委会,对团组在境外的活动实施管理,实行团长负责制。团长应是熟悉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

第二十四条 【境外活动管理】

严禁两套日程。培训团组在国(境)外要按批准的日程安排培训与活动,不得擅自增加在外时间,不得擅自绕道或经停第三国或地区,不得擅自变更培训内容及路线。凡发现与报批日程不符,将追究团长、组团单位的责任,并追缴经费。

第二十五条 【境外管理】

逐步建立因公团组出国(境)情况跟踪和评估机制。团组在境外期间,重要情况要及时报告组团单位和我驻外使领馆,并由组团单位报告任务审批、审核单位。

第二十六条 【总结要求】

因公出国(境)培训团组应于回国后10天内召开培训总结会,并向广州市外国专家局提交个人培训总结及团组培训总结,以及境外培训机构评估报告。广州市外国专家局以此为基础,对组团单位执行因公出国(境)培训项目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第二十七条 【成果要求】

组团单位应加强对培训成果的跟踪和推广,每个团组应至少报送1项成果。

第二十八条 【不报总结的处理】

未报送或未按时报送团组总结的组团单位,广州市外国专家局将暂停或暂缓该单位的项目审核,暂停审核该单位下一年度因公出国(境)培训项目计划。

第二十九条 【经办人要求】

组团单位应指定具体负责因公出国(境)培训工作的经办人,并保持相对稳定。经办人负责培训项目计划申报、项目送审、国外管理以及培训总结和成果的收集、汇报工作。经办人应熟悉外事纪律及因公出国(境)培训的相关政策规定,并有义务向单位领导解释相关政策。

第三十条【奖惩措施】

广州市外国专家局将每年通报表扬因公出国(境)培训工作出色的单位、个人和优秀学员。对严重违规操作的单位及个人也将择机通报批评。对违反出国培训规定并产生严重后果的单位,将暂停其组织因公出国(境)培训资格,并提请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按有关规定追究组织者及当事人的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执行时间】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开始施行,有效期5年。相关政策依据变化或有效期届满的,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2年120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策解读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