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将有更多的精神病患者可以在社区进行康复。6日的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同意增加全市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的专项经费,调整后的专项经费由去年的552万元增加到1152万元。同时,今年将在去年开通10个社区精神康复中心的基础上,再在天河区和白云区各增开一个,届时,全市将拥有12个社区精神康复中心,服务残疾人2400人。
广州市残联理事长陈学军介绍,今年计划12个社区精神康复中心全数运营,各区均设1个,2016年将在白云区再增1个,服务残疾人数量将达到3000人左右。该项目也是全市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先行市工作项目,是今年要完成的工作任务。
“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面向具有广州市户籍的持有《残疾人证》或纳入卫生部门、公安部门相关信息管理系统管理的精神残疾人和精神病康复者提供社会能力适应训练服务,为上述精神病患者或康复者家庭提供社区康复训练、心理疏导、事前预防、危机介入、实时支援、个案跟进等服务,建立社区精神康复服务网络,填补社区精神康复服务的空白。”
陈学军说,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采用社会工作的方法,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法,病患并不需要支付费用,由社会组织承办,全程跟踪评估。
据悉,在此以前,市残联与香港利民会在广州进行试点,成立广州利康家属资源中心。“经过多年的尝试,我们已摸索出符合广州实际的社区康复模式,即社工参与其中,将精神患者从原来的医疗治疗,改为精神慰藉,使他们与主流社会更贴近。”今年,市残联计划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各区,增加服务容量,降低精神病康复投入的边际成本。
“相当于5.5万的数量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会尽量让人员流动起来,让更多的精神残障人士能够受益。”陈学军介绍,广州市目前精神残障人士有5.5万人,其中重症人士有4.9万人,希望社会各界能向精神残障人士施以更多的关爱。陈学军同时表示,想要进入社区康复中心的精神病患者可以向残联进行申请,不过由于人数较多,可能需要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