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报道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 > 2017年 > 4月 > 
未来3年广州要完成187条黑臭河涌整治
听全文 2017-04-08 来源:广州日报
浏览字号

7日召开的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广州市治水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未来3年广州治水工作的具体任务——力争到2017年底,建成区城镇生活污水基本实现全处理和达标排放,完成国家督办的35条黑臭河涌整治任务;力争到2019年底,全市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按照要求完成剩余152条重点河涌治理任务,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

整治7251个排水口

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16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按照“控源动真格,管理上水平,工程抓进度,城中村截污攻坚,开门治水人人参与”的工作思路,多管齐下、统筹施策,形成水环境综合治理新格局,全市治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35条黑臭河涌水质总体上稳步提升、逐步向好;地铁B涌、地铁C涌、西郊涌等6条河涌,已基本达到不黑不臭标准;国考鸦岗断面实现水质达标。但目前全市治水形势不容乐观,源头治理工作任重道远,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建设仍有短板,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行动计划》明确,要坚持“控(源)、截(污)、清(淤)、调(水)、管(理)”的五字治水方针,以流域为体系,河涌为单位,进一步加强污水源头治理、补齐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短板,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控源方面,将实施涉及187条黑臭河涌的85个城中村“进村入户”污水收集工作和238个行政村(社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整治7251个排水口,开展整治违法排水专项行动。

“进村入户”截污纳管

城中村截污难、污染物直排河涌,是困扰河涌整治的一大难题,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城中村内的污水治理一直采取“自行收集、绕村截污”的方式。

据悉,广州有300多条城中村,涉及600多万人,由于土地产权等问题,市政公共污水设施建设至城中村周边,由村集体自行在村内建设污水收集设施进行污水收集,并连通至村边市政公共污水设施内。但水务部门在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发现,城中村内人口密度逐渐增大,小散乱企业不断增多,其污水产生量已不容忽视,但由于各城中村在村内污水收集工作中积极性严重不足,污水大多无法得到有效收集,其长期以来直排、偷排河涌已成为中心城区河涌黑臭的主要原因。

而黄埔区在推进城中村污水治理工作中成效显著,其污水收集主要采用“进村入户”方式,即由财政出资,区具体实施,沿每家每户的厨房、厕所,按统一标准建设污水收集管,逐栋收集污水后汇入污水收集井。

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城中村污水治理思路要进行调整,将城中村村内污水设施,参照市政污水设施建设、管理模式,由各村委托属地政府建设管理,并推广“黄埔模式”,采用“进村入户”的截污纳管方式开展城中村污水收集工作。而首先就要对列入整治计划的187条河涌周边的85个城中村进行“进村入户”污水收集。

截污硬指标

《行动计划》对截污也提出众多硬指标——新、扩建14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提高180.5万吨/天,铺设污水管道约1090公里;完成29座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以及35座污水处理厂污泥厂内干化减量改造。

《行动计划》提出,建立排水户管理长效机制,全流程监管排水户排水行为,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在控源、截污完成后,根据实际需要,对河涌进行清淤、调水补水和生态修复等水质养护,进一步提升水体治理效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各部门职责

《行动计划》明确规定了各个部门在新一轮治水工作中的责任和任务:环保部门着重加强“小散乱”工业污染整治,按照“关闭或搬迁为主、就地整改为辅”的要求,重点针对黑臭河涌1公里范围内,开展“小散乱”等污染源整治专项行动,进行地毯式排查,挨家挨户找,彻底搞清污染源在哪里,“敌人在哪里”;实施挂图作战、销号管理、各个击破,坚决在今年内全部清理整顿“小散乱”污染源。水务部门认真履行行业监管责任,实施违法排水专项行动,加大对排水户违法排水的查处力度。农业部门要在去年成绩的基础上持续发力,继续实施畜禽养殖场“一户一档”督导工作,彻底取缔非法畜禽养殖场,坚决关闭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规模化养殖场,并建立回潮防范机制。城市管理部门做好执法及河涌垃圾清运。

相关文章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