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下旬,广州出现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尽管全市动员、投入巨大人力物力灭蚊,但患病人数还是不断上升,拐点何时会出现呢?昨日下午举行的市政府常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市卫生局局长陈怡霓表示,要待蚊媒密度和布雷图指数同时出现下降后十几天,患病人数才会出现下降,这样才是真正的拐点。市城管委主任危伟汉强调,登革热可防可控可治,需要全民参与、积极清理身边积水,市民一旦出现不适要马上就医。
危伟汉透露,9月份以来,全市累计出动消杀人员34.68万人次,消杀面积30,532万平方米,消耗药品15.39万公斤,5453.38万人次入户检查,清理积水6340多万宗,清理沙井9848万个(次),疏通沟渠89.35万米,公共外环境蚊虫密度进一步下降。此外,市财政增拨1280万元应急资金,今年市区两级投入灭蚊经费已经达到7100多万元。
危伟汉同时透露,根据市疾控部门9月1日至26日蚊媒密度监测数据,全市2919个监测点次中2793个点次外环境达到人工每小时2只以下的防控要求,达标率为96%,较8月份提高了9个百分点,公共外环境灭蚊工作取得阶段性的积极成果。
与此同时,室内居家灭蚊情况却不太理想。危伟汉说:“单位和家居清积水灭蚊仍是当前薄弱环节,高风险区域仍然存在,病例数排名前10街道布雷图指数和成蚊密度普遍超标,全民大搞卫生、清积水行动不能放松。”
根据抽查和疾控部门监测数据,全市2919个监测点次中只有1040个监测点次布雷图指数达到5以下的防控要求,达标率为36%,与8月份的达标率基本持平。
疫情:没有后遗症 暴发原因不明
6月下旬,广州出现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至今已经3个月,患病人数仍在不断上升,拐点什么时候会出现呢?
对此,市卫生局局长陈怡霓在发布会上说:“登革热是蚊媒传播,最重要的是将蚊媒密度和布雷图指数降低下来,因为感染之后还会有潜伏期,病人发烧有症状之后才会去医院看病,一般需要十几天,所以一般来说出现这两个(指数)降低之后的十几天才会出现拐点。现在布雷图指数还未达到下降目标,所以我们呼吁所有市民动起来。”
此外,在昨日的发布会上,有记者询问,本次登革热疫情令一些省领导也“中招”,是否属实?对此,陈怡霓说:“省领导也是市民,他们得了病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他们的)登革热治疗好了,早早上岗了。”对于登革热的防控,陈怡霓还强调:“登革热没有后遗症,该病主要造成病人血小板降低,及时治疗,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上了年纪的人,特别呼吁要早点去看病,二级以上医院都可以看。”
为何今年登革热呈现爆发式的疫情呢?陈怡霓坦言:“原因真的需要研究。”她表示,巴西今年有60多万病例,东南亚也很多,菲律宾有三万多例,“不知道是否是气候原因造成疫情集中。”
重点:车站码头机场景点每天消杀
对于目前登革热的防控难点,危伟汉表示,一是街镇主体责任没有很好地落实。目前部分城中村、车站、企业工厂等还没有真正行动起来,部分街镇疫情持续高涨且布雷图指数居高不下,区街与辖区内中小企业、个体单位沟通少,成为工作盲点,个别机团单位无动于衷,所在区街督导不力。二是部分单位灭蚊执行力还不够强。近期市督导组抽查了42家工地、39个小区、44所中小学校托幼机构的外环境和市内场所防蚊情况,学校开展得较好,但工地、小区、单位室内环境清积水工作落实不到位,家庭清积水存在薄弱环节。三是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有缺陷。现行的排水设施建设不完善,未考虑防蚊问题,部分地域还有明渠和半明渠,沙井盖没有封闭防蚊;部分河涌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常有不流动积水,也成为蚊虫孳生场所。四是病原体的隔离和劝导不到位。患者感染后延迟就医甚至不就医的情况较多,许多轻症病例没有住院隔离,加上隐性感染者,传染源流动性大。
对于即将到来的国庆黄金周,危伟汉表示:“这两天我们在继续组织全市各级力量进行消杀,同时对车站、码头、机场、旅游景点等进行重点监测,保持每天消杀。清积水防蚊虫,有一个死角可能都会造成疫情的蔓延,希望全民动起来共同防控。”据悉,国庆节前广州增加了灭蚊行动频次,9月24日和28日组织开展了2次统一行动,并已部署了10月3日和8日的全市统一灭蚊行动,节后还将持续开展每周五统一灭蚊行动,直至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两个数据双降 疫情才会缓解
布雷图指数:
是评价一个地区伊蚊密度的指标,也就是平均每百户内有伊蚊幼虫(孑孓)孳生的容器数。“布雷图指数”在5以下属于安全范围;如果高于20,则意味着一旦有外部病例输入,就可能在该地区造成登革热的流行。
蚊媒密度:
反映一个区域内成蚊的密度。当成蚊密度<2只/人工小时时,才能有效防控登革热疫情。
危伟汉透露,9月份以来,全市累计出动消杀人员34.68万人次,消杀面积30,532万平方米,消耗药品15.39万公斤,5453.38万人次入户检查,清理积水6340多万宗,清理沙井9848万个(次),疏通沟渠89.35万米,公共外环境蚊虫密度进一步下降。此外,市财政增拨1280万元应急资金,今年市区两级投入灭蚊经费已经达到7100多万元。
危伟汉同时透露,根据市疾控部门9月1日至26日蚊媒密度监测数据,全市2919个监测点次中2793个点次外环境达到人工每小时2只以下的防控要求,达标率为96%,较8月份提高了9个百分点,公共外环境灭蚊工作取得阶段性的积极成果。
与此同时,室内居家灭蚊情况却不太理想。危伟汉说:“单位和家居清积水灭蚊仍是当前薄弱环节,高风险区域仍然存在,病例数排名前10街道布雷图指数和成蚊密度普遍超标,全民大搞卫生、清积水行动不能放松。”
根据抽查和疾控部门监测数据,全市2919个监测点次中只有1040个监测点次布雷图指数达到5以下的防控要求,达标率为36%,与8月份的达标率基本持平。
疫情:没有后遗症 暴发原因不明
6月下旬,广州出现本地感染登革热病例,至今已经3个月,患病人数仍在不断上升,拐点什么时候会出现呢?
对此,市卫生局局长陈怡霓在发布会上说:“登革热是蚊媒传播,最重要的是将蚊媒密度和布雷图指数降低下来,因为感染之后还会有潜伏期,病人发烧有症状之后才会去医院看病,一般需要十几天,所以一般来说出现这两个(指数)降低之后的十几天才会出现拐点。现在布雷图指数还未达到下降目标,所以我们呼吁所有市民动起来。”
此外,在昨日的发布会上,有记者询问,本次登革热疫情令一些省领导也“中招”,是否属实?对此,陈怡霓说:“省领导也是市民,他们得了病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他们的)登革热治疗好了,早早上岗了。”对于登革热的防控,陈怡霓还强调:“登革热没有后遗症,该病主要造成病人血小板降低,及时治疗,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上了年纪的人,特别呼吁要早点去看病,二级以上医院都可以看。”
为何今年登革热呈现爆发式的疫情呢?陈怡霓坦言:“原因真的需要研究。”她表示,巴西今年有60多万病例,东南亚也很多,菲律宾有三万多例,“不知道是否是气候原因造成疫情集中。”
重点:车站码头机场景点每天消杀
对于目前登革热的防控难点,危伟汉表示,一是街镇主体责任没有很好地落实。目前部分城中村、车站、企业工厂等还没有真正行动起来,部分街镇疫情持续高涨且布雷图指数居高不下,区街与辖区内中小企业、个体单位沟通少,成为工作盲点,个别机团单位无动于衷,所在区街督导不力。二是部分单位灭蚊执行力还不够强。近期市督导组抽查了42家工地、39个小区、44所中小学校托幼机构的外环境和市内场所防蚊情况,学校开展得较好,但工地、小区、单位室内环境清积水工作落实不到位,家庭清积水存在薄弱环节。三是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有缺陷。现行的排水设施建设不完善,未考虑防蚊问题,部分地域还有明渠和半明渠,沙井盖没有封闭防蚊;部分河涌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常有不流动积水,也成为蚊虫孳生场所。四是病原体的隔离和劝导不到位。患者感染后延迟就医甚至不就医的情况较多,许多轻症病例没有住院隔离,加上隐性感染者,传染源流动性大。
对于即将到来的国庆黄金周,危伟汉表示:“这两天我们在继续组织全市各级力量进行消杀,同时对车站、码头、机场、旅游景点等进行重点监测,保持每天消杀。清积水防蚊虫,有一个死角可能都会造成疫情的蔓延,希望全民动起来共同防控。”据悉,国庆节前广州增加了灭蚊行动频次,9月24日和28日组织开展了2次统一行动,并已部署了10月3日和8日的全市统一灭蚊行动,节后还将持续开展每周五统一灭蚊行动,直至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两个数据双降 疫情才会缓解
布雷图指数:
是评价一个地区伊蚊密度的指标,也就是平均每百户内有伊蚊幼虫(孑孓)孳生的容器数。“布雷图指数”在5以下属于安全范围;如果高于20,则意味着一旦有外部病例输入,就可能在该地区造成登革热的流行。
蚊媒密度:
反映一个区域内成蚊的密度。当成蚊密度<2只/人工小时时,才能有效防控登革热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