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有关精神,荔湾区人民政府组织制定《广州市荔湾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区域范围内国土空间保护开发作出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支撑荔湾区高质量发展。2025年3月,《规划》经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现对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背景和意义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广州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合理配置各类资源与要素,依据《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上位规划,整体谋划全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着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和策略
底线思维,绿色发展。以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集约利用,高质发展。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加快盘活低效存量用地资源,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式分布。
区域协同,融湾发展。促进区域高水平协同发展,加强与佛山以及珠江西岸地区的区域平台合作、产业协同发展、设施共建共治共享。
以人为本,均衡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保障,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
文化自信,彰显魅力。守住文化根脉,挖掘岭南文化价值,推动文化交流,繁荣文化产业,加强文化输出,营造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岭南城市风貌特色。
科技赋能,韧性发展。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完善地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国土空间安全韧性。
三、主要内容
(一)定位功能与发展
荔湾区是广州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区发展定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要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核心区、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核心功能是国际商贸和交往中心城市重要承载区、彰显岭南文化特色的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现代都市工业创新集聚区。
(二)目标愿景
《规划》以“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现代化中心城区”为目标愿景,围绕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把荔湾区建设为中心型世界城市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二)底线空间划定
荔湾区划定城镇开发边界57.62平方千米,无生态保护红线,无耕地保护目标和永久基本农田。加强城市四线管控,划定城市绿线0.61平方千米、城市蓝线7.16平方千米、城市黄线1.34平方千米、城市紫线2.45平方千米。
(三)构筑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构建“南北纵贯、东西联动”区域十字发展轴线,东西联动强化广佛传统发展轴线,南北纵贯强化区域交通连接。
完善生态空间格局,打造四带多脉的绿色景观网络。构建“一核一带三平台”城镇空间格局,打造白鹅潭商务区核心区,建设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带,构筑白鹅潭商务区、荔湾文商旅活力区、海龙围科创区三大发展平台。
(四)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本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落实广州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制造引领、一体三面、协同发展”的“1283”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实体经济为本、现代都市工业立区,着力构建以现代都市工业为重点、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商贸业共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五)强化岭南历史文化保护和风貌塑造
保护7.10平方千米历史城区格局与风貌,促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推进14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加大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历史建筑与传统风貌建筑活化利用,推动非遗和其他传统文化传承弘扬。
(六)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质
衔接市“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以现代都市工业为重点,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业共同发展的实体经济。构建差异化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策略,促进南北片区设施均衡发展。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分区分类推进存量空间盘活。提升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城市交通系统。加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完善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推动六大实施行动。
四、主要亮点
(一)打造“最广州”“最岭南”城市名片
擦亮“老城市新活力”首提地名片,延续千年城脉、文脉、商脉,打造最具岭南文化风情魅力区,以“绣花功夫”推进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联动佛山创建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依托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打造湾区人文新地标,共建人文湾区。
(二)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发展
充分发挥“广佛极点”的引领带动作用,基于区域产业协同重点推进海龙围科创区建设,推进跨界地区文化互动、交通互联、生态共建,率先在“广州南站—佛山三龙湾—荔湾海龙围”先导区构建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新极核。
(三)推动珠江沿岸高品质建设
依托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打造城市地标区域,聚焦珠江沿江、地铁枢纽等高价值地区,结合重点项目打造品质空间,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商贸业为重点,推进荔湾白鹅潭世界级商圈建设,激活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