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联播 > 部门动态 >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广州市第四、五批历史建筑正式公布

听全文 发布时间:2018-02-12
来源:市国土规划委

历史建筑普查、公布和维护是国家法规确定的城市政府职能。自2012年在我市历史上第一次系统组织开展了历史建筑普查和推荐认定工作以来,我市已公布第一批名单398处,第二批名单80处,第三批名单88处,共566处历史建筑。今年2月1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确定,我市公布红线女旧居等52处建(构)筑物为广州市第四批历史建筑,二沙岛露天跳水台等103处建(构)筑物为广州市第五批历史建筑。该两批历史建筑认定后,我市历史建筑数量达到721处,进一步体现了广州多元的历史文化遗存的特点。

2017年12月广州被住建部列为10个全国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之一,广州将结合实际开展对公布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活化利用试点工作。

《第四批历史建筑名单》以村落遗产为主,主要集中在白云、番禺、南沙三区,集中体现了广州周边村落丰富的历史遗存和建、构筑物类型。其中太和镇北村的蟠翁书舍、苍屏书舍、月峯书舍、丽翁书舍共同组成白云区难得的书院群;济川江公祠、南清江公祠、江南村李氏宗祠、仲贵祖祠等祠堂则是广州周边村落保存较好、规模完整的广府祠堂建筑,体现了村落传统公共建筑的历史风貌。岳溪村学校旧址规模较大,整体保存较好,是番禺区为数不多的民国时期学校,见证了民国时期通识教育在村落的发展。海傍后街78号民居则是番禺区少见并保存完好的,装饰工艺精美的中西结合大型民居。村落遗产还包括乡约、商铺、门楼等建、构筑物,如小龙村乡约、东里大街商铺旧址、滘心南堤水闸与滘心乡堤基宪示碑、德寿里门楼、先锋四巷门楼等,进一步丰富了村落遗产的类型。

《第五批历史建筑名单》主要为广州市越秀区和荔湾区推荐上报的历史建筑线索。名单集中体现了广州城市发展的进程,具有突出重点、集中成片、遗产类型丰富的特点。越秀区共27处,是广州公共建筑、摩登住宅、体现东山洋楼特色风貌和价值的建筑代表。荔湾区共76处,是广州商贸建筑、骑楼、体现西关特色的风貌和价值建筑代表。

第五批历史建筑大部分集中在历史文化街区,建筑功能包括居住建筑、商贸建筑、文化教育建筑、工业建筑等,涉及骑楼、近现代住宅、近现代公共建筑、传统民居、祠堂等不同的建筑类型,体现了广州历史城区多元的历史文化遗存。

其中越秀区新河浦三横路1号民居,农林上路二横路17、19号民居等建筑是越秀区典型的红砖独立小洋房,体现了民国时期的洋楼建筑风貌。广东大埔同乡会旧址、培正小学善正楼等建筑见证了民国时期文化教育在历史城区的发展。荔湾区荣珍酒楼旧址、蛇王福旧址承载广州市传统市民生活的记忆,也是荔湾商贸建筑的代表。和平西134号民居、幸福二巷新街7、9号民居是西关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

点击查看:  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 关于公布广州市第四、五批历史建筑的通知

相关附件
相关内容
政府网站找错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