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番禺区慈善工作紧紧围绕“人人慈善为人人”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工作要求,积极响应广州创建“慈善之城”的工作部署,以“慈善之区、幸福番禺”为主题,全力打造广州市首个“慈善之区”,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积极作用,实现番禺慈善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搭建全覆盖慈善网络
番禺区出台全市首个区级层面的“慈善之区”创建方案,将创建“慈善之区”工作纳入区委全会报告和区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工作内容。创新开展番禺“五社联动”共治生态圈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区县级村居社区基金全覆盖,共设立275个村(居)社区基金,搭建起“区慈善会+镇街慈善会+镇街社联会、村居社区基金”三级全覆盖的慈善服务网络,还有27家区内注册登记的慈善组织和800多家社会组织、45家在省市注册登记的基金会,初步形成“慈善+社会组织+社工+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格局。
培育发展社区基金
为规范培育社区基金,番禺区出台《关于大力推动社区基金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这也是全省首个指导社区基金发展规范性的文件。作为“五社联动”机制主体之一,社区基金以区、镇街、村居三级慈善服务网络为基点,聚焦社区居民所需所盼,搭建“微创投”机制,精准对接服务项目,充分调动多元主体力量,资助村居公益项目运作,激发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热情和社会组织活力,打造基层社会公益生态闭环,形成“1+1+1>3”协同治理“善治”模式。自社区基金全覆盖以来,共募集资金2,041.5万元,资助168个项目635.09万元。
番禺区起草《社区慈善基金运行指南》团体标准,将由中国慈善联合会对外发布,这是广州市首个由区级慈善会主办制定的团体标准。2021年1月,“番禺区社区基金全覆盖:开启全民慈善新时代”项目摘获第五届广州社会创新榜“年度致敬创新项目”荣誉,并入选“广州市社会创新十大事件”。
创新慈善捐赠渠道
在慈善捐赠渠道方面,番禺区也有不少创新之举。开展“社区基金+99公益日”首秀。通过慈善资金配捐激励机制,撬动区内社区基金开展集中网络募捐,深化“慈善+互联网+商业公益平台”公益慈善新模式。番禺65个社区基金首次参与“99公益日”筹款活动,共募集善款64.85万元,9439人次参与活动。创新举办线上慈善健康行活动。连续八年举行番禺区“慈善健康行”活动,将慈善融入运动,联动政、商、社等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汇聚社会各界爱心力量。2020年首次突破性地采用线上捐步筹善款,通过“互联网+运动+慈善”模式,采用创新的“线下运动、线上捐步、爱心企业认捐”方式,打造融合“禺行天下”慈善捐步、“老友记”短视频征集及广益联募“慈善募捐”三大特色环节的全新式慈善健康行活动,为关爱帮扶养老服务项目筹集善款,实现活动参与人群广覆盖、善款筹集可跨时空。线上参与活动人数达2.7万人次,捐赠步数突破2.8亿,共募集善款(含冠名基金定向划拨)超过50万元,营造“指尖慈善”良好氛围。建立慈善冠名基金与定向捐赠专项项目。辖区慈善组织设立冠名基金数量共计38个,年度总支出为1853.87万元,冠名基金、定向捐赠共开展资助项目活动共354个,开展项目覆盖扶贫济困、医疗救助、助学助教、抗击疫情等多个领域。
试行慈善跨界融合
番禺区试行全省首创“慈善+保险”跨界救助新模式。依托区慈善会平台,在全省县区级率先探索推出“慈善+保险”救助模式,借助保险公司的专业优势、网点优势和资源优势,为救助群体提供医疗救助、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及助学救助全面服务,推动实现慈善资金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历年累计发放慈善助学金达1708万元,医疗救助款项达6398万元,临时生活救助达1121万元。启动食品需求快捷对接捐赠试点工作,率先出台区县级食品捐赠需求快捷对接工作方案,初步建立起由区内爱心企业、区慈善会、救助福利机构领域等三方快捷对接机制,推动慈善文化融入勤俭节约新风尚元素。探索“慈善+养老”共融共建,捐赠支持适老化设施改造养老项目,一期投入慈善资金约250万元,惠及168名老人。
擦亮公益慈善创投招牌
在公益慈善创投方面,番禺区连续六年举办公益慈善创投项目大赛,重点资助救助、帮困、为老、助残、青少年服务、异地务工人员关爱等公益项目,累计资助项目145个,投放慈善资助金1359.14万元,直接服务(受益)辖区居民达10万人次,成功培育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创新公益慈善项目,实现慈善、企业和社会跨界融合,为社会治理注入更多慈善元素,打造政府、慈善组织、创投主体、社会公众四方共创共投、共建共享、协同善治的公益创投“番禺模式”。依托全区275个社区基金,合理综合利用村居场地,融入慈善空间元素,快速打造一批慈善空间示范体,推动2021年年底实现全区各村居慈善空间全覆盖。目前已申报建设100个慈善空间,申报数位居全市各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