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6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郭兰峰,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和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永航介绍《南沙方案》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新闻发布会采取北京主会场和广州分会场现场连线的方式举行。
两阶段目标
以2025年、2035年为时间节点,提出了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公共服务水平、营商环境等方面的主要目标。
《南沙方案》包括7大部分26条:
五大任务
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明确要强化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国际化高端人才集聚。
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明确要协同推进青年创新创业,提升实习就业保障水平,加强青少年人文交流。
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明确要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增强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构建国际交往新平台。
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明确要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相互衔接水平。
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明确要加强城市规划建设领域合作,稳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粤港澳教育合作,便利港澳居民就医养老,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
四个方面保障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加强资金、要素等政策支持,创新合作模式,加强组织实施。
国家发改委:
聚焦“粤港澳全面合作”和“面向世界”两个关键
“南沙的区位条件相对优越,发展空间广阔,产业基础坚实,粤港澳三地合作开发意愿也比较强烈,具有推动粤港澳全面合作的独特优势。”在新闻发布会上,郭兰峰如是说。
郭兰峰表示,《南沙方案》的出台,有利于引领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增强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的核心引擎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强化航运、贸易、金融、国际交往等综合服务功能,携手港澳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利于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重大战略性平台,丰富“一国两制”实践,更好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郭兰峰介绍,《南沙方案》包括7大部分26条,以2025年、2035年为时间节点,提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公共服务水平、营商环境等方面主要目标。同时,还提出了五大任务和四个方面保障,加快将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那么,与横琴、前海相比,《南沙方案》有何独特之处?
对此,郭兰峰解释称,从珠海横琴、深圳前海,到广州南沙,都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的重大合作平台。“横琴和前海一个侧重服务澳门,一个着眼支持香港,共同推动粤港澳合作向纵深推进。”而在编制《南沙方案》的过程中,始终聚焦“粤港澳全面合作”和“面向世界”这两个关键,特别强调与港澳协同、共同扩大对外开放。一方面,坚持协同港澳的基本要求。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重大战略背景下,充分发挥南沙的自身优势,统筹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聚焦科创产业合作、青年创业就业等重点领域,提升粤港澳共商共建共享的水平。
另一方面,坚持面向世界的开放导向。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港澳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运用好国际高水平自贸协定规则,积极融入国际市场,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增强大湾区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横琴、前海和南沙三个平台在战略定位上各有侧重、相辅相成,目的都是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探索、积累经验,‘以点带面’,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深化合作,从而拓展港澳发展空间,支持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郭兰峰说。
财政部:
为港澳居民在南沙发展创造条件
“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对南沙有关高新技术重点行业企业进一步延长亏损结转年限,对先行启动区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在新闻发布会上,王建凡介绍了《南沙方案》配套的财税支持政策安排。
王建凡介绍,为吸引创新要素在南沙集聚、为打造南沙科技创新高地提供动力,《南沙方案》支持符合条件的一站式创新创业平台按规定享受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好支持科技创新的进口税收政策等,支持南沙进一步聚集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
此外,为港澳居民在南沙发展创造条件,《南沙方案》对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征其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港澳税负的部分,给港澳同胞到内地创业就业、居住生活创造更多便利条件,促进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王建凡透露,为支持南沙加快建设发展,财政部2022-2024每年安排南沙10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重点围绕南沙五大建设任务,选择预期收益和发展前景好,具有较大示范带动效应的重大项目予以支持。同时,结合地方财力、债务风险情况以及项目融资需求,广东省在分配有关财政资金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方面对南沙予以倾斜支持,相关资金用于南沙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中国人民银行:
南沙金融业从“一张白纸”上升到占GDP比重8.05%
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支持南沙发展方面,下一步将如何着手?在新闻发布会上,王信说,从“一张白纸”起步,南沙金融业现已发展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产业。
王信表示,中国人民银行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州南沙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加大金融支持南沙高质量发展力度,助推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在推动南沙金融业发展方面已采取多项措施。例如,在顶层设计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先后推出《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推荐》《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等金融支持的专项文件。去年10月,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正式开通,为包括南沙在内的大湾区居民扩大跨境理财渠道。去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在南沙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推出13项具体措施,自由贸易账户、跨境投融资业务等陆续在南沙落地……
“仅仅在七八年前,南沙的金融可以说是一张白纸。”王信介绍,2015年,南沙金融业的增加值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已达到171.5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几乎是从0上升到8.05%,累计落户的金融企业飞速增长到6650家左右,7年内增长了54倍,金融业纳税额在2016年到2021年年均增长率将近60%。
王信还表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也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南沙现代金融产业的发展,支持推动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的各项创新措施落地,有序推进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提升开放条件下的风险防控水平,为南沙打造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在大湾区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广东省:
让更多港澳青年分享发展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南沙方案》将‘面向世界’作为南沙发展的重要战略定位之一,要求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参与国际合作竞争中发挥引领作用,携手港澳建成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张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广东将准确把握南沙“面向世界”这个开放导向,充分发挥好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创新高地、对外开放门户和综合服务枢纽作用,联动港澳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不断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积极贡献,着重强化四个方面功能:一是强化“走出去”综合服务功能,二是强化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三是强化国际经济合作引擎功能,四是强化国际交往新平台功能。
张虎表示,广东将积极把握《南沙方案》出台实施的重大契机,让更多港澳青年分享大湾区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参与国家建设。
一方面,创造机遇,协同推进青年创新创业。优化提升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创汇谷”粤港澳青年文创社区等重点双创载体的建设水平,创新管理模式,拓展服务内容,营造优质双创生态圈。另一方面,优化环境,提升实习就业保障水平。加快打造公共就业综合服务平台,深入实施港澳青年“百企千人”实习计划等,探索推动南沙事业单位、法定机构、区属国企引进港澳青年人才。此外,搭建桥梁,加强青少年人文交流,不断增强三地青少年对祖国的向心力和对“一国两制”的认同感。
广州市:
南沙与港澳的合作要远远大于竞争
南沙对科技创新领域的侧重,是否会对香港等地形成挑战?未来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发展?在新闻发布会上,郭永航表示,在国家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南沙不应该也不会缺席。“南沙与港澳的合作要远远大于竞争。”郭永航说。
在郭永航看来,南沙的所需、所向,刚好是港澳的所能、所长。在推动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香港“超级联系人”和澳门作为连接葡语国家桥梁的优势无可比拟,而南沙在产业化方面优势比较突出,南沙与港澳的合作要远远大于竞争。
郭永航还表示,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我们将按照中央顶层设计,坚持优势互补、错位协同,强化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加快推进冷泉生态系统观测与模拟大科学装置、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中科院明珠科学园、香港科技大学科创成果内地转移转化总部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南沙积极承接香港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海洋科学、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共同把“蛋糕”做大做好,大家都多分“蛋糕”。
郭永航介绍,近年来无论是广州还是南沙,与港澳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呈现出相融相生、互促共进的良好态势。据统计,过去五年港科大就有超200位老师使用广州超算中心。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方面,落户南沙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在香港设立了分部,2019年实验室向香港分部拨付内地城市首笔3800万元跨境科研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