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9日,“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湾区发展新趋势”平行研讨会于2023年“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专题论坛召开期间成功举办。多位密切关注中国发展的国际前政要与国内相关领域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参会。
围绕会议主题,与会国内外嘉宾就如何理解世界一流湾区的共性重要发展规律,如何同粤港澳大湾区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新机遇、新问题,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与香港、澳门如何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协同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热烈的讨论。
嘉宾们一致认为,大湾区建设实施五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粤港澳三地加速融合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从中央到各地,一系列支持大湾区建设的政策举措相继出台,区域重大合作平台深入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稳步推荐,现在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速提质,港澳居民在内地生活发展更加便利。
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谢伟,南沙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勇出席“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湾区发展新趋势”平行研讨会,谢伟向嘉宾介绍了近年来南沙发展成效。
谢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发展基础最好的区域之一,南沙则是粤港澳大湾区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平台,充满着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尤其是《南沙方案》出台以来,南沙协同各方、抢抓机遇,开发开放取得新成效,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52.58 亿元、增长4.2%,增速全市第一。今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两位数增长,高质量发展态势不断巩固。
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方面介绍了南沙坚持四链融合基本路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南沙位于广深港、广珠澳“人字形”科技创新走廊交汇的中心节点,与中科院合作建设南沙科学城,布局建设冷泉生态系统等一批“国之重器”,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动工,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2021年R&D投入强度达5.45%。
南沙坚持制造业立区,支柱产业主要有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以广汽丰田为龙头,汽车产业集群产值近两千亿元。第三代半导体、商业航天、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生物医疗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集聚了广州期交所、数交所、航交所,还有2000亿元的广州产业、创投母基金。出台“国际化人才特区9条”,全力建设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区,在大湾区成为高质量发展示范地过程中走前列作示范。
南沙坚持服务港澳使命任务,促进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强规则机制衔接对接,推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为了营造港澳居民熟悉的环境,还在庆盛区块规划建设港式国际化社区,高效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成为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服务建设国际一流湾区。
南沙坚持面向世界开放导向,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节点。建成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不断完善海空公铁多式联运体系,实施全国首个对标 RCEP和CPTPP 试点措施。南沙在首次国家新区营商环境评价排名前三,自贸区挂牌以来企业数增长了25倍。
广州最新城市空间布局将南沙定位为和中心城区同等重要的“双核”之一,南沙坚持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目前有6所三甲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开业,省中医院南沙医院计划6月试营业,将创建国家医学中心。获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积极推动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细化,加快建设“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都市,在大湾区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地中勇当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