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科技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广州天河以科技赋能产业,以创新引领未来,全力营造现代化国际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脱离了技术和理念的引领,制造业就很容易和市场的发展方向脱轨;但如果脱离制造业的规模效应,技术和理念的落实效率就会大大降低。广州天河必须坚持科技创新,保持开放,才能真正释放自己的优势。否则,徒剩肌肉,最终还是会遇到瓶颈,这种瓶颈,只有靠科技创新才能突破。
近年来,作为广州经济大区、创新强区,天河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八大举措,着力打造最好平台,集成最优服务,营造最佳环境,辖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3400家,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总数达207家,超133万平方米,基本形成高质量全覆盖的5G网络。
近期天河区又再推动《天河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出台,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大力支持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发展,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中走在前列,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贡献天河力量。
实施“天河优创”,助力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这句简单而重要的论断,道出了科技对于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广州天河区作为经济总量全市第一的经济大区,在增强“经济引擎”动力方面,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质效兼优”。预计到2025年,广州天河区GDP将达7000亿元,年均增长6%左右,在为省、市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的同时,天河也更加聚焦高质量发展,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留有余地。
实施“天河优创”计划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18年以来,天河区在全省各区县率先实施的科技创新载体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工作,旨在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为导向、突出单位面积产出为特色”,通过优中选优的方式形成科技创新载体的“天河样本”,进而引导传统物业打破对低水平“收租经济”的路径依赖,向专业化、资本化、国际化方向转型,为天河区不同层次、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最适宜的载体空间。
通过实施“天河优创”计划,进一步推动天河区科技孵化育成载体提质增效。“十三五”期间,天河区创新创业孵化体系进一步完善,规模不断扩大,品质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5月,天河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总数达221家,其中省级以上孵化载体60家,均位居全市第一。
2020年,天河区孵化器的在孵企业达3424家,占全市的29%。广州信息港、羊城创意产业园、宏太智慧谷、盛达电子信息创新园、乐天创意园等16家创新园区的年营收超过10亿元。共105个创新载体承载全区超800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培育出骏伯网络、火烈鸟等10余家市场估值超过5000万美元的“未来独角兽”企业。
2021年,天河区将以推动科技孵化育成体系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深入实施“天河优创”计划,拟采取“赛评结合、以赛为主”的方式创新开展天河区科技创新载体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工作,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打造更多特色孵化载体,实现科技创新载体量质双升,为推动区域产业发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助力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重要支撑。
放眼国内国际,加强人才引培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健全人才引培体系,留住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是保证天河区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
天河区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2020年11月,天河区出台《天河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同年12月,天河区委组织部出台《广州市天河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人才激励办法》,作为配套人才激励政策,每年将拿出1.6个亿左右的资金重奖人才,并以此不断优化完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人才激励政策围绕天河区重点扶持产业和人才发展需要,从支持产业人才发展、支持创新培优项目、支持聚智荟才举措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
首先,天河区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人才战略,围绕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对成功上市企业、获评广州市独角兽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高科技创新企业领军人才、具有发展潜力、拥有创新技术优势的精英人才和“天英汇”品牌系列及合作创新创业赛事获奖企业的初创型人才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资金支持,支持创新创业人才从初创期成长为行业领军,从而推动天河区科技创新驱动持续发展。
天河区不仅放眼国内,还以全球视野延揽国际尖端人才、海内外产业高端人才。天河区实施更加开放的全球引才政策,集聚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打造湾区人才高地。突出“高精尖缺”人才引进,面向全球延揽国际尖端人才,给予诺贝尔奖等国际知名奖项获得者、各国院士等国际尖端人才最高1000万元资金支持。持续加大国家、省、市高层次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力度,增加对院士、博士后、博士工作站专项支持,给予新入站院士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吸引有科研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落户天河,推动科技成果在天河转化。大力引进海内外各类产业高端人才,积极鼓励金融、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企业引进海内外高级管理和高端创新人才,集聚吸纳一批国际级文化体育专业人才、国家级技能大师以及境外一流大学硕士海外留学人员来天河创业发展。
同时,天河区利用天河科贸园毗邻五山—石牌高校集聚区核心地带的地理优势,进行腾笼换鸟升级改造,盘活存量低效用地,建设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为全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供找技术、找资金、找市场、找人才、找场地“五个找”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与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六家单位签订《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提高源头创新、技术创新的辐射带动力,在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国家战略中发挥“创新大脑”作用。鼓励高校、科研机构推荐技术或资金入股的创新企业入驻基地,给予5万元/家的资金奖励;支持辖内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按项目金额的10%给予支持。
此外,为加强软件产业等重点产业人才建设,天河区科工信局拟出台《关于天河区加快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针对软件产业人才重点关注“高端人才奖励”、“人才住房”等问题精准施策,支持条款全面覆盖高管、中高层、新入职人员,可在市级软件人才政策奖励资金的基础上叠加。据了解,目前天河区拥有各产业领域专业人才超过25万人,院士56人,国家级项目入选者、省级项目入选者和市级项目入选者等各类高层次人才近900人,22家企业建有院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起了一支较具规模、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加大优惠力度,提供优质营商环境
增强“经济引擎”动力需要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保证科技创新需要健全人才引培体系,而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则有利于吸引高新科技企业的入驻,为天河区科技赋能产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天河区实施高企培育“千百十”工程。引导高企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等奖励政策,加大高企资金兑现力度,持续壮大高企集群。扎实做好高校技术企业服务,例如,通过“供地、供房”相结合的方式做好14家高企用地需求对接工作。
此外,天河区强化与上交所南方中心合作,共同推出“天河资本班”,免费为天河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专业上市培训服务;依托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板,重点服务首批注册展示的科技成果;联合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商业银行持续推广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融资方案,为科创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积极联动23家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合作银行,向区内科技金融工作站派驻科技金融特派员,常态化开展“科技金融特派员园区行系列活动”,打通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
同时,为打造高新技术企业对外展示平台,天河区还以天英汇和广州国际创新节两大活动品牌为抓手,积极对接市外办外事资源,做好企业APEC商务旅行卡申办服务工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FT)账户在高新技术企业的推广应用,组织辖内高校、企业参与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展览展示,服务创新企业“走出去”。
发展数字经济,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天河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围绕行业应用软件、数字文创、大数据与区块链、人工智能、5G应用软件、信创应用、工业软件七大板块等主攻方向,以“一谷一区一策源地”为空间布局,争创中国软件名园,以此打造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天河区在广州软件谷,依托天河软件价值创新园和科韵路软件产业集聚区产业基础好、龙头企业集聚优势,遴选行业应用、地理信息等优势领域,组织一批骨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推动领军人才引进,着力谋划建设中国软件名园。
此外,天河区加快天河智谷片区土地规划,推动土地收储与出让、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建设等工作,选取1个国家重点关注的短板领域,加强招商引资,引进行业领军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加大研发投入。积极争取“部省市共建软件产业基地”项目落地,依托广州软件谷,重点布局发展5G、高端软件、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将广州软件谷打造成为部省市共建软件产业示范基地的重点园区,加快布局软件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
与此同时,天河区将以加快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建设为主要抓手,持续在规划引领、平台供给、政策供给、要素供给上下功夫,举全区之力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目前,天河区已编制《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产业发展规划(送审稿)》,同时将把做大做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纳入全区“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加强系统谋划,与琶洲片区、鱼珠片区协同发展、错位发展。另外,围绕构建“1+3+N”发展格局,天河区着力在土地收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下功夫,不断优化天河中央商务区等存量空间,加快拓展广州国际金融城、天河智慧城、天河智谷等增量空间,切实推动数字经济高端高质高效发展。
【酷狗音乐:布局数字化创新,打造立体化文娱生态】
“Hello,酷狗!”每当这句耳熟能详的问候音响起,都在提醒着人们,接下来将迎来美妙的音乐时间。
17年前,酷狗音乐诞生在广州市天河区科韵路,创业团队仅仅只有4人,2015年因业务高速发展,人员扩招,搬到羊城创意产业园,再到如今成长为全国最知名的网络音乐平台之一,酷狗音乐从创业伊始就选择了天河科技园,并深深扎根于此。
广州酷狗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赵海舟表示,天河科技园的科技产业、互联网人才聚集,为酷狗的企业发展提供大量优质资源和人才。他特意“点赞”园区的营商环境:“天河科技园内高新企业云集,科技园会根据园区企业的发展集思广益、参考民意更新扶持政策。”
【三维家:家居工业软件引领者,为广州"定制之都"代言】
三维家是国内领先的家居工业软件云服务商,扎根于天河科技园8年来,迅速跻身行业头部,亲历天河科技创新的发展壮大,也见证广州迈向全球“定制之都”的积极成效。
“我在华工上学,对天河比较有感情,所以也在天河创业,”回忆早期创业历程,三维家CEO蔡志森说,来到天河科技园既是机缘巧合,也是坚定选择。2014年,在企业成立第二年之际,需要物色新的办公场地,那时科技园要求入驻企业必须达到1000平方米的使用面积,刚好能满足这个条件。
更重要的是,天河科技园聚集的人才众多,软件业尤其发达,创新创业气氛浓厚,智力资源竞争力居全国前列。“我们搬到这里来,借助园区的产业气氛招兵买马,企业发展速度很快,”蔡志森说。
【极飞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全球农业生产效率】
4月22日,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尉犁县,国内首个无人化棉花农场项目启动。3000亩高标准棉田,将由两名90后员工借助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实现全流程管理。实施这一意义非凡的项目的企业,正是来自广州、扎根于天河科技园的极飞科技。
谈到企业的高速发展,彭斌认为,这离不开天河科技园在软硬件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天河科技园的创新禀赋和属性,对于极飞来说是最大的吸引力。”彭斌表示,天河科技园为推动企业发展推出了诸多产业扶持和科技创新系列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此外整个园区的基础配套设施也不断升级强化,为在地企业的人才引进、员工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助力。
【佳都科技:抢抓广州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拓展更多落地场景】
佳都科技是中国专业的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提供商,为全球提供计算机视觉、数字孪生、知识图谱、大数据技术与服务。
佳都科技已经在天河科技园扎根超过20载,回忆起创业初期的时光,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记忆犹新:“2000年初,如果你身在天河科技园科韵路园区,就有机会看到网易董事长丁磊趿着拖鞋,背着双肩包对你微微一笑;在园区的某个拐角处,可能欢聚时代YY董事长李学凌在笑眯眯地等着你……”刘伟说道。
刘伟认为,天河科技园利用自身软硬件优势,发挥“吸铁石”功能,联合各类产业资源服务机构,紧密围绕科技企业,打造一个内部资源高度匹配的资源圈层,引导科技企业集聚发展,推动科技产业生态圈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