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部门动态

广州市财政局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让钱花得值

  • 2017-01-06
  • 来源:市财政局
  • 分享到
  • -

一、建设“1+5”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市财政局局长陈雄桥指出,“绩效管理是财政改革的一个深化,财政工作最终就是要绩效。广州市从2004年开始探索绩效管理改革,至今逐步形成了绩效管理的“广州模式”。2014年出台了《广州市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形成“1+5”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目前已初步建立了指标库、专家库、机构库等基础体系:现有涵盖20个领域的2800余个绩效指标,各类绩效管理专家270人,培育第三方机构50余家。2016年更与国务院智库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签订合作协议,务求设计更加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力争形成在全国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创新模式。

二、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

从工作起步时侧重在事后绩效评价,现在已逐步向目标申报、过程监督等环节延伸。2016年,市财政部门挑选了2个试点部门试行全过程绩效管理,将部门整体绩效与各项目绩效结合并贯穿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实施绩效管理。还对2017年328个预算项目的预算明细及绩效目标进行专家评审,同比增加近300个项目,并首次实施绩效目标等级评审,评出个“优良中差”。

此外,针对2016年预算金额在500万元以上763个财政支出项目,财政部门还开展绩效运行监控,涉及财政资金947亿元,要求确实无法完成既定绩效目标的项目及时申请调整预算。

绩效评价报告、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等也在逐步公开。2016年首次将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情况纳入部门决算公开的范围,公开2016年33个项目的绩效目标,公开了10份第三方评价报告,并首次公开58个自评项目的评价结果,较2015年、2014年的公开项目数量有明显提高(2015年公开8个、2014年公开6个第三方评价报告)。

三、连续九年向人大专题报告绩效情况

2016年12月,广州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关于2015年度市本级财政支出绩效情况的报告》,这已经是广州市第九年向同级人大专题报告政府绩效情况。针对2017年预算支出项目,已经扩大预算绩效目标评审范围,同比增加近300个预算项目的绩效目标进行专家评审,并首次实施绩效目标等级评审。

2016年12月的市人大常委会,就审议了包括“洲头咀隧道工程”等10个项目第三方评价报告在内的财政支出绩效情况。经过书面评价、现场评价和满意度调查等方法,第三方评价报告认为该洲头咀隧道工程项目达到了预期的建设标准、增强了海珠区和芳村的交通联络、改善了周边环境、提高了人民出行的便利程度,绩效等级为“良”。

四、改变观念不一味求“花完钱”

绩效管理已初步促使部门转变预算理念,不再一味追求“多要钱”和“花完钱”,更加注重“用好钱”。据统计,市预算完成率在90%以上的项目比重从2008年的30%上升到2015年的80%,预算的准确性和执行力大幅提高。下一步市财政局将着力推进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试点。重点做好试点部门的绩效目标批复公开和绩效运行跟踪监控工作。制定绩效自评、第三方复核的标准,汇编典型项目指标体系案例,引导部门合理设置指标。充分发挥国务院智库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资源、平台、经验等方面优势,全面提升广州市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力争形成在全国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创新模式。

链接:何为预算绩效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是指将绩效管理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对预算实行以目标为导向、以评价为手段、注重结果应用的绩效管理活动。广州市从2004年在全国率先开始财政绩效管理改革,2008年首创向同级人大专题报告政府绩效情况,2009年试点部门整体财政支出评价,2010年开展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目标申报、审核,2012年探索财政支出第三方评价工作并公开评价报告,2014年经市政府同意制定《广州市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形成了财政绩效管理的“广州模式”。2016年,广州市与国务院智库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签订“推进广州市预算绩效管理”合作框架协议,力争形成在全国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创新模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