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服务 > 招商引资 > 各区发展 > 黄埔区

新黄埔速度: 总部大楼从拍地到动工仅用60天

  • 2017-07-28
  • 来源:南方日报
  • 分享到
  • -

■编者按

日前,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指出,“要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会议特别强调,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

会议的重要指示为广州进一步建设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推动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全面上水平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基于上述立意,南方日报广州新闻部从即日起推出“聚焦营商环境改革”系列报道,在市、区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践中观察全面深化改革的进展。敬请垂注。

今日,广东省首家正式注册的广州市区块链产业协会正式成立,填补了广州在区块链领域的空白。

就在几天前,广州第一民企雪松集团总部大楼在科学城动工,科学城的总部经济走廊再添一枚棋子。此前,科学城地铁沿线已聚集了创维华南总部及研发中心、多益网络总部大楼、日立集团IT中国总部等。

“雪松总部项目从拍得用地到动工仅用两个月,从项目洽谈至今也不过半年多时间,区里正在通过改革创新为企业‘抢跑’。”在雪松集团总部大楼动工仪式上,雪松控股董事会主席张劲一句话道出了今年来新兴领域大项目、大企业落户黄埔区、开发区的理由。

黄埔区、开发区作为广州经济发展的引擎、科技创新枢纽核心区,一直把打造适宜投资、适宜政策发展的营商环境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企业需求出发,该区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降成本、提效能、配资源等创新实践,为广州建设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提供有力的支持。

降低成本

“金镶玉”政策兑现7.8亿元扶持资金

今年初,国务院出台“扩大对外开放”和“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两份文件后,黄埔区、开发区就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四个引资引技的“黄金10条”政策,振兴实体经济发展,降低企业成本。“每年财政拨出10亿元作为直投资金,扶持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发展,每家企业最高投入3000万元。”广州开发区政研室主任陈永品说。

紧接着出台的人才和知识产权两个引智的“美玉10条”专项政策,为企业吸引留住人才、保护知识产权创造便利条件。包括设立50亿元规模的“黄埔人才基金”,为创新创业提供金融支撑;对新引进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发放一次性住房补贴,其中将应届本科生纳入住房补贴范围为全市首创。

上月,黄埔区、开发区携“风投10条”亮相中国风险投资论坛,设立高达100亿元、规模全国最大的风投引导基金,兴建风投大厦,对高管奖励直接到个人账户……从四个“黄金10条”释放巨大政策红利开始,到推出人才和知识产权“美玉10条”,黄埔区、开发区以“金镶玉”政策+“风投10条”政策组合拳,推动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核心区建设提速。

专家认为,不少条款堪称全国首创、国内唯一,水平最高,引起极大轰动效应。黄埔区、开发区一系列产业和人才政策的创新水平和改革魄力,获得社会广泛赞誉。广州神州数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广州市合生元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两家名企代表在企业家大会后明确表态,计划在黄埔设立分支总部。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不同地区硬件水平差别缩小,包括公共政策在内的软环境就成为新一轮竞争的着力点。作为广州高技术与新经济第一区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正是立足此高度,以大魄力和大手笔打出政策“组合拳”,抢占打造营商环境的制高点。

从广州东部在广州市的战略地位来看,“金镶玉”政策体系的出台,不仅体现该区作为广州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担当,更为全市作出了表率。“我们推出的系列政策,增强了广州市创新创业的吸引力,为广州留住一大批优质项目和优秀人才,让国内外500强企业继续投资广州。”陈永品说。

“金镶玉”政策体系发布以来,吸引了600多家企业来区洽谈,GE、百济神州、宝能、雪松等一批投资超10亿元的大项目落户。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区吸引外资45个,实际利用外资14.57亿美元,同比增长6.02%;实际利用外资继续位居全市首位,占全市比重约40%。新注册内资项目同比增长3倍。目前,“金镶玉”政策已兑现了1020家次企业7.8亿扶持资金,真正为企业降本减负。

提高效能

建设项目审批“高速公路”

百济神州从签约到动工只用约半个月;爱丽思项目从拿地到动工,只用了2个月时间;金发科技从“打桩”到“投产”仅仅用了8个月时间;卡斯马汽车系统项目自今年3月签约落户后,在20天内完成20万立方米的填土任务,最终确保项目3月交地、4月进场动工……折射出黄埔区、开发区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高效率和加速度。

据悉,黄埔区、开发区以投资便利化为目标,打造项目审批“高速公路”,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迈出了“1个月审批、3个月交地、6个月动工”的快节奏。

这得益于2016年初开始,广州开发区编办(审改办)在全区全面推进以“新三单一平台”为核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新三单一平台”包含集中审批、强化监管、绿色服务、大数据保障四个方面。2016年5月,肩负“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任务的区行政审批局挂牌成立。这是广东省第一家行政审批局。

工业项目的投资建设审批成为改革的“刀口”。“开发区工业产值占广州市工业总产值四成,工业企业是区内的服务主体。”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局长、黄埔区政务办主任郑勇坦言,工业项目的报建往往最麻烦,一个项目从引入到投产,要经过土地供应、项目立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及建设验收5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审批少则三四个,多则十几个。

对此,改革一方面将立项、规划、建设、环保、施工到竣工验收等38个行政审批事项首批划转到行政审批局,覆盖企业筹建项目全链条。

另一方面,分离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涉及规划、建设、环保等10个区级部门的技术审查部分交由第三方专业机构承担,政府部门对第三方机构进行管理,企业提交过的材料,政府部门可从审批系统中直接调取,企业申报材料从原来的312项减到184项,减少四成以上。此外,广州开发区跳出就单个事项办理时限不断压缩的“碎片化”思路,探索并联、合并、后置、信任审批等方式,“系统式”优化审批流程。

“首先,我们把一个项目报建要走的流程按照立项、用地、修规、工程规划许可、初步设计、施工图、施工许可7个环节串联成一条主线,围绕这条主线,审批能并的则并联,梳理出主要矛盾再解决次要矛盾。”郑勇介绍。

据了解,该区开办了全省首个即时办结率100%“政策兑现”窗口,对全区132个扶持政策实行“一口受理、内部流转、集成服务、限时办结”,实现所有奖励扶持事项最长兑现时限不超过34个工作日。数据显示,2016年“政策兑现”窗口共核发各类政策兑现资金31.05亿元。

共建共享

谋划三大IAB产业价值创新园区

今年3月,百济神州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百济神州(香港)有限公司(百济神州香港)与广州开发区及其下属企业广州凯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凯得科技)签订协议,成立百济神州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并在广州建立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商业化规模的生物药生产基地。

3个月后,通用电气医疗集团GE生物科技园项目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动工。该项目是GE医疗集团在亚洲首个生物科技园,年产值预计40亿-80亿美元,将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共同打造世界领先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创新特色园区,为新药研发成果转化提供公共平台。

两大生物医药重点项目中,政府的角色至关重要。“在招商引资和为企业服务的实践工作中,我们体会到政府只有成为项目策划者、资源整合者、专业服务者、市场推送者,才能招到好项目、才能为企业增加价值,实现利益最大化。”陈永品表示,这需要政府从企业的需求出发,主动向企业推送合作的机遇,与企业一起策划,整合资金、市场的各种资源,使企业产生加大投资的动力。实现从项目的“引荐人”到“合伙人”理念转变。

例如,广州开发区发挥社会资本和国有资本的功能,成功地落实了LG、通用、百济等重大项目。其中与GE、百济均成立合资公司,作为开发建设的主体,组成发展共同体。

在GE项目中,政府主要提供土地空间、基础设施和政务服务,并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强化合作;GE则主要发挥专业技术、管理和运营、客户资源、客户服务的优势。通过政企合作共建、运营生物医药园区公共设施,开创了一种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全新PPP模式(政府-企业合作模式)。此外,政府还着力解决项目的“痛点”,比如,针对生物医药项目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特点,为百济神州等项目初期资金问题,提供风险投资式的合资入股、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等多金融工具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陈永品说,政府支持的方式是无偿加有偿,债权加股权,政府以市场化手段运作,让企业不要单打独斗,促进形成龙头企业。实际上,就是要求政府不仅是做好环境和服务,也要与企业共建共享共赢。

黄埔区、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近40%,其中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78%,引领广州市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发展。记者了解到,该区将在中新广州知识城与企业共同打造围绕IAB产业的三大价值创新园区。其中包括3平方公里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价值创新园、3平方公里的人工智能岛和3.5平方公里生物医药创新园。特别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引入巨头共同建设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产业集群,打破广州“无芯”的信息技术产业格局。

“按照共享经济的理念,政府通过创造出更好的公共政策、提供更高效的公共服务、建设更便利的公共环境,使企业可以心无旁骛地专注于生产研发经营的主业。”陈永品表示,下一步该区将围绕IAB战略出台更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以价值创新园区作为新模式提升新兴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水平。

●“黄金10条”政策

为振兴实体经济发展,降低企业成本。每年财政拨出10亿元作为直投资金,扶持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发展,每家企业最高投入3000万元

●“美玉10条”政策

为企业吸引留住人才、保护知识产权创造便利条件。设立50亿元规模的“黄埔人才基金”,对新引进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发放一次性住房补贴,其中将应届本科生纳入住房补贴范围为全市首创

●“风投10条”政策

设立高达100亿元、规模全国最大的风投引导基金,兴建风投大厦,对高管奖励直接到个人账户

●建设项目审批“高速公路”

百济神州从签约到动工只用约半个月

爱丽思项目从拿地到动工,只用了2个月时间

金发科技从“打桩”到“投产”仅仅用了8个月时间

卡斯马汽车系统项目自今年3月签约落户后,3月交地、4月进场动工

●打造三大价值创新园区

3平方公里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价值创新园

3平方公里的人工智能岛

3.5平方公里的生物医药创新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