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2017中国创交会上,来自海珠区的创新型企业数娱科技成功签下奥飞娱乐“文创IP乐迪碰碰车授权”项目,未来数娱科技将设计生产智能化的超级飞侠碰碰车,预计项目年营业额将突破千万规模。在海珠区,像数娱科技一样活跃的创业团队不胜枚举。
海珠区深入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勇当“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尖兵,努力在新起点上再创新局。今年以来,海珠区持续打出“1+N”创新政策优惠组合拳、成立2.05亿元海珠基金、筹划设立科技金融综合服务海珠区分中心、着力推进以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为龙头的三大创新板块建设、优化提升宜居宜业城市环境……一系列鼓励创新创业政策的出台,让海珠变身名符其实的“创新岛”。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年广州市各区双创竞争力排行榜报告》指出,海珠区的双创活力氛围浓厚,双创竞争力全市排名第二。海珠区正通过强化“创新引领、高端发展、生态立区”发展理念,深挖双创沃土潜力,海珠创新创业的明天更美好。
高端集聚
三大创新板块见雏形十大主题园区成亮点
夏日广州,树荫掩映之间,海珠区敦和路“小白宫”内(粤科融易孵创业空间)的年轻创客们聚在露天咖啡厅里交流经验。“小白宫”曾经是百事可乐华南总部,在创新创业大潮中又变身创业孵化器。一年前,由粤科金融主打的粤科融易孵创业空间正式进驻,如今入孵企业共有105家,10家已经获得天使轮投资,8家获得A轮融资,1家已成功挂牌新三板。
敦和路“小白宫”创业孵化器是海珠区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当前,海珠区高端发展格局显现,形成以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为龙头,中大国际创新谷和南中轴创新带、海珠湾滨水区创新带支撑的三大创新板块布局。
海珠区相关负责人提出“创新发展要集聚,要成行成市”,海珠区以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为龙头,发挥重大功能区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集聚效应,吸引高端人才、资本、资源等各类要素集聚,打造有显示度、凝聚力的区域经济集聚中心。
当前,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内建设工程热火朝天,一座新的CBD正拔地而起。从2015年以来,腾讯、阿里、唯品会等16家知名企业陆续进驻,注册成立了51家项目公司,瞄准互联网服务、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广州新一代战略型新兴产业。
从广州塔往南眺望,T.I.T创意园、洋湾2025创新岛、广一电商产业园等近2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密集布局,海珠区南中轴创新带蔚为大观。
依托广东最高学府中山大学,中大国际创新谷启动园区建设不断升温提速。当前,海珠区与中山大学签订了共建中大国际创新谷启动园区框架协议,并且确定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创业港、广州海员学校创业基地两个启动园区选址,预计今年6月底正式挂牌。
在珠江后航道上,海珠湾滨水区创新带扬帆起航。广州之窗创新示范园区招商工作已完成,被动屋、集群车宝等6家创新型企业已经入驻。
打造价值创新园区是海珠双创的新抓手。海珠区科工商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推进腾讯、科大讯飞、杰赛等知名企业专业孵化器和主题化、特色化产业园区建设,力争将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建设成为国内龙头价值创新示范园区,将中大国际创新谷、T.I.T创意园、洋湾2025创新岛、M+创工场等4个园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价值创新园区。
产业支撑
打造“三大环境”吸引IAB产业“凤凰”
当前,海珠区持续加强宜居宜业城市环境建设,为创新注入源源不断动力。
在人才公寓配置方面,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项目规划,已出让地块中大部分都可以按照占地块计容建筑面积比例不超过15%配置员工宿舍。员工宿舍只租不售不可分割转让,允许在同一建设单位用地内部腾挪。
结合区域优势,海珠区重新研究制定产业集聚发展规划,尤其做好50公里珠江前后航道等区域发展规划,对30万平方米的“三旧”物业进行升级改造,优化进驻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IAB产业体系。对相对集中、局部连片推进城中村社区物业整体租赁和微改造,制定《海珠区整合国有资源、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先行筛选出9处国有物业,进行低端产业的升级改造,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和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等新经济。
近年来,海珠区着力打造“三大环境”增强创新吸引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落实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绿色通道,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人才、用地、融资等瓶颈问题,做到“暖企”常态化,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营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方面,海珠区着力打造广州塔、海珠湿地、海珠湖、黄埔古村古港等生态旅游景区,对“三横四纵”(阅江路、新港路、新滘路、东晓南路、广州大道、江海大道、科韵路)主干道12个重点部位和周边路段,对地铁站、专业批发市场及周边区域,开展“红棉剑锋”“五类车”专项整治行动,为创新创业提供舒适安全软环境。
营造干事创业、勇于担当的政治生态环境方面,海珠区按照攻城拔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要求,全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推动海珠发展再创新局。
5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在全国15个省份的100个县(市、区)为试点范围,海珠区成为广州唯一入选的区。
资金扶持
多渠道资金、基金扶持企业投融资
艾媒咨询权威发布的《2016年广州市各区双创竞争力排行榜报告》显示,海珠区的双创活力氛围浓厚,双创竞争力全市排名第二。
双创活力离不开优越的扶持政策。目前,海珠区出台了企业创新奖励办法、科技园区认定扶持办法、人才创新实施办法等“1+N”创新扶持政策,仅在2016年累计给予企业扶持资金超2亿元,经认定的创新创业人才最高可拿到补贴178万元。
资金是企业的源头活水,海珠区正在打造科技+金融的双创服务新模式。据了解,广州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海珠区分中心正在紧锣密鼓研究筹办当中,该分中心运营主体拟由市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中心、海珠区属国资公司和区内民营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为科技企业“新三板”挂牌上市、创新创业活动、投融资、股权交易与知识产权交易、政务服务、招才引智等提供服务。
此外,海珠区政府与广州金控基金共同出资,成立资金规模达2.05亿元的海珠基金,重点扶持筹建及管理引导基金、产业直投资金、PPP基金等三类投资基金,主要用作引导海珠双创发展。
海珠区科工商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海珠区力争在三年内成立投资基金30个以上、承办创新创业活动100次以上、开展投融资对接100次以上等。
高端要素持续集聚、优惠政策接连出台、宜居环境持续变靓……海珠区“创新引领、高端发展、生态立区”的发展理念正引导创新创业衔枚疾进、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