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
宜居宜业宜游
站在广州的“城市客厅”花城广场上,东西两塔高耸入云,以118座甲级写字楼为代表的天河中央商务区气势恢宏。作为一个世界级的CBD,它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体现在高楼林立,还体现在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软实力环境。
自2014年10月以来,广州深入推进“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建设,天河推进城市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品质化,发挥“工匠精神”出台43项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昔日的城中村变身“净畅宁”标杆区,在全省率先建成“光网城区”……天河处处的提升转变,回应了人们对于城市宜居宜业环境的期待。
2016年,天河区在广州市城市管理检查评价中获得A档优秀成绩。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以及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一起构筑发展软实力的两翼。
领先探索:
率先出台43项城市管理标准
提出“公共区域物业式保洁”理念
矿泉水瓶、钢丝球、抹布、铲刀、夹子和小喷壶,这是天河区环卫工人手中的“神奇六件套”。这些工具看似简单,实际化腐朽为神奇,可以让久难清除的口香糖残迹消失不见。细心的行人可发现,花城广场几乎找不到一块口香糖阴影。
找到这个新神器的,是天河区城管局。他们连续试验了20天,找了七八种材料,从高压水枪“点射”到热水烫洗、从普通洗涤剂到“海淘”专用剂,最后终于利用脱漆剂,研制出独门秘方“135脱胶法”。
这一套操作方法和流程,后来都被载入了《天河区环境卫生规范和质量标准》,对环卫工人着装、保洁作业质量规程、环卫工具使用规范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以往的城市管理因为缺乏标准,随着人员流动、新老交替,一些先进的经验可能无法传承。如今管理方式杜绝了随意性,带来了城管工作一系列标准化、精细化、品质化的变革。
天河路的人行道砖全部采用花岗岩铺装,并保障地砖的雨水渗透性,体现海绵城市的施工理念;人行护栏保证打孔幅度一致,再也见不到缝缝补补的水泥;沙井口安装了防蚊闸,挡住蚊虫、老鼠,而流水却凭动能冲开挡板流入下水道……据统计,天河率先合计出台了43项“史上最严”管理标准,治理方式“如烹小鲜”,城区环境越来越美。
随后,天河区加油鼓劲,率先提出“公共区域物业式保洁”理念,爱护城市环境有如自己的小家庭。配置更新环卫作业机械设备,设立120人的高压清洗小分队,巡回对全区主次干道人行道进行高压打磨清洗;新增1400个果皮箱,每日擦拭、内胆套袋;打造人性化公厕,在全市率先为116座环卫公厕配设洗手液、卫生纸……“工匠精神”渗透到城市管理中,让管理更加科学,为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加分。
日前,天河区还举行了“工匠杯”劳动技能竞赛,培养基层工人“工匠精神”,强调专注于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努力营造创新驱动发展良好氛围。天河今年还将对各类辅助队员、协管员、环卫工人开展全员培训。对标国际,继续完善提升城市管理标准。
清理顽疾:
剪掉城中村“蜘蛛网”
在全省率先建成“光网城区”
满眼的电线像密布的“蜘蛛网”,似乎已成为旧城中村标志性的符号。然而在天河的城中村,地面整洁、光纤规整,阳光从此照进了“一线天”。天河区以“智慧广州·光网城市”建设为契机,探索“三线整治”和“光纤入户”同步推进的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建成“光网城区”。
在天河车陂街,5.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了16万人,城中村、老城区、现代小区、区域商圈交杂其间。走进村里,感觉就像进了“盘丝洞”一样,头上各种电线盘错交织,像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令人心烦意乱。
随着“三线整治”项目的开展,全区所有1489个住宅小区光纤改造和所有22个“城中村”“三线”整治陆续进行。车陂街协调电信、移动、联通进村,清理主干道和内街巷乱拉乱接通信线路,进行统一更换和整饰。剪下来的废电线甚至堆满了一个篮球场,城中村终于“重见天日”。
“以前觉得住在城中村很烦躁,老想搬家,现在看到环境天天变好了,心情自然开朗。”车陂村车陂西岸社区一名村民如是说。
据了解,2015年以来,天河区仅城中村就清理废旧“三线”7500多公里、1500多吨,实现了城区环境和科技创新的“双提升”:光纤入户率从原来不到10%提升至95%以上,网速从最低2兆提至最高100兆,全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实现25%的高速增长,“城中村”物业租金普遍提升50%以上。
“三线整治”不仅使村民受益,还带来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少城中村成为孵化基地、创客空间。棠东村率先在有近10万平方米园区面积的御景创意园,挂牌成立了天河·远洋新三板企业孵化基地,吸引了一批市场前景好、创新能力强的高科技企业进驻。
全面融合:
打破各自为政旧模式
“一支队伍联勤执法”显威力
无证摊贩、走鬼车、僵尸车、夜宵档扰民等一系列“老大难”问题曾一度让人头疼不已,对于这些问题,城管、交警、食药监、工商很难通过单一部门进行彻底整治。
但是,今天这样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2014年11月以来,天河区探索实践,以车陂街“城管+公安+职能部门”联合执法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实施第一年,2015年车陂辖区路面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3%,火灾警情同比下降15%,路面案件同比下降17%,获得社区群众的连连称赞。
“一支队伍联勤执法”模式,也在全区各街道进行推广。沙河是全国著名的服装批发市场,不少物流从业人员占道卸货,给原本堵塞的交通雪上加霜。如今,由公安、交警、交通、城管等组建75人的巡逻队,严打非法营运、乱停放、乱装卸等,2017年以来共查扣“五类车”1285辆,登记非法运营面包车1941辆,手推车从原来的1.2万辆减少为现在的6000辆。
更多的城市综合管理监控中心在街道建立起来。如果“一支队伍”执法时想提取证据,但监控视频不完善,会变得束手无策。在棠下街城市综合管理监控中心,画面中,500多个高清摄像头形成“一览表”,工作人员通过监控大屏幕,可以第一时间发现路面问题,网格员和街村干部将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进行处置。
创新模式:
共享单车风靡
“共享”更要“共管共护”
过去一年,共享单车风靡国内,带来人们出行习惯的悄然改变。据了解,目前在天河投放的共享单车数量约20万辆,是中心城区中数量最多的一个区,但单车乱停乱行、单车被破坏等现象也开始出现,单车的社会管理亟待完善。
随着自行车日常停放需求显著增加,引导“文明停车”成为惠民大事。天河区多次约谈5家主要共享单车营运商,对共享单车投放的数量规模、停放地点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按照“主干道和重点地区严禁、次干道严控、内街巷规范”三个原则,对共享单车投放点和停放点进行明确规范。
天河区还在一些相对空旷的次干道路段和内街巷,共划设共享单车停放点800多个。在体育东路的广州电脑城西侧,这里竖起了一块蓝色P牌,上面写着“单车临时停放点”,提醒市民停车入区,不要越线乱停乱放。还有一些自行车停放区贴心地为私家单车安置了可以锁车的“自行车停车架”。
为了引导市民文明停车,执行巡查任务的城管队员、交通协管员和社会志愿者对一些零散的乱停放的单车搬移到规定停放点。
天河区员村街还成立了工作小组,主要负责日常的投诉处理和街头的车辆停放。“新街9号有破损废弃共享单车,麻烦清理。”“白水塘41号有一堆乱扔共享单车,麻烦清理。”“员村共享单车联络群”频频发图、发送定位,运营商和执法队员们均及时去现场处理。这样做,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一般能在1个小时内解决。
由此,社会在享受共享经济便利的同时,一方面市民积极维护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天河城市管理加以规范,两者兼具,共享单车就能长远发展。
环境加分:
城市花景成为特色
打造“绿美天河四季花城”
近日,广州人的朋友圈都被“花城”之美刷屏,城内木棉花、火焰木、樱花、桃花、宫粉紫荆等均进入盛放期,暗香浮动,各处都有赏花胜地。天河在不少路段打造主题景观,前人栽树后人赏花,如今正到了春来花开的收获季节。
纽约有中央公园,广州有花城广场。自天河打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以来,花城广场不断进行升级改造,垃圾15分钟内必须清除、wifi全面覆盖,保证一年四季都能看到花。系列举措不仅为城市容貌加分,也让市民有了休憩之所。
作为广州最重要的东西向主干道之一,黄埔大道马路每日车水马龙,为了给忙碌的司机带来视觉上的缓冲,这条路的花树都种植在2米宽的中央分车带,从中山一立交下桥位至汇彩路段一路“花枝招展”,既起到了分割车流的作用,又能以缤纷热烈的绿化景观“洗洗眼”。
天河北路连通五山高校片区与天河北高档商务区,一些新种植的蓝花楹正在盛放,盛花期满树紫蓝色花朵,梦幻般的景色令人迷醉,就像一不小心踏进了童话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天河的花之所以这么好看,还因为依照“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进行了树穴的改造。原来,行道树树穴铺装的石条凸出地面10~15cm,不利于收集路面雨水。在改造时,降低树穴高度,设计为边缘与路面持平,铺设哑铃透水砖,通过树穴改造可以最大程度收集路面径流,且可以减少树穴内的水土流失。
据了解,天河正在全区市政道路、综合公园、公共绿地开展城市主题花景建设。在天河体育中心、燕岭公园、天河公园打造3个公共绿地赏花景点,成片地种植以开花乔木宫粉紫荆为主的主题花海,种植面积共约7万平方米,为市民打造璀璨迷人的鲜花盛宴。
环境软实力为天河发展“加分”
如今的天河,“工匠精神”渗透到城市管理,无论是为外地游客所关注的“城市客厅”花城广场,还是藏在角落里的城中村巷道,在打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建设行动中,得到焕然一新的改变。
为了防止管理过程出现“反复”,天河区建立每日巡查督导制度。在全区抽调责任心强、公道正派、敢抓敢管、懂城市管理的干部组成4个环境整治督导组,对全区21个街道和7个环卫所开展“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创建工作实施全天候、全方位常态化巡查督导。
高楼林立的珠江新城,珠水流光的江畔,人头攒动的天河路商圈,天河有竞争力的城市环境,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生活和发展的机会。
打造好区域硬环境、软环境,“筑好巢”必然能引得来“金凤凰”。日前,天河区公布2017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经济总量已约占全市五分之一(20.3%),是广州经济发展的“最大发动机”。同时,从目前的经济总量来看,天河区成为广东第一经济强区。
天河良好的“硬实力”和“软环境”,吸引一大批总部经济、互联网巨头和创业企业落户,截至2017年3月,天河区实有注册在地的总部企业107家,总量连续6年位居全市第一。新增登记注册金融企业59家,同比增长10倍。
这些数据都证明,天河通过增强环境软实力提升城市营商环境。“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正在带来经济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