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经常客满,最高峰要接待300人。”增城正果镇东汾大驿站老板王泽通的本子里记录了排到两周后的预约。
在增城新塘镇开办棉纱厂的他前年关闭了原有的工厂,回到正果投资800万元建起东汾大驿站。从传统制造业转身“掘金”现代农业,王泽通的举动牵动着乡亲,越来越多投资者开始来到正果,寻找生态旅游、现代农业的商机。
人口回流、绿色产业变局的背后是美食节的推动力。据统计,2015增城正果乡村旅游美食节吸引了超10万名游客前来享受“正果美食”,带动农产品销售总额高达600万元。而今年的美食节,更是落实了兰溪荔枝沟特色小镇、蒙花布村特色小镇、广东省家禽研究所正果生态养殖科研基地三大重点项目。
“美食节正成为吸引游客前来休闲度假、投资考察的有效载体,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方面提供新思路。”增城区相关负责人说。
A 美食节擦亮千年古镇名片
增城区正果镇地处广州市增城区东北部,面积239.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0%。增江河贯穿镇域20多公里,沿途可见上千亩的榄园竹海,一望无垠的田园。因其建镇历史可追溯到宋代,故又有“千年古镇、人间正果”的美誉,是广州市和增城区限制发展工业的生态保护区。
一直以来,正果镇秉承“保护也是发展”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不发展工业,在保持原生态、原传统、原民俗的基础上,借助扶贫开发契机和发掘现有资源。
增城连续三年在正果举办美食节,让众多游客一站式、全方位体验古镇的绿色与生态文化。“正果云吞驰名广州乃至珠三角,是游客到正果必尝的小吃;黄塘头菜、乌榄、蜜菊、辣木等优质农产品逐渐受到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增城区正果镇有关负责人说。
人流和商流的汇聚为昔日的古镇带来新商机。村民高彦明从外地归来,将自家的房屋升级改造成别墅式万家旅舍。他说,从前从事餐饮行业,现在眼见生态旅游发展如火如荼,他们家也想分一杯羹。“每月营业额最高峰达到2万元,周末最多接待18名客人。”据统计,仅正果镇蒙花布村就建成了近30家“万家旅舍”,每天可接待500人次,解决了几十个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德生科技有限公司今年慕名而来,与镇、村联手建立“实名农户”电商平台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农户只要刷社保卡便可注册建立网店,每天农产品将从正果便民服务点送到增城交通枢纽,然后再分派到顾客家门口。“得益于美食节的影响力,‘实名农户’电商平台已经实名注册56名农户,销售36款特色农副产品,订单不仅来自广州,还有珠三角各地。”他说。
B 绿色机遇吸引资本纷纷“叩门”
位于高速路口的东汾村建起的驿站颇具特色,除了美食外还提供种菜、摘菜体验游乐,最近还和广州几家旅行社达成合作,共同推广东汾大驿站旅游点。
驿站的老板是村民王泽通,他在新塘经商多年,去年他毅然关闭经营多年的棉纱厂,先后投资800万元建设了集采摘观光、餐饮娱乐、休闲住宿为一体的东汾大驿站。每月销售额约12万元,带动了27名村民就地就业。
“绿色经济是未来的方向,我回家看到了机遇。”王泽通已经流转了上千亩的土地,眼下,他正在物色其他投资伙伴扩大开发范围。未来的东汾大驿站不仅面向周末游,更要提升工作日的效益。
与很多体验式农业不同,倚丰农场把一些独有的资源和模式输出到正果,其中就包括菜园托管、马术和滑翔伞。“比如马术,我们耗费重资引进了几十匹马,现场提供马术培训和娱乐,以此带动周边餐饮和住宿,这是其他地方无法做到的。”
倚丰农场合伙人陈子权从去年底开始陆续把资本投入正果镇,累计达到2000万元。“我们以前是做制造业,也从事过房地产,现在我们把积累的财富放在了这里。”他认为,现代农业和绿色发展将是产业的“新风口”,并愿意为此继续投入。
立足增城,陈子权还有更大的“野心”。“增城与珠江东西两岸相连,地理环境优越。我们刚和东莞一旅游局机构签订协议,该公司每年20万人次的出游群体将引流到正果。”陈子权透露,倚丰农场与佛山、惠州、深圳的合作也在加紧洽谈中。
绿色机遇加速了企业向增城正果靠拢。本月,东莞市绿林营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家禽科学研究所签约落户,建设兰溪荔枝沟特色小镇、蒙花布村特色小镇、省家禽研究所正果生态养殖科研基地等项目。
正果镇是增城绿色发展的缩影。目前,增城生态产业取得一定成效,建设了小楼、朱村、正果等6个现代农业园区,整合提升白水寨、小楼人家、二龙山生态园等旅游资源,成功创建首个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国家旅游标准化城市。
“20年前,我们外出打工碰上了制造业黄金时代,而现在,我们的归来则是为了追上绿色发展的脚步。”王泽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