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旅资讯

扬起“中国红” 广州新时尚

听全文 发布时间:2019-10-08
来源:广州日报

广州博物馆游客量创20年国庆假期单日纪录 纳入统计的博物馆共接待游客50.66万人次

国庆主题灯光秀。

国庆主题灯光秀。

焰火晚会现场。

焰火晚会现场。

幼儿园的小朋友在“我和国旗同框”的布景前拍照。

幼儿园的小朋友在“我和国旗同框”的布景前拍照。

改造后的海珠广场。

改造后的海珠广场。

国庆假期到图书馆“充电”的小朋友。

国庆假期到图书馆“充电”的小朋友。

今年国庆假期的节日氛围特别浓,新中国成立70周年普天同庆,市民爱国激情高涨,幸福感溢于言表。加上广州连续多日都有好天气,无论是市民还是游客,他们的文化、消费的热情都被全面点燃。

据悉,国庆假期期间全市博物馆游客同比增长20.30%,广州博物馆游客量创20年国庆假期单日纪录,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人气大旺;在广州街头,随处可见高高悬挂的国旗,引得市民纷纷前来合影;数万家餐饮企业为响应国庆新民俗推出的特色餐品也大受欢迎。

如此看来,“文化广州、激情广州、民俗广州、幸福广州”的良好形象已深入民心。

文化广州:

博物馆游客同比增长20.30%

今年国庆假期期间,广州市文化场馆,尤其是博物馆人气大旺,全市纳入统计的博物馆游客同比增长20.30%,广州博物馆游客量创20年国庆假期单日纪录。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广州有8个市属博物馆(纪念馆)延时开放至晚上9点,3个馆延时开放至下午6点半。各博物馆立足馆藏,发挥优势,精心策划推出了多个主题大展。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推出《广州1949》专题展览、农讲所纪念馆推出《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蔡和森生平事迹展》专题展览、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推出《英雄礼赞:馆藏民间工艺所见之英雄模范》、广州博物馆联袂故宫博物院、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和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共同举办“匠心神巧——广作特展”、南越王宫博物馆推出《云山·珠水·羊城——名城广州的历史记忆与都市新貌》图片展。丰富的展览活动也吸引了广州大量游客博览文物。10月2日至6日举办的2019中国国际漫画节动漫游戏展则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参与。

据广州市文广旅局介绍,国庆假期期间,广州市纳入统计的博物馆共接待游客50.66万人次,其中,夜间接待近万人次。举办展览74个,其中常设展览42个,临展32个,参与人数11.20万人次。广州图书馆及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共接待读者观众共24.02万人次,外借图书34.89万册,展览活动参与9.71万人次。

围绕礼赞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主题,全市公共文化单位、博物馆、旅游景区组织的各类演出、电影、讲座培训、手工坊、科普体验、优秀传统文化及非遗活动等庆典活动800余场,丰富多彩,让人应接不暇。大型专题文艺演出场次从9月28日持续到10月7日一共10天,演出近30场次。其中,“我和我的祖国”广州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暨国庆群众文化嘉年华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于9月28日—10月7日在广州塔、花城广场下沉式广场、各区主题公园推出。广州文艺精品展演月活动,在广州大剧院、广州友谊剧院、广东艺术剧院、木偶剧院等剧场连续演出19场,11台剧目涵盖歌舞、粤剧、话剧、杂技、木偶、广东音乐等艺术门类。国庆期间所有场次演出均实施惠民低票价,这一举措吸引了更多市民走进剧场,享受文化精品。

此外,全市12家主要红色景区共接待游客99.62万人次,同比增长17.74%。其中辛亥革命纪念馆、农民运动讲习所、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广州起义纪念馆的接待人数同比增幅均在两成以上,到红色旅游景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成为庆祝新中国70华诞的新时尚。参加过抗日战争的99岁老党员何秀英,国庆当天特意带着国家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祖孙四代来到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参观,并与国旗同框合影留念。

志愿服务也为广州繁荣的文化活动增添风采。国庆假期期间,广州市文化旅游志愿者依托30间旅游志愿驿站,身穿红马甲,在超过50个公园景点、中心商圈、交通枢纽等地点,为市民、游客提供道路指引、景点讲解、文化宣传等服务。

激情广州:

洋溢浓浓爱国情

一面面鲜红的国旗在空中飘扬,一句句激昂的歌声在耳边回荡。国庆7天以来,广州的街头巷尾激情四射、热闹非凡,幸福的笑容挂在游人的脸上,处处都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

有一种激情,叫“我和国旗同框”。在广州,市民纷纷通过悬挂国旗来表达爱国情怀,道路、单位、社区、商场纷纷飘扬起“中国红”,成为时尚的新景观。

住在天河穗园小区的居民、党员李长征主动在家中挂起了国旗,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大街小巷都是国旗,我在家中也挂起了国旗,表达对党和国家的深切感情。”

市民还纷纷争当国旗护旗手。在黄埔萝岗街,社区志愿者组成了10人以上的“国旗护卫队”,不少辖区中学生还担当“国旗小卫士”,对国旗、宣传标语、宣传画和主题景观进行看护,用实际行动维护国旗的威严。

不少游人手持国旗走在路上,许多人还在脸上贴了国旗贴纸、头上戴了五星红旗发箍,成为一道道流动的风景线。而与国旗同框留影也成为出行新风俗。在花城广场、海珠广场、白云山、越秀公园等城市地标的国旗前,人们排队在一个个“打卡胜地”与国旗合影,向祖国表白。

国庆长假,出游是一大主题。广州充分体现了“老城市新活力”的魅力,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游玩度假。今年,市民参观红色景区的热情被大大激发,各个红色旅游景点人潮涌动,每逢夜幕降临,城市地标变得流光溢彩,变换的灯光幕墙、舞动的激光线条、绚丽的大型表演,共同构筑了一场恢宏震撼的爱国主题灯光秀,也成为市民游客追捧热点。人们纷纷“化身”摄影达人,拿出手机和自拍杆与璀璨的夜景合影,发朋友圈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生日的祝福:“为今天的繁荣昌盛骄傲,我为祖国庆生”“祝伟大祖国生日快乐”“做一个中国人,我骄傲,我自豪”“祝祖国繁荣昌盛、愿人民幸福安康”。

喜迎国庆的欢乐氛围洋溢在大街小巷,在逐渐形成的国庆节新民俗中,人们寄寓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美好祝愿。今年国庆期间,许多餐厅都推出了节庆菜品、“国庆面”等,社区和敬老院也为老人送上长寿面。

幸福广州:

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满满

国庆长假期间,广州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遍地开花,还有不少市民自发组织庆祝活动,大型焰火晚会、珠江两岸灯光秀、园林博览会(国庆专场)、群众文艺嘉年华、博物馆夜游、主题灯会、红歌演唱会……不仅大大丰富市民的假期生活,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满。

10月1日至7日,以“礼赞共和国、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越秀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文艺嘉年华在海珠广场园博会会场举行。来自越秀区18条街道文化站的近200支文艺团队8000多名演员为广大市民游客献上14场群众文艺嘉年华,以载歌载舞的形式为国庆送上最美好的祝福。东山街文化站张安国表示,作为演出者,真切感受到祖国强大给人民带来的无比幸福,激发了心中对祖国的自豪感。参加文艺演出的演员们很多都是离退休的老人,见证了新中国成立时的苦难艰辛对今天繁荣稳定的幸福生活尤其感恩,所以很多人不顾年迈依然来到活动现场,就是为了要亲自给祖国母亲唱一首赞歌、跳一支赞舞。

10月1日,来自荔湾民间的阳光歌舞团在荔湾湖公园菱洲岛举办了一场两个小时的红歌演唱会,持续不断的歌声吸引了来来往往的市民游客驻足聆听。负责人告诉记者,团员以退休老人为主,平时就爱唱老歌、红歌,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他们精选了一些群众基础好、反映祖国发展变化的歌曲,自编自演节目,在国庆节当天演出,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祝福。一首首红色歌曲把人们带回对青春岁月的回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更抒发了这一群老人对退休生活的满足感和对新时代的自豪感、幸福感。

“十一”期间,海珠广场在改造提升后以新的面孔亮相,加上园林博览会分会场的布置,迅速成为网红打卡点。荔湾多宝街街坊梁毅明告诉记者,自己喜欢清静,人多的时候不愿出门,尽管如此,国庆节前路过海珠广场,发现了这里成了花海,他还是专门在国庆前一天顶着大太阳来海珠广场拍照。作为老广州人,梁毅明对海珠广场一带充满了感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海珠广场比较原生态,只有些小灌木、草地。当时这里还有广州第一盏太阳灯,大家对新事物比较新奇,争相恐后来看。”他还告诉记者,如今人们纷纷打卡的海珠桥其实是4.0版本。“1.0版本的海珠桥中间可以开合,方便大船通行,2.0版本是在炸毁后重修的,人车混行,3.0版本进行了扩建,如今看到的是第四代。”他说,很开心看到海珠广场一带的变化,当然不能错过。

来自香港的暨南大学研三学生黄悦欣,在参加了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沙面、文化公园一线的游览后,告诉记者,自己在广州学习生活了7年,却从来没有好好感受它本土的风情,此行收获非常大。“广州有珠江新城那样崭新时尚的一面,也有老城区十分有底蕴的另一面。”她说。

民俗广州:

贺国庆融入广府饮食

国庆点心、国庆特色餐……今年国庆前夕,越秀区总商会、越秀区饮食业商会倡导万家餐饮企业开展国庆新民俗活动,得到众多企业大力支持,纷纷以挂国旗、摆国旗、赠小国旗,研发国庆点心、特色餐品等形式,营造出浓郁的富有广州风情的新民俗气氛。据悉,7天假期,有千家企业、万名员工、十万食客参与国庆新民俗活动。其中东江海鲜店的国庆家宴每天都卖出三四百套,非常受欢迎,占食客消费的1/3。浓郁的国庆气氛增加了30%的客流量。

记者了解到,广州酒家、点都德、鸿星饮食集团、唐厨集团、蕉叶饮食集团、蒙地卡罗等知名餐饮纷纷推出特色举措贺国庆。

东江海鲜酒家在国庆当天邀请艺人现场演唱爱国主义歌曲,还推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家宴套餐。柏悦酒家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应节菜,如万紫千红迎国庆、中华儿女心连心等国庆菜品。唐厨集团在国庆当天所有门店直播“阅兵仪式”,还推出优惠活动,组织到场来宾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用歌声来表达大家对祖国的热爱。除了大酒家,深受市民欢迎的特色小吃也有特色庆贺措施。美食家庄臣先生设计了一款“国庆长寿面”。在传统广州银丝面的基础上,通过工艺上的升华,长寿面如银丝,香滑爽口,佐以玫瑰虾籽,配上特制寿桃包、大地鱼高汤等精雕细琢而成。面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面食也是代表长寿。老字号八珍煎饺一早就换上了节日盛装,并在部分门店为市民送糖水或煎饺。

有参与国庆新民俗活动的餐饮企业表示,贺国庆与广府饮食文化结合,为国献礼、与民共享的活动今后将坚持下去,并不断创新特色,让其成为具广府地方特色又弘扬爱国情怀的新民俗。

相关附件
相关内容
政府网站找错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