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魅力广州 > 文旅资讯

“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广州热展

听全文 发布时间:2018-09-09
来源:广州日报

雕塑《邓小平》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

雕塑《邓小平》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

《黑牡丹·白牡丹》郑爽

《黑牡丹·白牡丹》郑爽

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许多观众久久驻足在《改革再出发》前。

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许多观众久久驻足在《改革再出发》前。

《龙羊峡》 关山月

《龙羊峡》 关山月

《潮——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发行》 钟曦、陈瑞奕

《潮——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发行》 钟曦、陈瑞奕

《繁忙的生产线——缤姿鞋业变奏曲》(局部) 孙黎、周雨霞

《繁忙的生产线——缤姿鞋业变奏曲》(局部) 孙黎、周雨霞

《开荒牛》 雕塑 潘鹤

《开荒牛》 雕塑 潘鹤

《珠源峦脉》 中国画 方土、宋陆京、林于思

《珠源峦脉》 中国画 方土、宋陆京、林于思

“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以下简称“大潮起珠江”)7月底至8月初亮相中国美术馆时,成为了继去年“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后又一高热度展览。

现在,“大潮起珠江”移师广东美术馆展出,将持续到9月24日。羊城观众热情不减,到美术馆看展的人络绎不绝。

本次展出的两百多件作品,共同构成了一幅以美术记录改革开放40年发展历程的恢宏画卷,当中约2/3的作品来自广东。一批由广东组织创作的重大题材作品得到了美术评论界的高度好评。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这样说过,“大潮起珠江”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可以载入中国美术史。

还没到美术馆“打卡”的观众,这就跟着本报记者一睹为快吧。

《邓小平》雕塑

白澜生、滕文金、刘林、杨金环

这尊雕像是深圳莲花山广场《邓小平》雕像的小件。由艺术家白澜生、滕文金、刘林、杨金环联合创作。作品展现了邓小平同志气宇轩昂、步伐坚定、衣襟飞扬的形象,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得非常好的一件作品。深圳雕塑院原院长滕文金表示:“小平同志走路很快,他曾说过,改革开放的步子要迈大一点。小平同志强调实践,强调实干,实践就是动起来,就是走。”雕像成功地抓住了邓小平同志走路的细节,饱含“轻松大步向前走”的深刻寓意。

《黑牡丹·白牡丹》

版画

郑爽

这是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版画家郑爽1984年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的作品。这幅作品跟白天鹅宾馆有着极深的渊源。当时,白天鹅宾馆刚刚建好,当中设立了一个“丝绸之路扒房”,规格很高,希望用一批画作装饰。宾馆的人通过美协找到广州美术学院,美院找到了郑爽,于是她带着一帮年轻教师画了丝绸之路沿途的风景。郑爽画的是洛阳和伊斯坦布尔。这《黑牡丹·白牡丹》呈现的正是洛阳名花的盛放情景。这组作品做好后,刚好第六届全国美展正在征集作品,广东美协的负责人一下子就挑中了这件作品,并且拿下了银奖。虽然三十多年过去了,但这件作品的格调,在今天看来依然高雅,极有大国之花的气象。

这件水彩作品一经面世就受到极大关注,当年便摘得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此后还荣获广东省美协50年50件经典作品奖、广东省第七届鲁迅文学艺术奖等奖项。作品以厚重朴实的造型和纪念碑式的表现手法,将劳动人民艰苦创业的形象镌刻在时代丰碑上。同时,无论是画面的精心组织还是水彩语言的开拓,又都独具匠心。创作者、画家黄增炎表示,他首先对水彩画纸进行加工,涂上黏性较强的白色底料;同时把画笔换成刷子,一扫普通水彩画的纤弱,大笔挥洒自由奔放,颜料还加入了适量的胶合剂,使得画面更富肌理。

《改革再出发》油画

谢楚余

作品描绘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东期间前往深圳莲花山公园瞻仰邓小平雕像,并与市民亲切交谈的情景。画面中,总书记走在人民群众中间,领导人自信笃定的神情与刚柔并济、稳健厚重的性格特征被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背后的邓小平雕像遥遥伫立,四周棕榈、榕树、芭蕉等南方植物郁郁葱葱。

画作高3.2米、长6米多,画中人物达百余人。作品创新性地采用固体油画材料来勾勒线条,增加了人物的立体感,在处理画作远方背景时,又选用丙烯颜料,增加画面的灵动感。创作者、广州美术学院教师谢楚余表示,单是拟定创作题材和敲定构图,准备工作就做了近一年时间,而手机里拍摄的资料照片更多达一千多张。

《龙羊峡》中国画

关山月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忽如一夜春风来,文艺界萌发出春的气息,广大美术工作者纷纷用艺术的笔触展现改革开放的新气象、新面貌。当中,就有关山月先生重访龙羊峡水电站建设工地后创作出的这一佳构。画中山崖高不见顶,只能看到隐约的铁索桥,可见其气势的壮阔。而崖上的水电站虽然微小,却反映出了人们战胜大自然的决心和能力。

《潮——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发行》版画

钟曦、陈瑞奕

1983年7月8日,深圳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发行当天,盛况空前,队伍排成了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龙……这一作品,用当时的报纸、当时的股票、当时人群涌动的状貌,进行当代化的组合,真实地展现了这一历史时刻。创作者之一、深圳大学师范学院院长钟曦表示,如果仅突出一张股票就太直白,仅突出拥挤的人群又太单一,仅用当时报道的报纸表达艺术性也不足,因此,他们将三者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有机结合。

《繁忙的生产线——缤姿鞋业变奏曲》油画

孙黎、周雨霞

从简陋逼仄的家庭小作坊到宽敞明亮的现代化生产线,作品通过3幅油画以不同时空拼接组合,展现了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广东某鞋厂的变化,以小见大地展现了广东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为了触摸到更真实的生产情境,最大限度地还原生产线场景,两年时间,广东画家孙黎、周雨霞多次前往鞋厂收集资料,由此营造出最美的劳动场景。

作品可谓与《开荒牛》相呼应。原广州美院院长、雕塑家黎明选择高铁作为中国速度的代表,以一段3米长的铁轨、沧桑厚实的枕木、流线型的“子弹头”揉入诸多抽象符号,寓意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在铁轨的一侧刻有一串数字,寓意着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以及今天和未来的生生不息。

在这件四米长的作品上,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用40幅画中画,以年为单位,记录下从1978年到2018年每一年新出现的代表事物。从方便面到麦当劳,从“燕舞”到共享单车,从大哥大到互联网……四十年的变化展现在画面上虽然悄无声息,却如惊涛拍岸般冲击着观者的心灵。

作品的主体是钢筋林立的建筑工地,三位正在作业的工人以后景的样式出现,这使得整个画面看起来既抽象概括,又很有视觉冲击力。创作者邓超华特别将画面上方处理成红色,象征着旭日东升,也给观众带来激昂上进的气息。就像广东美协主席李劲堃所说的,主旋律题材的处理上也可以很当代。

由雕塑家潘鹤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象征着特区建设者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无私奉献、奋勇前进的创业精神的《开荒牛》,本次其小稿也在展览中精彩呈现。潘老曾回忆说,《开荒牛》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一次他在深圳马路上看到的景象,拖拉机、推土机在灰尘滚滚中,一次次地把砖头、木头拉走,他感受到了极大的视觉冲击,之后就创作了《开荒牛》。

《珠江胜景图》分为上中下三卷,每卷高2.38米,长19.78米,环绕二楼一整个展厅,自然也是本次展览的重头戏。从《珠源峦脉》的缥缈到《云涌珠江》的激越,再延绵至《盛世珠江》里明净现代,《珠江胜景图》将珠江两岸胜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珠源峦脉》由广州画院院长方土与广州画院两位画家宋陆京、林于思创作而成。三位画家以象征手法,透过“云”表现“水”,通过描绘珠江源头展现出行云流水的寓意,表达了不忘初心的感念。

中卷《云涌珠江》则由中国美协副主席许钦松率领黄唯理、陈映欣、张东三位山水画家集体创作而成。以“风起云涌”之感来统领整幅长卷的气势,抑扬顿挫地展现了黔桂流域至西江一带景色,如一首交响乐。

下卷《盛世珠江》由广东美协主席李劲堃带着年轻的80后团队莫菲、林杨杰、黄涛完成。作品一改过去传统山水画以景带小面积建筑的构图方式,大胆以密集的城市建筑景观入画,通过勾、皴、点、染、积等传统国画技法,将理想中的城市简洁而丰富地表现出来。

相关附件
相关内容
政府网站找错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