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4厘米长的核舟。
一颗4厘米长的小小榄核上竟雕出前后坐有栩栩如生人物的小舟,船底还刻有537字。3月19日,记者在增城博物馆见到一件榄雕中的“雕刻之王”,该榄雕为历史上最为有名的榄雕艺人湛谷生所作。
榄雕全长只有4厘米
整个雕塑作品只有4厘米长,“原材料”就是一颗榄核。记者看到,这个榄雕有如一幅生动的风景画,共分为三部分。
船头,苏东坡、黄庭坚和佛印和尚3人坐于船头,谈笑风生,两人对望中间,一人侧头仰天大笑,3人似乎正在谈古论今,赋词吟诗,3人不及拇指大小,人物表情雕刻得如此丰富,实属罕见,据增城博物馆副馆长蔡美新介绍,听人说,最初3人间还放有一张桌子,桌上还有3个茶杯,有如现在喝“功夫茶”,光凭肉眼很难分辨,随着时间久远,该榄雕几易人手,桌、杯都丢失了。
缝衣针宽的船橹还雕有10多字
在船尾,即不到榄核1/3的地方,仍雕刻有3个人物和众多物品。记者看到,船尾一边是一个半蹲下来烧水的书童,他右手执扇煽火,扭头掩面似避炉中熏出之烟,在他身后,放着一水缸,船尾另一边有一名撑船的老妇人,面容慈祥,头发高高地盘起,面带微笑,她衣袖轻轻卷起,一手扶着桨,斜倾着身子,好像在轻唱歌曲。尤为让人惊叹的是,在这根只有缝衣针大小的桨上,竟还刻有10多个文字,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在她膝下,是一个半跪在船板上玩耍的小孩,他腰间挂着一个大葫芦,据传在古代,水上生活的小孩腰间都要缠着一个大大的葫芦,用作救生圈。
在船的中间部位,雕工也非常精妙,两边的通花窗门原来是活动的,随着年代久远,两边的窗门都烂掉了。船头的小链条原以榄核雕成,环环相扣,现在也不知所终;在船顶,有众多精细的花纹,中间则是一只展翅高飞的仙鹤,其形态栩栩如生。
如果通过放大镜看船底部分,会发现原来这里写有一篇完整的苏东坡《前赤壁赋》,字迹工整,为楷体,共537个字。
据蔡美新介绍,这个雕刻作品是历史上最为出名的榄雕,有专家称为《苏东坡夜游赤壁》花船,是清代咸丰年间新塘老艺人湛谷生所雕,被称之为榄雕中的“雕刻之王”。他们曾邀请增城新塘镇的一名榄雕老艺人仿制这个作品,结果耗时一个月之久,与原作水平仍相差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