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2020年总217场)
主题:“广州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2020年总217场)  
时间:2020年11月6日上午10:00  
地点:广州市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广州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与新闻发布处副处长林彦华
邀请嘉宾:广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崔彦伦,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华权。
相关新闻

文字实录

  主题:“广州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2020年总217场)

  时间:2020年11月6日上午10:00

  地点:广州市新闻发布厅

  广州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与新闻发布处副处长林彦华: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

  欢迎出席“广州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提升国资改革创新发展和金融工作水平,同时这也是市新闻办2020年举行的第217场新闻发布活动。

  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行动指南。202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公布。《建议》对金融领域发展做出若干部署,并在多处提及金融行业的发展。

  广州的国资、金融工作如何发展?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相关同志就提升国资改革创新发展和金融工作水平为我们进行发布。他们是:广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崔彦伦,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华权。

  首先,有请广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崔彦伦就提升国资改革创新发展进行发布。

1.jpg

  崔彦伦: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广州国资国企推动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情况。

  近年来,广州市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实现了国资规模显著增长、产业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为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近年来,广州市属国有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16-2019年,市属国企主要指标保持快速增长,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年均增速分别是12.5%、15.7%、9.8%、9.5%。2016-2019年,市属国企平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18.1%,比“十二五”期间平均水平高4.7个百分点。

  今年受疫情冲击,经济在第一季度出现下滑,现在三个季度过去了,广州国资国企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市国资委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1-9月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均增长2.3%,均高于全国国企及央企水平,这个增长还是有效率的增长。1-9月实现劳动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其中在地企业劳动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3%,为全市经济稳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二、立足城市功能定位,在广州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领头羊和排头兵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理解,高质量发展本质上就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广州国资国企的发展要紧扣国家要求,紧扣广州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定位和大湾区核心城市定位,围绕定位发挥作用,服从服务于广州市的发展大局,履行好四大使命—政府重大部署和重大项目的实施者、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承担者、社会资源和资本要素的整合者、广州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引领者。

  (一)进一步优化国资布局,服务中心城市功能定位

  国资委狠抓资产布局优化和产业提升。一是调整优化国有资本投向。进一步加强汽车、金融、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五大核心产业集群,2020年1-9月五大核心产业集群营收、利润贡献率分别达41.1%和55.2%。二是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9月底,准公益类及基础设施功能类企业资产总额、净资产分别占比39.4%和53.7%,所以广州国资国企是支持广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积极争取国家(REITs)试点工作,通过实现“投融管退”良性循环,更有力支持广州的基础设施和建设城市发展。三是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2018年启动国企创新基金组建工作,运行情况良好,子基金总规模近70亿元,实现4倍的杠杆放大,投资了一批高科技项目。市属国企管理的国资股权投资基金,市场化投资了宁德时代、寒武纪、芒果TV、中金珠宝、云从科技、广电计量、广钢气体、广汽创新子基金等680多个创新项目。四是退出低效及无效资产。加大“僵尸企业”处置力度,截至2020年9月底,累计完成出清787户,“压缩精简”1351户。剥离国企办社会职能,历史包袱、低效资源整合起来支持重大产业建设。

  (二)持续推进重组整合,提升产业与企业综合竞争力

  一是推进战略性重组。“十三五”以来,这方面的力度还是比较大的,按照产业化原则,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一共实施了19户企业重组整合,推进产业集中。2020年1-9月市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资产、营收、利润规模前5位的企业占比分别达72.7%、72.4%、77.4%,作用、贡献凸显。二是利用平台整合资源,实现价值提升。不断推进上市公司兼并重组、二次混改等等。支持越秀集团重组广州国投并组建新的信托公司,积极盘活信托牌照资源,解决沉积近20年的历史遗留问题,目前正在推进重组,工作也做得差不多了,现在正在申报。三是打造一流龙头企业。主要是专业化整合,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解决产业“散”“弱”问题。目前8家市属国企资产超千亿、2家营收超千亿企业;世界500强1家、中国500强9家、中国制造业500强5家和中国服务业500强13家。以专业化进行整合,支持企业发展,提高竞争力,打造一流龙头企业。

  (三)优化社会资源和资本要素组合,促进资源高效率配置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与社会资源相结合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有大的动作,包括参与央企混改等等,其中引进2个项目超过100亿的混改项目,近年来混改项目涉及投资额700多亿元。二级及以下企业近六成进行混改。推进了11家上市公司“二次混改”。二是加速产业和资本协同效应。市属国企管理的国资股权投资基金114支,实际管理规模近900亿元。三是加强对外并购推动补链强链工程。最近这几年分别并购山河智能,拓展工程装备、特种装备、通用航空等产业,并购金明精机,切入薄膜装备制造、智能制造领域;推动珠实集团并购苏交科,向“智慧城市运营商”战略转型,通过并购,珠实集团从原来的房地产企业向“智慧城市运营商”战略转型。支持广州工控设立5亿元航天产业发展基金,鼓励下属企业参与商用火箭研发生产及动力研发、卫星测控、卫星导航、卫星通信等相关配套产业链。中科宇航在南沙落户,我们非常重视这个项目,因为高端的产业链条也会陆陆续续落户南沙,国企积极参与。

  (四)积极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一是加快建设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将是广州国资国企非常重大的工作任务,目前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广汽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形成全产业链开放创新生态系统;广智集团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广药白云生物医药基地、珠江钢琴文创园等园区。盘活用好国有企业存量土地,打造建筑集团装配式建造展示平台;推动无线电集团与轻工集团联合建设中国人工智能(广州)产业园,珠实集团牵头规划建设以生产性服务为主题的西部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后两者有望打造成为千亿级的产业集群。二是发挥联盟协同功能,构建产业生态圈。广州国企率先组建国内首个地方性国企创新联盟,通过联盟的活动,这两年在构建产业生态圈方面确实起到很好的桥梁和平台作用。

  (五)营造良好创新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累计安排国资收益121.6亿元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之前设立了国企创新基金,在这个基础上,从今年开始,每年在国资收益里面安排每年不低于1亿元的重大专项基金,支持企业重大创新产业项目。“十三五”期间,市属国企研发投入连续5年保持不低于15%以上的增速,2019年创造了139.1亿元新高。二是健全创新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对企业员工特别骨干员工进行激励。三是提升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刚才简要介绍了在结构调整、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工作。广州国资国企的发展态势不错,但是在布局、结构方面也存在不足,主要包括存量资产分布不合理、产业发展不均衡、企业总体竞争力不强。基础设施板块资产规模占比很大,但是运营的效率比较低。新兴产业规模偏小,而且关键环节缺失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下一步国资布局结构调整优化安排

  11月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深入学习贯彻好《意见》,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开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落实工作,这两个将是下来国企改革、布局优化、结构调整的重要遵循。我们将加快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力度和节奏,目前广州国资委正在制定广州国资“十四五”规划,企业也在加紧编制“十四五”规划。我们也在部署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这两个工作作为重要抓手,强化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突出主业优先、实业优先的战略,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大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的力度。加快构建广州现代化经济体系,进一步提升广州国资国企在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谢谢。

  林彦华:

  感谢崔主任的发布。

  接下来,有请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华权就提升金融工作水平进行发布。

2.jpg

  何华权: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我谨代表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广州金融业发展的密切关注,以及对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工作一直以来的关心。今天我主要发布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建立长效机制,聚焦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今年以来,全市金融系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央、省、市关于“六稳”“六保”工作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金融业发展工作。目前金融业已发展成为广州市的第四大支柱产业,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依然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对广州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明显。前三季度,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716亿元,同比增长8.9%,占GDP比重9.8%。全市金融业税收374.4亿元,同比增长9.4%,占总税收比重为9.5%。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6.56万亿元,贷款余额5.30万亿元,贷款增速居北上广深津五大城市第一位;保费收入1187.5亿元,规模居全国城市第三位;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达到197家,今年新增17家。

  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个世界性、全国性、行业性的问题,属于市场失灵的一个表现。多年来,市金融部门一直在想方设法、多管齐下努力缓解这个问题。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小微企业融资难以及相关的保市场主体问题更加凸显。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在国家金融监管部门驻粤机构和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积极作为、认真论证,创新建立了多个聚焦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长效机制,今天重点介绍如下两个机制。

  第一个机制,建立了市财政支持的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经市政府批准,5月21日印发《广州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管理办法》,建立了广州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6月10日遴选了11家合作银行机构,该机制正式运行。按照该政策规定,市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对合作银行投放的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含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主经营性的信用贷款)所产生的不良贷款,给予不良贷款本金50%以内的资金补偿。截至11月1日,各家合作银行已授信超过179亿元,实际投放超过111亿元,其中信用贷款比例占90%以上,受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13500家。目前我局正在深入推动使该项政策发挥最大成效,努力引导促进合作银行增加对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投放,助力小微企业共克时艰。

  广州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主要如下几个创新之处:一是覆盖面更广。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的补贴范围与中国银保监会关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定义相匹配,推动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金融部门就“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等要求更好形成工作合力;同时,突出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并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扩大对借款人所属行业的补贴范围,与已有的市级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政策形成互补效应,最大化发挥财政引导放大作用。二是目标群体更精准。针对小微企业无合格的抵押品、质押品或者无法引入第三方担保的问题,鼓励银行加大信用贷款的投放力度。与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力度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完全契合,更好地发挥政策叠加效应。三是补贴办理效率更高。按照规定,我局将于每年3月底前按照有关财务规定程序,完成对上一年度补偿资金的审定和拨付手续,补偿效果可期可得。而且,对于不良贷款的认定标准和办理程序,都比较合理,兼顾依法合规和有效激励的双重效果。

  第二个机制,建立了市场化运作的广州市转贷服务机制。按照“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封闭运作、确保安全”的原则设立广州市转贷服务中心,以阳光化、规范化、降低企业转贷成本、提升转贷业务效率为目标开展各项业务。6月1日,转贷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并于当月末实现转贷线上作业平台上线以及首笔转贷业务落地。截至11月4日,转贷中心已实现6笔转贷业务,合计解决广州市中小微企业1225.1万元的转贷资金融资需求。企业转贷融资成本降至0.05%/天,单笔转贷业务平均耗时为3天。通过转贷中心服务,企业转贷业务综合成本从转贷金额的1%下降至0.15%,有效降低企业转贷业务成本。与其他地区转贷业务模式相比,广州市转贷服务机制特点主要有三方面。第一,依托转贷业务线上作业平台,转贷业务已实现全流程线上操作。企业足不出户即可享受高效便捷转贷服务。同时由于转贷中心及资金方均不与转贷企业进行线下接触,因此不会对转贷企业正常经营产生影响。第二,广州市转贷服务机制采用利率竞价方式,价低者得,确保转贷企业以最低利率水平借入转贷资金,从而有效地降低企业转贷业务成本。第三,广州市转贷服务机制采用纯市场化机制运作,不占用任何财政资金。在不对财政资金产生负担的同时,有效实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目标。

  第二个方面,深耕细作,不断推进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发展

  2017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广东省广州市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宣布在广州全市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广州市成为全国第一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全国一线城市中唯一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2020年1月、8月,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两次组织召开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自评价会议,广州试验区的综合指标排名均名列前茅。在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发布的最近一期《地方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与评价报告(2019)》中,广东绿色金融发展指数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排名第一,其中广州市试验区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广州市试验区获批3年多以来,广州市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尤其是金融服务绿色产业和经济可持续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今年第三季度,广州地区银行机构绿色贷款余额超3500亿元,全市累计发行各类绿色债券超过690亿元,总量居各试验区第一。广州碳交所碳配额现货交易量累计成交突破1.59亿吨,排名全国第一。

  广州市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做法:

  一是构建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在花都区先行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后,逐步构建起服务全市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推动出台人才、资金等支持保障措施,省、市、区分别制订出台了实施细则,并落实对银行机构绿色贷款投放、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绿色金融人才等的奖励政策。花都区、黄埔区、南沙区也相继出台本区域的绿色金融支持政策。202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委联合出台《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依托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立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工作机制。7月,成立了广州绿色金融研究院,加强绿色金融的制度政策和标准体系的研究。

  二是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完善集绿色项目申报、认证和融资对接于一体的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融资对接系统,已纳入2544个绿色企业及项目信息。制订大湾区碳排放权抵质押贷款业务和林业碳汇业务标准,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标准和林业碳汇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成果已在全省范围推广。下一步,我局将在2018年印发的《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绿色企业与项目库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广州市绿色企业与项目库管理实施细则》,拓展绿色企业和项目库的应用范围,完善相关功能。

  三是深化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推动设立金融机构绿色事业部、绿色金融创新中心、绿色金融科技实验室、环境权益绿色金融研发基地、绿色金融评估认证中心等,为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提供更加便捷、规范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新冠疫情期间,落地广东省政府第一支绿色政府专项债券,水资源领域的第一支绿色政府专项债券,用于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项目;电力、环保、公交、水务等领域发行绿色债券193亿元支持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发起粤港澳大湾区环境信息披露倡议,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合规、透明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方面率先进入实践。联合香港品质保证局、澳门银行公会等为在穗企业赴港澳发行绿色债券开展辅导。积极参与广东绿金委与香港绿色金融协会、澳门银行公会、深圳绿色委员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9月在广州成功主办了联盟成立大会,全力推进绿色金融交流合作。目前正在加快筹备成立广州市绿色金融协会,已获得社会组织管理部门的名称核准,争取近期正式揭牌成立。

  第三个方面,抢占先机,加快广州数字金融创新发展

  近年来,我市积极谋划推动数字金融发展,通过金融政策引导、科技创新试点、打造平台组织等多措并举,大力推动广州金融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地方数字金融创新能力,积极推进特色行业数字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全力营造广州数字金融发展的良好生态,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加强数字金融政策引导和扶持。积极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大力推动数字金融领域创新发展,将数字科技在金融领域合理应用纳入政策扶持范围,印发了《广州市支持金融科技发展补贴申请指南》,对符合条件的金融科技类主体给予相应奖励,鼓励数字科技赋能金融发展。研究制定金融科技类企业办理商事登记工作指引,大力引进数字金融相关领域人才,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区块链等数字科技与金融领域人才纳入广州市高层次金融人才评选目录,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补贴,形成了较好的数字金融政策导向。下一步,将依托广州市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将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数字前沿新基建,与数字金融发展平台紧密结合,研究广州推动数字金融发展战略规划和“行动路线图”,为广州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指引。

  二是积极推动国家级金融科技创新试点。7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广州市成为全国第二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城市。在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大力指导下,开展了广州市第一批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项目,支持鼓励在穗多家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围绕“基于知识图谱的安全金融服务”、“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的普惠金融服务”、“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线上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进行数字金融创新探索,签约落地了一批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吸引金融科技类企业落户广州。目前,我局正在征集第二批试点项目,鼓励金融机构、科技公司踊跃申报。

  三是全力打造数字金融地方性专业平台。7月15日,广州市数字金融协会揭牌成立,成为了全国第一家数字金融协会,将致力于成为一家集金融、科技、产业于一体、多业态交叉融合的地方性专业组织,加强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机构以及小额贷款、商业保理等地方类金融机构,与产业核心企业、数字科技公司等多元化主体,开展跨领域、跨专业交流合作。我局还全面加强数字金融专业建设,推动设立了广州市金融科技专委会、供应链金融专委会,聚集了一批数字金融高级专业人才,形成了具有广州特色的数字金融专家智库,举办了多场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科技赋能金融专题论坛,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我局联合相关部门和企业,正在探索设立粤港澳数字金融科技联合中心和广州数字金融研究院,支持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国际金融城片区大力发展数字金融产业,探索建设区域性特色产业数字金融基础设施。

  谢谢!

  林彦华:

  感谢何局的发布。

  因为11点还有下一场发布会,所以本场发布会不进行提问环节。

  今天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往期回顾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