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2020年总第227场)
主题:“广州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2020年总第227场)  
时间:2020年11月26日上午10:00  
地点:广州市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广州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与新闻发布处副处长林彦华
邀请嘉宾: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敏生、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斌、市医保局副局长江英桥。
相关新闻

文字实录

  主题:“广州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2020年总第227场)

  时间:2020年11月26日上午10:00

  地点:广州市新闻发布厅

  广州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与新闻发布处副处长林彦华:

  各位媒体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出席“广州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提升我市公共服务水平。

  前不久,《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

  同时“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也是总书记一直在关心的事业。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更是把“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身体素养显著提升,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写入战略目标。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广州医疗高地建设有哪些成效?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将有哪些措施?今天,我们高兴地邀请到: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敏生、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斌、市医保局副局长江英桥共同为我们介绍提升我市公共服务水平的相关工作情况。

  首先,有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斌同志介绍相关工作情况。

2.jpg

  陈斌:

  各位媒体朋友:

  上午好!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广州卫生健康工作的支持和关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十四五时期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使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市卫生健康委聚集主责主业,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契机,按照“抓党建、促医改、强基层、建高地、保健康”的工作总思路,大力推动我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在构建医疗高地和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取得新的发展。

  一方面,医疗高地建设成效初显。

  一是疫情防控成效显著。新冠疫情发生后,卫生健康系统作为疫情防控和救治主力军,在市防控办的统一部署指挥下,传承创新抗击非典经验战法,在医疗救治上实行“两类两型四线”,分类集中、梯次分流收治,总床位规模达7000张以上,确保“应收尽收”,守牢医疗救治这条“生命线”;落实“专项专班、专科专家、专研专攻”,将最强力量配备到诊疗全过程;精神心理医师全程参与抗疫,为治愈出院患者、一线医护人员等提供心理指导,介入心理干预;服从国家防控大局,选派重症、呼吸、传染、心理等专业14批148名医务人员支援湖北第二战场。截至11月24日,共收治确诊病例870例,治愈出院837例,治愈率96.21%,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和同等城市水平。

  二是区域医疗中心定位更加清晰。狠抓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积极构建医疗高地,筑巢引凤,不断巩固提升广州区域医疗中心地位。

  目前,广州地区现有医院295家(其中三级医院70家、三甲医院38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97个,复旦版全国百强综合医院9家(市属2家)、排名前十专科数量40个(市属7个),省“登峰计划”重点建设医院13家(市属3家)。重点支持8项高新技术、12项重大技术、50项特色技术,全力打造20个市级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和7个培育专科。大家熟知的钟南山院士、南方医院的侯凡凡院士和中山二院的宋尔卫院士等医学界领军人物也都在广州。

  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广东省共建国家医学中心1个、综合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个、专科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6个。今年,广医附一已获批成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市妇儿中心已获批成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目前正在积极申报精神、老年医学等专科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另外,纳入省“登峰计划”的广医附一、市一医院、市妇儿中心等高水平医院建设正按计划加快推进。

  同时,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周边地区延伸,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持续攀升。市第八人民医院新址二期工程和市中医医院同德围分院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广州呼吸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及市惠爱医院、红会医院和市中医院相继封顶。特别是南沙区作为“一主一副五分”医疗卫生设施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突出其副中心的地位,而且还赋予其粤港澳大湾区医疗高地的重要职能,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南沙)口腔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分院以及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都在规划建设中,其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预计明年年中投用。

  三是岭南中医药事业产业优势明显。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强调,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上个月,市政府常务会审议了我委提交的《广州市制定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及三年重点任务计划,统筹谋划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由于受岭南特殊地理及气候环境的影响,从古至今,广州市民仍保留着喜凉茶、做药膳等生活习惯,对中医药的认可度很高。所以,广州在推进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中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特有优势。

  在此次新冠疫情医治过程中,我市深挖中医药协同诊疗潜能,推出广州居家预防中药方和“肺炎1号方”,中医药治疗新冠患者参与率高达95%。在市第八人民医院设全省唯一的中医隔离收治病区,以中医药为主实施中西医协同治疗,共收治63例确诊病例,除2例因过敏未用中药外,全部患者均早期使用中药治疗,仅2例转为重型,治疗效果很好。“肺炎1号方”写入省专家共识,在全省定点医院和武汉推广使用。

  我市首创4个母婴安康、神志病、慢病防控和中西医结合治未病闭环管理体系,规范治未病指导中心和示范单位建设。在国内率先建成10个广州中医护理重点专科,推动艾灸、推拿等中医护理项目向社区家庭延伸。推动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同治疗先行先试,打造疑难疾病的中西医联合攻关广州模式。落实中医药老字号“一品牌一扶持”方案,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园集约化发展,推进广州国际医药港建设。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产业园等为抓手,推动中医药产学研创新发展。

  另一方面,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走在前列。

  2009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广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以建立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积极探索广州特色的改革路径,受到国家和省的高度肯定。国家卫生健康委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在广州召开医改新闻发布会,推广我市及花都区等地方深化医改工作经验做法。“广州市全面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改革新路径”获评“2019年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高品质家庭医生服务受到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通报表扬,花都和增城区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创新举措入选中组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社会建设》丛书,并作为全国卫生健康领域唯一典型案例入选全国干部培训教材之《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

  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重点围绕扩容提质增效、改善基础设施、打造信息平台等,不断激发基层活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优化完善。

  合理布局,切实方便群众就近就医。按照“一街一中心、一镇一卫生院、一村一卫生站”的要求,构建15-30分钟基层卫生服务圈。以高于国家、省标准制定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

  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基础设施设备。2015-2020年,市财政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配置方面累计投入约1.08亿元,指导各区为基层机构逐步配齐配强心电图机、骨密度测定仪、快速血糖仪、急救型救护车等基本设备。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基层重点科室规范化改造、中医药发展与建设等方面同时给予专项补助。

  打造平台,实现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将全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充分整合共享个人医疗健康信息。群众通过广州健康通、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等手机APP即可实现预约挂号、医疗缴费、导航导诊、健康档案查询、检验检查报告查询、出生证预约、家庭医生签约等优质服务,实现指尖上的便捷就医。

  目前,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2009年的232个发展到325个,镇卫生院由29个增加到31个,创建了9个“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19个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9个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10个区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9个广东省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单位。

  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通过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培育基层骨干队伍、开展家庭医生签约等,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等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

  大力推动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在所有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人员实行区招区管。落实“两个允许”,突破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调控水平,在统筹平衡与区级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水平的基础上,可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合理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水平和总量,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倾斜。2019年全市在岗基层医务人员收入翻番,基层拴心留人吸引力不断增强。

  不断激发基层干事创业的活力。以增城区为突出代表,在所有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院长办院”,保障院长的用人权、做事权和分配权,进一步激发基层机构拥护改革、参与改革的内生动力。同时,将村卫生站纳入镇卫生院的分支机构管理,村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得到有力提升。

  深入拓展基层人才发展空间。下发《广州市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实施方案》,从机制上保障全科医生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通过委托中山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高校培养全科医生,组织前往英国伯明翰、香港等地学习交流等多种形式拓宽基层人才培育渠道,持续增强基层“造血功能”。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数质量和满意度不断攀升。据统计,接受过签约服务的居民,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的达95.4%,逾9成愿意在协议期满续约。

  不断完善“三医联动”机制。通过医保杠杆合理导调分级诊疗。比如,经基层医疗机构转诊到三级医院的参保人普通门诊医保报销比例可提高10个百分点,优先将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站等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推动医联体实行“总额管理、结余留用”结算方式改革,明确慢病长期处方在医保方面待给付周期,将544个常见病、多发病设置为基层病种引导下沉诊治。另外,通过在涉农区推广农村居民村卫生站门诊“一元钱看病”模式,推动落实医保医联体“总额管理、结余留用”结算方式等举措,进一步吸引群众优先选择基层首诊。

  下一步,我委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群众关注的痛点堵点精准发力,积极化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重点问题,努力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谢谢大家!

  林彦华:

  感谢陈主任的介绍。

  下面有请市医保局副局长江英桥同志介绍相关工作情况。

3.jpg

  江英桥: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根据市政府工作安排,很高兴在这里向大家通报我市创新实践“基于大数据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情况和广州药品集团采购改革(以下简称广州GPO)工作情况。广州医保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积极推进广州GPO实施各项工作。目前,“基于大数据按病种分值付费”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促进医疗机构良性发展、保障基金平稳运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州GPO平台上线运行已满两年,降价保供成效显著,群众用药费用负担减轻。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做简要介绍。

  一、创新实践“基于大数据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改革

  医保支付既是医保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参保人权益、调节医疗服务行为、引导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广州市自2018年以来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住院医疗费用全面实施基于大数据的按病种分值付费,将大数据、智能化管理手段创新应用于医保支付,运用临床真实数据建立起客观实用的医疗服务“度量衡”标准体系,实施全市医保总额预算管理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保障就医需求,形成“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实现医保支付与监管的一体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引导医疗机构优化管理、规范服务,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改革两年多来,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促进医疗机构良性发展、保障基金平稳运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广州的改革经验得到国家医保局、广东省医保局和专家学者的肯定,认为是基于本土,符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并取得良好成效的创新型改革工作,是中国原创的医保支付方式。10月28日,国家医保局在广州市召开全国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试点工作推进暨培训会,并正式将全国27个省的71个城市确定为首批试点城市。11月,由国家医保局指导、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承办的全国DIP专家培训会在我市召开,共有2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将为各个改革关键环节提供专业支撑。

  二、广州药品集团采购改革工作运行平稳,降价保供成效显著

  根据广东省医改办关于“允许广州市以市为单位的药品GPO采购,促进省第三方药品交易平台、广州市和深圳市GPO交易平台三家平台有序竞争,进一步挤压药品交易中的不合理利润空间”的部署,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广州药品集团采购(广州GPO)改革任务,明确广州GPO由医保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和经办管理,由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并运维平台。目前广州GPO平台上线运行已满两年,降价保供成效显著,群众用药费用负担减轻。一是始终坚持纯公益性的运作模式,有效降低药品交易成本。广州GPO平台的建设和运维经费均由财政全额保障,不向交易各方收取会员费、服务费等任何费用,平台结算账户产生的利息全部返还给医疗机构。二是药品供应更有保障,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救治药品供应保障。截至2020年10月底,广州GPO平台上线34781个产品、为4284家企业和1540家医疗机构提供线上交易服务,累计采购金额超643亿元。运用实时大数据监控,及时分析掌握药品供应异常情况,解决好低价药、短缺药供应问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辟防疫药品线下采购“绿色通道”,确保满足采购需求。三是药品价格显著下降。与我市2017年公立医疗机构综合改革之前相比,药品总体降费幅度超25%。按广州GPO实际采购价格计算,2019年可节约采购费用约38.97亿元。2020年1月至10月节约采购费用39.35亿元。四是圆满完成国家药品集团采购试点改革任务。截至2020年3月31日试点结束,全市中选品种采购总量为4.34亿片/粒/支,完成国家任务量的196.2%。医疗机构平均回款时间约为28天,较试点前节省药费6亿元,其中医保患者药费负担减少约2.2亿元,广大群众切实得到实惠。五是发挥广州GPO平台品牌效应,主动吸引省内更多地市联合开展药品集团采购。佛山、中山、茂名、阳江、韶关、清远、梅州、惠州、汕尾、肇庆、江门等11个地市加入开展跨区域药品集团采购,截至2020年10月底,跨区域采购已签订采购合同28.31万宗,合同金额176.02亿元。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广州医保将按照国家医保局的部署以及“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要求,持续深化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提升医保服务水平、管理方式和治理能力,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为逐步实现以价值为导向的医保战略性购买、协同推进“三医联动”改革提供更多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进一步总结和推广基于大数据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经验,加强与全国各省(市、区)试点城市的沟通交流,全力推动广州模式走向全国。

  广州市医保部门将依托广州GPO平台进一步扩大药品集团采购规模,组织做好2021年疫情防控药品供应保障工作。根据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安排,着力做好第三批国家集采落地实施工作,稳妥做好部分国家试点扩围中选产品采购周期到期的政策衔接工作。组织做好新采购周期药品集团采购工作,积极探索跨区域联合带量采购新模式,推动广州药品集团采购工作高质量发展,持续改善广州营商环境,为支持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贡献医保力量。

  我的发布就到这里,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医疗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谢谢大家!

  林彦华:

  感谢江局长的介绍。

  接下来有请市教育局副局长陈敏生同志介绍相关工作情况。

1.jpg

  陈敏生:

  各位媒体朋友:

  上午好!

  非常感谢大家对广州教育长期以来的关注,特别是对青少年健康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一直以来,市教育局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构建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我们对生命与健康教育更加深入的思考,健康教育创新实践将成为广州教育现阶段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主题。

  学校体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广州市教育局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不断加强体育工作,将足球引入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足球兴趣为重点,让学生在快乐足球中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团队意识和顽强拼搏的精神。近年来,广州市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和优良率逐年持续上升。

  2018年,广州市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现有2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3个省级校园足球试点(县)区、165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63所省级校园足球推广学校、892所市级校园足球推广学校、102所广州市体育传统项目(足球)学校、58所市级校园足球基地学校以及26个市级高水平学生体育(足球项目)团队。在组织管理、课程体系、教育教学、竞赛训练等方面,形成深度融合发展的校园足球“广州模式”。

  加强校园足球组织领导

  强化顶层设计,推动校园足球科学发展。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教育市领导挂帅的市校园足球工作联席会议,建立健全的市、区、校三级组织管理体系。2014年在全国率先开展校园足球三年行动计划,推广“五个一”(每学年一次足球文化节、每学期一次足球嘉年华、每月一次足球班级联赛、每周一节足球课、每周一次足球大课间活动)校园足球模式。抓实抓准“特色学校+试点县(区)+改革试验区”的校园足球发展平台,带动校园足球从点到面普及推广。

  优化校园足球教育体系

  开发校园足球教材和读本,丰富中小学体育课程。“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市教育局进一步下移足球普及重心,推广幼儿足球发展;将足球纳入中考体育统一考试三大球选考项目之一,引导广大学生参与足球活动;构建“市区10分钟校园足球圈”“镇街10里校园足球圈”,秉持“满天星训练营”倡导的理念,发挥特色学校和重点基地学校在师资、场地等方面的优势,带动周边学校校园足球训练、竞赛水平共同提高。

  做大校园足球竞赛体系

  通过“班班有球队、校校有比赛”,构建市、区、校三级的校园足球联赛体系,让更多老师和学生能够践行“教会、勤练、常赛”。2018年至2019年,广州市第五届中小学生足球联赛的区级比赛中,参赛学校达850所,参赛球队超过1900支,比赛场次约6000场,参赛学生约3万人,比第一届中小学生足球联赛规模翻了一番。2019年代表广州市出战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斩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男子组总决赛冠军。

  推动校园足球融合发展

  深化体教融合,形成校园足球发展合力。在全国率先对教育系统校园足球优秀人才进行运动员等级认定;整合高校、足协等专业机构力量,参与高水平学生足球项目团队培养,开展精英指导员进校园项目,逐步构建“满天星”训练体系;加强家校互动,实现校园足球辐射带动社会足球,提升广州整体足球氛围。

  加大校园足球保障投入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近年来市财政投入校园足球专项资金逐年增长,用于足球特色、推广学校的师资培训、教学、训练、竞赛等。推进足球场地建设,通过区域联盟、学校共建,发展“小场地,小足球”,建设楼顶足球场、灯光球场等,实现场地使用效率最大化。强化专业师资培训,每年为全市体育教师提供不少于2次的全员培训机会,每年举办足球教师专项培训和足球教练员培训,不断提升体育教师足球教学能力。

  校园足球重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锻炼习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通过校园足球加强体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贡献广州教育的力量。

  谢谢大家!

  林彦华:

  感谢陈局的介绍。

  接下来进入媒体提问环节,也请各位记者朋友在提问前先通报您所代表的媒体机构。

  羊城晚报记者:

  我想请问陈斌主任,广州医疗高地建设将解决群众哪些具体就医问题?如何使广州主城区的医疗资源惠及医疗资源薄弱地区?

  陈斌:

  谢谢您的提问。

  先回答您的第一问题。广州近年来在全力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基础上是继续“多点发力、精准施策”原则,通过开展研究型医院、重点特色医院和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的近来等来多维度、多方向发力,不断推进全市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在加大优质医疗资源建设和优质服务供给方面,注重致力于解决群众更多的就医的问题。

  一是解决群众看大病的问题。建设面向世界先进和国内一流的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省高水平医院的建设,让群众在呼吸、肿瘤、儿科、口腔、妇产、骨科、传染病等众多医疗领域内享受最先进的医疗水平。引导医院以科技创新为突破点,紧跟国内外医学科技前沿,推动医疗新技术、新项目临床研究转化,引导70项技术首席专家在解决广州市民常见病、多发病上狠下功夫,实现重大疾病诊疗水平和疑难危重救治能力的不断提升。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广东省在广州地区共建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综合类、6个专科类区域医疗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分别获批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和中南地区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在最新的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全国百强综合医院里面广州有9家。其中,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排名比去年提升10名,是上升最快的医院之一。通过医疗高地的建设,我们能够很好地解决群众看大病的问题。

  二是解决群众看急危重症的问题。加强胸痛、卒中、创伤、重症孕产妇、重症儿童与新生儿等救治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发布了市、区级胸痛和卒中救治地图,组织开展胸痛、卒中等科普宣传,提高市民科普水平和自救能力,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利用能力,重症救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建设广州市应急医院,推进全市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增加市属医院负压病房(床)、负压救护车等设施设备配置,逐步提升全市传染病急诊急救、重症救治、综合收治等能力,打造一个平战结合、战斗力强的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体系。从而推动急救医疗体系规范化建设,让救援体系更加完善。

  三是解决群众看病方便的问题。目前多家医院通过信息化平台开放医疗资源预约,让群众挂号得到更方便更快捷的感受。搭建了广州市远程医疗平台,建成全市区域影像、检验中心系统和家庭医生签约系统。广州健康通预约挂号支付平台,目前已经接入124家医院,提供预约挂号和费用支付服务,每月可提供号源总量约为352万,实现“在线预约、家中候诊、分时取号”的诊疗预约新模式。全市三级医院同时向市民提供电话、支付宝、微信、网站、手机APP和自助挂号机等多种预约渠道,2020年8月预约就诊率达72.56%。上线互联网医院,提供“无接触式”专家在线诊疗,互联网医院可提供在线诊疗、导诊分诊、科普宣传等服务,让群众在家里与医生实时“面对面”沟通咨询。今年疫情期间,中山大学眼科医院互联网医院开通AI智能问答、送药到家在线续方服务,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推出互联网口腔疾病在线义诊/咨询服务,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启动远程医疗系统建设,患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同时,全市建立呼吸、消化、心血管、精神、妇产科等多个专科联盟,患者在联盟内看病就医享有专家会诊、住院服务等绿色通道服务。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医疗资源的均衡问题,这些年我市重点在扩容提质和医联体为抓手,不断地优化和均衡医疗资源。广州的医疗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也是相对比较集中。所以这几年我们一直在不断的优化和调整这个机构。特别是最近我们也借助广州新一轮的城市更新的计划,在加强主城区的优质医疗资源向周边医疗资源薄弱地区带动辐射。

  一是以扩容提质为重点将优质医疗资源向周边延伸。近年来我们按照“一主、一副、五分”的空间结构布局,将优质医疗资源进行扩容。一主是中心城区医疗卫生资源主中心,覆盖荔湾、越秀、海珠、天河、白云等南部医疗服务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是体现广州市医疗服务水平的标志地区,一批的三甲医院目前正在通过改扩建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一副是将南沙设立为医疗卫生服务副中心,重点布置国际高端医疗服务机构。五分是指黄埔、番禺、花都、增城、从化五个医疗服务分中心,目标就是促进优势医疗资源向城区周边地区辐射延伸。目前一批新兴的三甲医院正在这几个区崛起,将进一步满足这几个区周边市民的医疗需求。

  二是通过医联体为抓手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在“一主一副五分中心”基础上,以社区服务中心(站)和镇卫生院为主要载体,以医疗联合体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就医秩序,方便市民在家门口看病就医,缓解大医院的接诊压力。

  推进以二、三级综合医院牵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科医疗机构参与的城市医疗集团的建设。制定区域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病种手册、常见病种出入院标准及双向转诊标准,设立名医工作室,建立联合病房,专家坐诊等,大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在家门口看专家”的需求。建成全市区域影像、检验中心系统和家庭医生签约系统,实现基层与上级医院影像、检验协同诊断,通过远程医疗服务建设;推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平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检验检查结果相互互认,不用我们患者再重复地一些大型设备包括常规的检查。

  目前全市11个区统筹建设17个医疗集团,全市二级以下的公立医疗机构是100%加入了城市医疗集团,实现区域的全覆盖。

  三是以城市更新为契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目前广州正在进行新一轮城市更新的建设。利用这个契机我们是以实现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为目标,编制了城中村改造、医疗卫生设施的布点规划。将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社会资本等,高标准配置市级统筹医疗卫生设施,加速提升城市更新片区的医疗服务能力和城市功能品质。按照每10-20万服务人口,分别配置1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1所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每30-50万服务人口配置1所康复护理、医养结合等专科医院,每个区分别配置1所二级以上妇女儿童健康服务机构和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努力将优质的卫生健康服务送到每一名市民的身边,确确实实提升我们广州整体的医疗服务品质和能力,谢谢。

  广州日报记者:

  这个问题想问一下江英桥副局长,广州市推进基于大数据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中主要有哪些做法呢?

  江英桥:

  谢谢您的提问。

  广州在开展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中,以临床真实数据为基础,以大数据手段和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合理制定制度体系和配套措施,探索出适合广州本地实际、各方接受度高的改革路径,确保改革顺利实施并不断地深化完善。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基于大数据建立病种分值目录库。对全市医疗机构2015至2017年住院病例按照“疾病主要诊断+治疗方式”进行组合,形成核心病种和综合病种。各病种组次均费用与基准病种次均费用的比值,生成相应的分值,赋予大病重病高分值、小病轻病低分值。设置特殊情形调节校正机制,保障重病特病得到充分治疗又避免普通疾病治疗不足。

  二是建立总额预算增长机制。坚持区域总额预算管理,不对每家医疗机构单独下达总额预算指标。年度住院支出总额基于上一年度医保住院结算的基金支出金额,并通过住院就医人数增长率、医疗保健消费价格增长率等客观指标建立正常增长机制,促进医疗机构良性竞争。建立“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提高医疗机构合理控制成本、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的内生动力。

  三是建立保障重点人群的医疗费用调节机制。制定权重系数指标体系,通过医保评定等级、老年患者比例和儿童患者比例等正向加成指标以及频繁转院患者比例等负向加成指标,引导医疗机构合理定位,保障特殊群体和危重病人就医权益。实施床日分值和基层病种政策,支持基层诊疗和医养结合。

  四是实现智能化监控体系的同步推进。以国家智能监控示范点为契机,建设病种分值付费智能监控系统,实现精准查询、监测分析、主动预警、动态反馈、远程监管等五大功能,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风控”和“人脸识别+视频监控”等新技术手段快速识别、处理问题,实现对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的精细化管理。

  五是建立专家评议和协商机制。在确定病种组合、病种分值、权重系数等方面与医疗机构及专家充分协商,建立基于客观数据和客观标准、全程伴有反馈和预警机制、公开平等的医保与医疗机构合作协商机制。

  广州电视台记者:

  这个问题想请问一下教育局的陈局,广州市是“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接下来在“改革试验”方面广州市有哪些创新?

  陈敏生:

  非常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

  广州将在教学规范化、训练系统化、竞赛体系化、保障标准化等,进一步加强“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建设。

  一是进一步拓展校园足球普及。组织申报国家级“满天星”校园足球训练营。继续开展适合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学生的足球教学和适合幼儿的欢乐足球启蒙活动,将足球运动向小学、幼儿园延伸。

  二是强化校园足球师资力量配置,采取多种途径,配齐足球专项体育教师。加大体育教师足球专项培训力度;深化体教融合,鼓励优秀足球退役运动员入校指导;加大国外优质足球教学训练资源的引进力度,提高足球教学训练整体水平。

  三是盘活校内外场地资源。通过校园足球三年提升计划,配合广州城市更新,要求新、改、扩建学校建设标准足球场地。通过区域联盟、学校共建,让学校足球场地充分服务于周边场地缺乏的学校,实现场地使用效率最大化。继续探索学校与社会公共体育场所共享机制,解决学校尤其是中心城区学校大型足球场地缺乏的问题。

  四是构建校园足球大数据管理平台。构建市、区、校三级联赛管理系统,加强赛事信息收集整理,优化全市各类校园足球赛事活动安排。开发全市学校足球运动人口登记和运动员注册系统,建立各级赛事注册制度,建立校园足球运动员人才数据库。

  谢谢。

  林彦华:

  感谢媒体朋友的踊跃提问,也感谢台上发布嘉宾专业细致地解答,本场发布会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往期回顾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