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新时代乡村振兴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领航新时代乡村振兴 > 广州三农
南沙绘就美丽乡村建设新画卷
听全文  发布时间:2021-08-03  来源:南沙区

城乡融合打造美丽乡村

  一条宽敞整洁的水泥路,从南沙区东涌镇长莫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延伸到鱼窝头涌,连接村里四通八达的道路网。路的一侧,小巧别致的草皮屋、树皮房、砖房次第排开,记录着当地疍家人的生活变迁,成为南沙水乡的经典印记。

  这是南沙区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特色精品村的缩影。近年来,南沙区住建局牵头各镇街分批开展了96条市级美丽乡村创建,通过成片打造美丽乡村群、建设特色精品村、推进“四好农村路”、实施河涌整治、打造农村“四小园”等多项举措,实现了南沙区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大踏步建设成为适应新时代要求、适应大湾区建设、适应南沙乡村特征的城乡融合发展新典范,南沙以其独特魅力为实现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全域提质: 实现美丽乡村全域覆盖

  东涌镇大稳村的水上绿道碧波荡漾,阵阵歌声婉转悠扬:“歌声唱来颂党恩……”这是当地的特色项目咸水歌。

  作为东涌镇岭南水乡美丽乡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稳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完善了湿地公园单车驿站、特色农产品摆卖亭(台)、瓜果长廊钢结构改造等公共服务配套,本着修旧如旧还原乡土味道、突出岭南水乡特色的原则,打造了沙鼻梁涌闸口景观、三稳涌闸口景观、旧村部景观等景观亮点,水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大稳村观光休闲旅游的内涵得到了丰富。

  美丽乡村群是南沙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南沙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作为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突破口和主攻点,深化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持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河涌整治,深化农村“厕所革命”,有效开展村庄环境卫生整治。

  近年来,南沙绘就了一幅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画卷,目前美丽乡村“全域覆盖”格局基本形成。

  精品示范: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在横沥镇冯马三村的百年大榕树下,持续了几十年的无人看管蔬菜售卖点仍然一如既往地运转着。

  近年来,冯马三村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精心打造出了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该村先后建成了冯马三小公园、冯马大戏台、冯马三牌坊、心桥等打卡景点,村内河涌达到“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效果,形成了协调美观的“路”“河”“园”整体景观。横沥镇冯马三村也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十大创建模式”。

  在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并取得显著效果的基础上,南沙倾力打造全域美丽乡村“升级版”,探索促进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不断改善,促进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发展在南沙有机融合,美丽乡村建设步入新阶段。南沙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目标,完善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规划引领的建设机制,“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的大美格局初步形成。

  以文塑旅: 美丽乡村带动“美丽经济”

  位于万顷沙镇的红港村属于迁徙移民村,村民以捕鱼为生。随着现代渔业的兴起,近海渔业资源的枯竭,村民急需通过产业升级完成收入来源的转变。

  近年来,红港村积极推进特色精品村项目,以“渔业”为核心,探索休闲渔业广州模式——以“渔家灯火”为主题,展现“近海渔业”这一南沙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探索具有岭南特色的钻石水乡发展路径。

  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了乡村旅游和相关产业发展,南沙正焕发出“美丽经济”的新活力。

  强化产业支撑促进富民福民。南沙正探索以共享农庄、民宿、乡村旅游、休闲体验农业等为突破口,引入社会资金、人力资源到乡村,以市场化机制,促进资本进乡村,引导产业落地,加快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实现从外力“输血”向自身“造血”的转变。

  打造与大湾区相匹配的美丽乡村,南沙正以城乡融合打造美丽乡村,以文化赋能激活魅力岭南水乡。

浏览次数
-
分享
分享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