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新时代乡村振兴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领航新时代乡村振兴 > 广州三农
广州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切入点”
听全文  发布时间:2024-03-28  来源:广州日报

“一村一策”治污 人居环境蝶变

  “以前村里是泥地,污水排出之后到处泥泞不堪,环境非常差。现在房前屋后都铺设了污水管网,村里也铺上了水泥地,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家住广州市增城区仙村镇深涌村的叶阿姨说。

  近年来,广州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切入点”和“支撑点”,切实贯彻“百千万工程”部署,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朝着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人工湿地实现污水循环再利用

  截至2023年年底,广州市1032个行政村、7172个自然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别为94.8%、90.3%,处理设施出水达标率和正常运行率都在85%以上。

  在农村污水处理方式上,广州立足农村实际,不照搬城镇模式,“一村一策”制定治污方案,坚持低成本、生态化、可持续治理原则,探索出分类治理的模式。全市7000多个自然村中,约33%的自然村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约31%的自然村通过1600多座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约36%的自然村采用污水资源化利用(或自然生态消纳)模式进行治理。

  在增城区朱村街联兴村茶田社,有一处“厌氧池+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设施,放眼望去看到的是镶嵌在农田里的美人蕉和风车草。在这种自然生态消纳的处理模式下,污水通过厌氧水解池截流大部分有机物,并在厌氧水解作用下,被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从而为后续处理创造较为稳定的进水条件;小分子有机污染物在人工湿地内经过滤、吸附、植物吸收及生物降解等作用得以去除。

增城区朱村街联兴村茶田社的“厌氧池+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放眼望去看到的是镶嵌在农田里的美人蕉和风车草。

  有些奇怪的是,这块人工湿地看不到水,植物之下就是砂石。“这是潜流湿地,水都在砂石下面”,广州市污水治理工程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潜流湿地的优点是不会滋生蚊虫,也不会发出异味,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村民的影响。”实际上,污水并不是靠植物来处理,而是靠砂石表面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来处理,植物的根系在一定程度上能给微生物供氧,加快污染物的分解。

  该负责人还透露:“经过长期的摸索实践,我们发现风车草、再力花、芦苇、菖蒲和美人蕉等植物能在污水中生长得较好,但人工湿地也需要定期维护、修剪,才能保障周边环境和出水质量。”

  记者也看到茶田社的这块人工湿地旁就是农田和灌溉渠,经过处理后的污水直接排入灌溉渠,供村民浇灌农田,真正实现了循环再利用。

  农村污水处理,除了管网和设施的建设外,如何管养是关键。为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智慧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市水务局开发“广州智慧排水信息系统+农污巡检”App,“一张图”掌握全市农污设施状态、巡检履职、问题整改等流程环节,实现管理流程“全覆盖、可追溯、可倒查”。例如,茶田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由增城排水有限公司负责管养和维护,只要打开农污巡检App,巡查的时间、次数和发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进行维护等一目了然。

  “马蹄之乡” 建起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

  增城区仙村镇深涌村是闻名遐迩的“马蹄之乡”,仙村镇鹅桂洲岛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冲积岛,岛上环境优美,土地肥沃,一直都保持着原始水乡的生态特色,深涌村就位于这个岛上。深涌村的居民几百年来都以种植马蹄为主,这里所产的马蹄以个大、甜爽而久负盛名,成为仙村的驰名品牌。

仙村镇深涌村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以直接排入水塘。

  作为水乡的深涌村,与水有着深厚的渊源。现在,走进深涌村,村头广场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民居整齐排列,水质清澈的风水塘旁边有一个集装箱大小的房子——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广州市水务局下属的污水治理工程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深涌村原来的污水处理设施是一个简单的厌氧池,2014年已经建成,后来发现这样处理的污水不能稳定达标。加上该村处于东江流域,水质要求较高,就进行了提标改造。一体化处理设施去年11月底完工,今年2月通过了竣工验收,出水能达到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

  “MBBR”工艺采用生物活性高分子悬浮载体固定、诱导、筛选、驯化和富集适应污水水质的特异性菌群,菌群依据降解速度和次序分级排列在悬浮载体上,实现污染物质的高效去除。实际上,这种一体化处理设施相当于这个简易的小型污水处理厂,记者在现场看到,处理后的污水清澈无异味,排放进村里的风水塘和旁边河涌。

  完善的农村污水处理管网和设施,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村容村貌,也改善了投资环境,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我们这里已经建起了完善的污水收集管网,实现雨污分流,污水处理设施提标后,村里的水环境就更好了”,深涌村党支部书记叶松光说:“现在马蹄的品质也越来越好,来洽谈的客商越来越多,镇政府正在积极协助成立深涌村马蹄专业种植合作社,努力让马蹄成为深涌村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对话

  立足各区农村实际 探索不同农污治理模式

  问:在农村污水处理中,广州各区是如何因地制宜,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农污治理建设和运维管理新模式?

  广州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广州立足农村实际,各区探索出不同模式。白云、番禺和增城针对农污项目分布散、队伍小、成效差等问题,采用EPC建设模式,吸引技术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单位参与工程建设;南沙采用EPC+O模式、将建设与后期运维管理打包招标,形成“以效定价,以效定支”的农污治理新模式,显著提高了治理效果;花都突破财政资金短缺限制,发动村民开展房前屋后污水暗渠化自查改造,消除污水外露;增城采取“公司+农户”运维管理模式,完善以工代赈配套政策,鼓励维管单位聘请村民从事非技术性巡查养护工作,让村民从“被管”变成“主管”,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一村一策”制定治污方案,位于城镇周边的村庄就近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距离城镇系统较远、人口集中的村庄就地建设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常住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的村庄或片区鼓励采用污水资源化利用或有效管控等自然消纳方式。坚持低成本、生态化、可持续治理原则,鼓励污水达到要求后用于庭院美化、还田施肥等,最大限度节约投资运维成本,提升治理效能。在南沙、增城等地开展污水资源化试点研究,探索适用于广州实际的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之路。

  问:下一步广州如何推动农村污水处理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有哪些具体的目标和任务?

  广州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下一步我们将紧盯2024年底实现行政村、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100%、设施有效运行率90%以上、村民满意率80%以上的目标,加快推进《广州市贯彻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高水平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实施,到2024年底前完成732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并对711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进行提升改造。

  与此同时,拓宽融资渠道,强化治理资金保障。争取中央、省、市涉农资金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的支持,积极争取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将农村污水治理项目纳入政府专项债券,并贴标发行绿色债券,充分发挥金融特别是政策性金融作用,协同财政资金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浏览次数
-
分享
分享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