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新时代乡村振兴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领航新时代乡村振兴 > 惠农资讯
广州越秀区帮扶16村脱贫交出年终“成绩单” 2018年底佛冈16村脱贫率达99.11%
听全文  发布时间:2019-01-17  来源:南方日报

广州市越秀区驻佛冈工作组深入贫困村了解扶贫项目运行情况

2018年是脱贫攻坚年,记者从广州市越秀区驻佛冈工作组了解到,越秀区驻县工作组和各驻村工作队在越秀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佛冈县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的工作目标,奋发进取,担当实干,扎实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据了解,越秀区帮扶佛冈县16条省定贫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83户2944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589户2051人。自越秀区帮扶佛冈以来,共引进产业化组织25个,带动或吸纳贫困户423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收入大幅提高,预计2018年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11393元,相比2015年的3427元增长233%,2018年底脱贫率达99.11%。

抓党建促扶贫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

为强化队伍建设,越秀区驻佛冈工作组在佛冈成立临时党支部,加强党的建设。通过每月召开支部例会,指导驻村队长开展“两学一做”和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做好支部党员的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提升驻村干部政治站位;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参观中共三大旧址和越秀区廉洁书画展,增强支部党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越秀区各帮扶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贫困村开展调研和慰问活动,关心驻村干部驻村工作和生活情况,指导开展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帮扶单位主要领导到村指导工作107人次,分管领导到村指导工作215人次。

各单位根据实际,将帮扶单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进行结对,结对党员经常深入贫困户家中探访民情,及时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共同商讨脱贫致富对策,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累计1515人次。加强村干部学习培训,使“两学一做”“三会一课”常态化制度化,使村“两委”干部不断深入理解“党建促精准扶贫”理念,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如新联村积极加强基层党建,以党建引领扶贫工作,通过先进党员传帮带,提高贫困户的思想认识,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抓项目促增收各村抱团取暖形成合力

记者了解到,越秀区16个帮扶单位在充分征求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因户施策,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放猪牛羊等牲畜、鸡鸭鹅等家禽以及各种饲料一批,组织发动有动力务农的贫困户选择适合的种养业加入当地的专业合作社,建立“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支持,最大限度降低种养殖风险,增加贫困户收入。目前在家务农的有劳动力贫困户100%与大户、合作社或公司签订了产供销合同,提升了贫困户劳动积极性和保障。

创新模式,抱团取暖形成合力。由于各贫困村传统农业项目单打独斗,而且风险高、回报率低。越秀区各帮扶单位与当地村委创新帮扶模式,共同积极寻找优势产业项目,通过抱团取暖合作方式,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效能,确保资金的使用安全。如16个相对贫困村抱团与德晟嘉恒能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合作,投资1312.5万元认购其光伏项目,合作期25年,总收益可达1837.5万元。龙山镇4条省定贫困村共同出资301.76万与佛冈县惟德现代农业公司合作,预计回报率达9%。

同时,越秀区各帮扶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当地资源,打造扶贫造血项目,建立长效的扶贫机制,涵盖分散式光伏发电、异地光伏发电、投资小水电站、花卉种植、水果种植、蔬菜种植等各个类型。目前64个资产性收益项目已经实施,累计投入资金3414.23余万元。从化围村温氏猪高标农场、社评村和大村村大棚蔬菜地基地、高岗村时花种植基地、石潭村、新坣村和石铺村等分散式光伏发电等一系列项目已经建设完成。

下一阶段,越秀区驻县工作组和各驻村工作队将按照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方案要求,加强与当地部门沟通协调,逐项对照省考核细则查漏补缺,完善各项资料台账和扶贫系统数据,确保以优异的成绩通过省考核。

浏览次数
-
分享
分享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