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领航新时代乡村振兴 > 对口帮扶

党建引领+产业帮扶+兜底民生 三位一体为贫困村赋能增效

听全文 发布时间:2020-08-20
来源:广州日报

广州市市场监管局:打赢脱贫攻坚战 决战决胜奔小康

  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为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和驻村工作队以“抓党建、促扶贫”贯穿始终,将强化党建引领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奠基石,通过夯实基层党组织根基、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以组织优势凝聚扶贫合力、激发内生动力,以助推发展特色产业为“主抓手”,全力推进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同频共振、深度融合,在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产业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取得成效——

  盛夏时节,走进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对口帮扶的兴宁市径南镇新洲村,只见茶田层层叠叠、青翠欲滴,红盾生态产业基地种植的30多亩“黑美人”西瓜熟了,村民正忙着选瓜、摘瓜,收获产业扶贫结出的硕果。

  2016年以来,在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倾力倾情的扶贫帮助下,新洲村这个省定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有了大幅提升。

  和新洲村一样,径南镇的陂蓬村也在广州市市场监管局的帮扶下,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脱贫致富路。

  “2018年,按照精准扶贫‘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和‘八有’脱贫目标,新洲村和陂蓬村76户贫困户239人就已经实现脱贫,两个贫困村脱贫摘帽率达100%。”该局党组书记谭曼青表示。

  近5年来,两个村的贫困户和村集体先后走上产业品牌化发展道路,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帮扶前的新洲村无收入、陂蓬村年收入1500元,分别提升到30万元以上。现如今,不仅仅是贫困户拔掉了穷根,两个村的“非困户”也有了获得感,钱袋子跟着越来越鼓,小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甜。

微信图片_20200820103754.jpg

在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帮扶下,新洲村这个昔日偏远的小山村,早已旧貌换新颜。图为该村党群服务中心鸟瞰

微信图片_20200820104130.jpg

新洲绿茶茶田内,驻村工作队队长张锦增(中)和村民一起采茶

2.jpg

新洲村山上三华李果园内,村民正在采摘李子,享受丰收的喜悦。

  突围战 构筑冲锋堡垒提高帮扶实效

  广州市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党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坚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构建“党建+精准扶贫”模式,扎实推动对口帮扶各项工作落细落实、落地见效。

  早字当头,周密部署。2016年,该局先后与新洲村、陂蓬村两个省定贫困村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并确立了“强党建、促扶贫、抓产业、奔小康”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要求。驻村扶贫工作队始终以党建引领促进脱贫攻坚,坚持做到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在“精”和“准”上出实招、见实效,打响了精准扶贫的突围战。

  扶志扶智,强化技能培训。两个驻村工作队积极开展勤劳致富宣传引导教育,鼓励贫困户青壮年劳动力参加村、镇、市劳动技能培训,对外出务工者每年落实务工奖补措施,每年邀请广东省、梅州市的技术专家,开展李果、茶叶种植和食用菌栽培等技术培训,引导贫困户由简单劳动脱贫向智力能力脱贫致富转化。

  产业发展,创新奖补机制。利用省、市“631”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资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和加工业等,先后培育出养猪、养狗、养鸡大户和水稻、茶叶、李果、赤灵芝等种植大户,以及酿酒、茶叶加工大户,引领带动全村产业发展。

  教育帮扶,创新资金补贴。为保障贫困家庭子女能平等接受教育,该局利用单位自筹资金,建立贫困户子女教育补贴机制,对两个村50户贫困户子女实施教育帮扶,视贫困家庭实际困难,每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每年予以500-3000元不等的教育补贴,使两个村的贫困户子女入学率达到100%。

  危房改造,保障住房安全。2017年,驻村工作队率先在新洲村实施贫困户危房集中搬迁的可行性论证,按照省、市住建部门的要求,与村“两委”共同对贫困户没有地方修建房屋、亲戚阻拦修建房屋、使用地有争议等问题,分类施策,逐一攻坚。2018年,新洲村22户、陂蓬村17户贫困户的危房完成了改造、改建。

  设立基金,实施医疗救助机制。针对两个村76户贫困户有28户因病、因残致贫的情况,驻村工作队在每年帮扶计划中设立贫困户医疗救助资金。近3年来,两个村的贫困户有72人次获医疗救助资金12.2万元。2019年,为防止因病返贫风险,驻新洲村工作队向局全体干部职工发出倡议,募捐5万多元作为医疗救助基金。

  在实施兜底保障,切实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的基础上,两个驻村工作队还坚守“帮扶在村、吃住在村、服务在村、工作落实在村、党建扎根在村”要求,注重团结带领村“两委”积极发挥“头雁”效应,努力打造村“党建阵地”——

  全新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新洲村在新建党群服务中心的基础上,专门开辟了党员活动室和村民议事厅,以及完善35项党群工作制度、26个服务项目,建成全省贫困村第一家村史馆和兴宁市第一家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全面实施亮化工程。新洲村的12个村民小组安装了300盏路灯及路灯宣传栏,陂蓬村则建成40米扶贫宣传长廊和一条科普长廊,进一步营造精神文明、脱贫攻坚、法治建设、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宣传氛围。

  数据显示,近5年来,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分别向新洲村、陂蓬村投入扶贫资金789万元和526万元,为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提供资金保障,保证了两个村顺利脱贫。两个村昔日的荒山变成了青山,贫困户的危房变成了新房,村民们的生产生活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阻击战 构建产业链条夯实脱贫根基

  在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如何将“精”和“准”落到实处?“要想把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贫困户心上,实现贫困村的可持续性脱贫,关键在于结合本村特点,找对扶贫产业,发展实体产业经济。”在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姚建明看来,脱贫攻坚最为关键的就是依托贫困村的本地资源优势,找准产业发展定位,因地制宜、明确目标、特色发展,让“土”产业带出大效益,从而夯实脱贫致富基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驻村工作队帮扶下,新洲村按照“突出本地特色资源,增强输血造血功能,建立长效脱贫机制”的工作思路,经过数年持续发力,闯出一条产业发展路子——

  ——助推光伏发电产业。经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充分论证,采取“村集体+贫困户”经营模式,充分利用村小学空置的屋顶,分两期投入137.8万元,实施18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单此一项,每年为村集体和贫困户就带来10万元以上的收益。

  ——助推开拓园区产业。为做强做大做优茶叶传统产业,流转100多亩山地和10亩洼地,打造“红盾生态产业基地”,以“农户+合作社+产业带头人+贫困户+品牌”模式,确保村民、承包者、贫困户和村集体多方受益。目前,该基地种植有10万棵单枞茶苗、30亩西瓜和百香果、沙田柚、蜜桔、脐橙、李果等生态农作物,山脚下还修整出10亩养鱼山塘,实现了采摘、垂钓、登山、休闲一体化发展。

  ——助推品牌富农工程。2017年,新洲村注册“何树排”“大锡坑”“大古岌”等5类5个商标,打造了“新洲稻丰”大米、生态有机“新洲绿茶”“新洲特产”等一系列富硒系列农产品,并成功参加“中国国际绿色创新技术产品—广州(梅州)产业园专展”。

  与此同时,陂蓬村也不甘落后,按照“长短结合”思路,制定了符合自身长期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方案,稳步推进做大做强产业帮扶工程。

  ——借助外力开展深度合作。与广东省一家林业、农业龙头企业达成协议,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形成村集体的自有油茶品牌,占据油茶产业链利润分配重要环节。同时,引进一家生态种养公司,利用低洼地种植莲藕和发展鱼、鸭养殖及果蔬种植,形成完整的“生产—加工—销售”的循环农业和观光旅游产业链,做到企业盈利、村民增收。

  ——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在成立大陂湖农产品贸易经济合作社的基础上,注册“陂蓬”“陂湖”“大陂湖”“钉隆山”“陂蓬山顶”等7类7个商标,实现农业创品牌发展。突出高山茶油、赤松茸种植项目,带动全村共同致富。

  ——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重点开发17.3亩百香果产业发展基地,以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组织管理方式,实现劳动力在本村务工就业,带动村集体收益和贫困户长效脱贫。通过广州市市场监管局自筹资金50万元分3批入股兴宁市工业园,每年纯收益5万元;改建并对外招标托老院的运营权,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6万元。

  据负责两个贫困村的驻村工作队队长迟继功介绍,他们坚持“抓龙头、建园区、创品牌、带农户、促增收”的思路,擦亮了特色农业招牌,不仅啃下了脱贫攻坚“最硬骨头”,还推动了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

  攻坚战 严把帮扶标准巩固脱贫成果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现在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新洲村村支部书记蓝志群的这句话,道出所有脱贫之后村民的普遍心声。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给驻村工作队带来空前的困难和压力,部分农产品滞销,更导致两个帮扶项目推进计划未能如期完成……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要积极应对,把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降到最低,绝不能因为疫情影响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实现。”2月中旬,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分管扶贫工作的一级调研员王必建,就奔赴400多公里的两个贫困村开展调研指导,明确驻村工作队全力以赴推动实现高质量脱贫,保证所有产业项目落实到位。

  疫情期间,两个驻村工作队队长既当防疫宣传员又当战“疫”战斗员。为提升农产品的销量,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在驻村工作队队长薛峰的建议下,陂蓬村与广州的一家公司合作,连接起抖音等直播平台,亲自当主播带货。新洲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张锦增,充分运用计算机专长,自行开发微信小程序,大力推动农产品消费扶贫。

  为高标准推进扶贫工作,防止已脱贫村民受疫情影响返贫致贫,两个驻村工作队深入开展了资金支持、项目落成、消费扶贫、基础设施、医疗卫生以及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等方面的“再加力行动”。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巩固“三清三拆三整治”成果,抓好生态环境治理,建立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和运行机制,确保两个村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同时,根据上级新的标准要求,逐户逐房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评估。

  ——做强高效特色产业。持续实施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行动,推进完成两个村的“一村一品”项目建设。

  ——构建完善产业体系。高标准完成两个村的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特色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向精细化施策、高质量发展转型,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补齐社会事业短板。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卫生等短板,让村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纳入专项救助资金范畴,提高已脱贫村民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标准。

  ——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统筹推进综合性文化广场、体育设施建设,年底实现镇村全覆盖。持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广州市市场监管局于近日召开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对脱贫攻坚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再推动、再落实,两个驻村工作队也铆足了干劲,全力开展精准脱贫底数排查,对标对表冲刺,通过开展住房、医疗、义务教育、安全饮水和产业园区等5个方面“回头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走好、走稳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向建设“美丽乡村”进军。

相关附件
相关内容
政府网站找错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