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新村村民莫叔找到了新工作!生计不再靠种点地、养点鸡,而是在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当起了保洁员。
找到新工作是莫叔练就了新本领。56岁的他以前连电脑开机都不知道按哪里,如今操作WPS软件和打字都学会了。“我都会自己做保洁排班表了!同事都夸我这个年纪居然还会用电脑。”莫叔十分自豪。
莫叔的改变,得益于上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乡村夜校。龙新村所在的增城区朱村街道依托广州科教城的师资力量,通过校村结对,送课到村或村民来学校上夜校。
管学,还介绍对口的工作。龙新村村委也动员上夜校的村民参加广州科教城各院校的招聘会。“离家近、工资也不错!”包括莫叔在内,目前约30名村民在高校找到了新工作。
科教城“牵手”丝苗米村
“我们一直认为广州科教城是宝贵资源。”朱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钊说。随着广州科教城各院校于去年陆续入驻并启用,该街道与广州科教城合作打造“百千万工程”乡村夜校,培养村民成为技能型人才。
近水楼台先得月。龙新村与广州科教城的距离2公里,村民们借校村结对纷纷走进学校。“很多村民都和我说,以前没条件读书,如今能来这么美的学校学习,大家热情很高。”龙新村党总支副书记彭秋欢说。
电商、办公技能、无人机操作……除了学技能,更难能可贵的是村民开拓了眼界,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原来丝苗米在网上卖更赚钱!”龙新村所在的朱村街道是远近闻名的丝苗米之乡,上完电商班后,更多村民愿意配合村委线上销售丝苗米。
为增加村民收入,龙新村于2023年10月成立强村公司。“一无地、二无田。”张钊表示,此前因龙新村集体资产少,村集体年收入只有6000元,而村民掌握资源却不善经营,所以需要强村公司带动村民盘活手上的资源。
为销售丝苗米,如今强村公司已开设抖音商店和微信商店,还不定期开展电商直播。同时,将以往村民直接卖给经销商的丝苗米重新包装为可线上销售的产品,线上销售很快成为强村公司的主销售渠道。
效果立竿见影,2024年强村公司营收达28万元。“我们还将7000斤龙新丝苗米卖到了澳门!”彭秋欢高兴地说。
学生与村民交朋友
丝苗米的直播销售,也有赖于龙新村请来了帮手。
“我们拍摄了龙新村稻田的风光和优质农产品,剪辑了4条视频发布在抖音号上并直播了6次,帮忙销售农产品。”对于龙新村,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马正航已经再熟悉不过。“体会到村民的朴素情感,第一次感受到了所学知识真的能够帮助村庄变好!”马正航说。
村民走进广州科教城,越来越多的学生也走进龙新村。
不只是帮忙销售农产品,去年中秋节举办的“朱村大舞台”龙新分会场上,一群学生闪亮登场。“我深刻体会到了村民的可爱,感受到了村民对文艺活动的喜爱。”广州市技师学院学生罗婉琪对当晚的热闹氛围记忆犹新,她记得和同学一起为龙新村的中秋晚会准备了4个节目,给村民带来了欢声笑语。
“这是双赢!”广州市技师学院老师杨莹说,这给学生一个上台展示的机会,也给村民带来家门口的视觉盛宴,学校与龙新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师生也和村民交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