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新时代乡村振兴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领航新时代乡村振兴 > 美丽乡村
执文旅之笔 绘振兴蓝图
 发布时间:2025-05-19  来源:广州日报

文明创建助力美丽乡村 为广州乡村文旅发展装上新“引擎”

  2025年5月19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今年“5·19中国旅游日”活动主题为“锦绣山河,美好旅程”,乡村旅游既是文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要抓手。刚过去不久的“五一”假期,广州文旅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其中乡村游表现尤为突出,554万人次游客涌入乡村,占游客总量的46.6%。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给广州乡村旅游发展带来新机遇;文明创建助力美丽乡村,为广州乡村文旅发展装上了新“引擎”。

c5fc14b17a56ca27d078.jpeg

纳米水乡新乡村示范带

  “百千万工程”让乡村变了样

  乡村游的火热,与农村环境提升是分不开的。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塑造农房整体特色风貌,提升农房风貌品质,结合农房建设工作实际,广州市制订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强化农房规划建设管控,全方位提升农房建设“安全、质量、风貌、绿色、规范”水平,建设“功能现代、结构安全、成本经济、绿色环保、与乡村环境相协调”的宜居农房,提升乡村建筑风貌,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根据方案,到2025年,全市农房建设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建设管理规范有序、管控有效,基本完成私搭乱建临时建筑清理和农房风貌品质提升工作,存量农房微改造进展明显,新建农房基本符合风貌管控要求,乡村风貌显著提升。方案要求各区结合广州市美丽乡村民居设计图集,因地制宜自行编制农房设计通用图集,包括建筑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和重要节点大样图等。图集建筑方案应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层次的需求,免费提供并指导建房村民使用。各区要构建统一协调的农房建筑风貌,依据村庄总体风貌定位明确农房的基底面积、色彩、高度、体量、朝向、立面、材质、门窗、庭院等风貌管控要素要求。

  环境搞好了,文旅跟上来。为发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效益,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带动乡村产业兴旺发展,广州市制订了乡村文化和旅游发展行动实施方案,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均等化为支撑,以满足群众高品质、多样化文化需求为导向,着力营造有特色、有品位的乡村文化空间,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坚持文旅赋能、创新发展、供需匹配、主客共享,打造一批文化旅游融合特色村镇,拓展乡村文旅发展新业态,推动乡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乡村文化空间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打造出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空间,乡村文旅产品业态愈加丰富,服务配套进一步完善,内涵品质明显提升,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文旅特色村和文旅特色镇,不断增强乡村群众的精神力量和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方案还提出,将乡村文化空间建设纳入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文化礼堂、文体广场、乡村学校少年宫和各类书房、书吧、驿站等具有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属性空间场地的规划布局,构建“15分钟乡村文化生活服务圈”。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为重点,加强各类乡村文化空间场地设施整合利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实现共建共用共管,提升场地设施利用率。

  示范带串珠成链相互辉映

  新乡村示范带既是乡村崭新风貌的集中体现,也是乡村文旅发展的重要载体。从2021年起,广州市全面启动新乡村示范带的建设工作,以美丽乡村为载体,结合美丽圩镇,将乡村一二三产资源点串联成带,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打造一批中国式现代化岭南新乡村广州样板。目前,全市已基本建成14条具有岭南特色的精品新乡村示范带,分布7个涉农区,各美其美、相互辉映。

  ●广州市白云区“白云深处·诗画帽峰”新乡村示范带依托生态资源禀赋,串联起“一山两水”(帽峰山、和龙水库、铜锣湾水库),如市区的自然绿洲,成为市民登山健身,闲暇游憩的好去处。示范带以康养公寓、度假酒店、林荫溪间娱乐结合芳疗体验、中医养生,基本建设成集吃、住、游、购、疗养、度假等于一体的高品质乡村康养产业综合体。

  ●广州市增城区碧水银滩稻新乡村示范带以正果老街为核心,串联增江休闲水岸、岳村村“稻田里”、蒙花布村“沙滩里”、九峰山“氧吧里”、番丰村“营地里”等生态资源,打造一条能够体验从“填满”胃到“温暖”心,从清晨游到夜间行,从黄金沙滩到老街旧巷,全时域不停歇的人文风景线。近年来,正果镇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打造乡村旅游产业链。

  ●罗洞工匠新乡村示范带串联广州市从化区罗洞村、上罗村等8个行政村,大力构建“政府+企业+院校+行业协会+村集体(含农户)+行业大师”六方共建共享新发展模式,引入客天下国际旅游度假区、百匠园产业园两个省级重点项目,积极发展现代精品农业,培育起上罗无核鸡心红柿、锦二桃花柑、溪水西洋菜等特色优质农产品。

  ●古韵叠境新乡村示范带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沙湾街,依托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与扎实的新农村建设成果基础,打造“古韵溢彩”(文化休闲旅游)、“青萝叠嶂”(运动健康疗养)、“紫善魅影”(人文古迹活化)三大核心片区,形成沙湾传统文化古镇、珠宝文化体验街区等八个节点。示范带建设中注重挖掘、传承、弘扬优良传统文化,形成地方差异化特色,为产业发展与居民增收提供有效助力。

  ●广州市花都区“花漾年华”新乡村示范带,是广州首批7条新乡村示范带之一。示范带依据马岭、岭南盆景小镇、九曲河三个禀赋资源各异的区域,形成“一带三区18节点”格局,串联起马岭观花植物园、岭南盆景小镇、竹洞村、绿沃川、宝桑园、热科院等热门景点以及一批民宿、花卉、渔业、“互联网+农业”等重要节点。

  ●广州市黄埔区纳米水乡新乡村示范带以迳下村特色精品村为核心,依托优良山水自然生态、红色文化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等资源优势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形成以“科技+农文旅”的特色产业、营地研学和都市农业及其持续性发展为基点,建构以生态为核心的自然、经济、社会价值体系,将农业、科研行业与休闲服务业相结合,以产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新乡村示范带。

  ●广州市南沙区渔舟唱晚新乡村示范带位于万顷沙镇十四涌两岸,东至万顷沙文化体育中心,西至洪奇沥水道。示范带以水乡风情、渔村海韵、疍家文化为特色,打造集水产技术科研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在地文化体验、教育科普研学、生态宜居宜业宜游于一体的“农科旅商文深度融合”新乡村示范带。

  随着“百千万工程”持续深化,广州以文旅为笔、以生态为墨,在广袤乡野间绘就高质量发展蓝图。从山水田园到阡陌巷陌,从政策赋能到基层创新,一幅壮美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为新时代城乡融合写下鲜活注脚。

浏览次数
-
分享
分享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