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归档时间:2024年12月19日
4月3日,“你好,虎年”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第43站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圆满落幕。自2019年起,连续四年春节期间,广州雕塑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许鸿飞都受邀在萨拉曼卡举办展览。
当地市民跟许鸿飞雕塑互动合影
3月23日,受萨拉曼卡市长委托,西班牙驻广州总领事苏文涛向“肥女”系列作品创作者许鸿飞颁发荣誉奖牌以示感谢。奖牌正中间用西班牙文写到:“萨拉曼卡市政府、萨拉曼卡市市长卡洛斯·加西亚·卡尔巴约对许鸿飞大师给予萨拉曼卡市的慷慨、爱和承诺,以及他无价和无私的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至此,这已经是许鸿飞携他的“肥女”系列雕塑到世界各地进行巡展的第九个年头,当中不乏巴黎卢浮宫等国际级的文化艺术殿堂,也有伦敦市政厅前广场等标志性公共场所。目前,许鸿飞“肥女”系列作品已在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英国、新加坡、土耳其、美国、德国、奥地利、秘鲁、哥伦比亚、希腊、西班牙、俄罗斯、日本、古巴及国内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座城市展出,受到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人们的喜爱。
当地市民跟许鸿飞雕塑互动合影
“快乐、幽默和爱都是世界性的艺术语言,我创作的‘肥女’系列雕塑传递了这些元素,所以很多人都喜欢亲近并与之合影、互动,”许鸿飞说。正是通过这些有趣的雕塑作品,许鸿飞不仅改变了海外不少人对中国人“严肃、没有幽默感”的刻板印象,而且展示了中国人民现在的幸福生活,用艺术这门“世界语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用好艺术语言的世界共通性
许鸿飞认为,文化走出去的关键之一是作品要有世界共通性,要用“世界语言”对外讲述中国故事。“艺术是一门‘世界语言’,而造型就是雕塑的语言,简洁有力,空间感强,不需要翻译,这是雕塑的共通性。”
2015年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在土耳其展览,游客跟雕塑互动合影。
2015年7月23日,“乐在其中——许鸿飞雕塑土耳其展”在广州友好城市伊斯坦布尔Ortakoy海峡广场开幕。许鸿飞回忆到,开幕当天看着迎面走来的穿着各异的人们,他有点担心他们是否喜欢这些作品。后来看到很多人纷纷驻足与雕塑合照,他感到欣喜:“艺术作品是不分信仰、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不分男女、老幼的,它是世界的,也是全人类的。”
2013年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在意大利西西里举行,当地的小朋友跟雕塑互动。
2013年8月31日至9月15日,“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西西里的阳光”在意大利西西里卡塔尼亚省扎菲让纳埃特纳市市政广场举行。扎菲让纳埃特纳市市长极为重视,新闻发布会、开幕式等全程出席,甚至帮忙布展到凌晨3点,并邀请许鸿飞及代表团到家中举办欢迎酒宴,弹奏吉他欢迎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
这么多年的世界巡展下来,许鸿飞真切地感受到,具有世界语言的作品不仅可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更让心与心实现零距离。“他们主要是看你的作品,只要你的作品是好的,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他们都非常欢迎。”就这样,许鸿飞通过“肥女”等系列雕塑作品,让世界各地的人认识到新时代的中国是这么快乐、幽默、健康、自信和幸福的。
现在,许鸿飞是六个国家的荣誉市民,朋友圈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好友,他们很多人经常发微信邀请许鸿飞再去他们的城市做展览。
作品要有独特性和创造性
除了共通性,许鸿飞坚信:“艺术作品必须要有独特性和创造性,才能抓住欣赏者的心,让世界爱上我们的作品,进而通过作品了解我们的生活,读懂中国故事。”
1990年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后,许鸿飞一直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做了很多城市雕塑和工程项目。1998年,许鸿飞在广州西关认识一位身形丰满的女士,灵感一现,以其为原型制作了一座静态雕塑作品《秋》。后来在中国画坛“鬼才”画家黄永玉先生的鼓励和建议下,许鸿飞继续改进“肥女”的造型,使其变得更丰富、更生活化、更有趣、更夸张。
《秋》
许鸿飞回忆起当时的心路历程,感慨道艺术创作就像是在挖一口井,如果几天挖不出水就换位置,那就太可惜了。“搞艺术要认准了自己的‘井’去不断深挖,只有坚持一直挖下去,挖出水后才可以冲茶,或者冲咖啡。”凭着这份坚持,许鸿飞的“肥女”也逐渐成长为独一无二的雕塑作品,去到世界各地都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追捧。
“肥女”系列作品因其独特性和创造性,以及所传达的幽默、快乐和爱,带着广东故事、岭南故事、中国故事走进世界各地寻常百姓家。此后,许鸿飞在海内外举办展览会在“肥女”的经典系列上,增加他近期创作的记录新时代的作品,包括抗疫系列、冬奥系列等等,通过展示中国各方面的生活和发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促进文明交流。
文化走出去“民间艺术”要先行
在谈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方式,许鸿飞指出要充分发挥“民间艺术外交”的力量,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
许鸿飞雕塑在悉尼展出,吸引游客合影。
“如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想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的喜怒哀乐、历史传承、风俗习惯、民族特性等。这些仅靠媒体报道、仅靠外国民众来中国旅游是远远不够的。”许鸿飞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线下文化和旅游交流近乎停滞的不利局面下,必须发动民间艺术的互动传播。
中国文化不仅要“走出去”,还要做到持续输出,做到“走进去”“请出去”“请回去”。“走进去”就是走进对方的主流文化里,对当地的主流媒体和观众产生影响力,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去展现自己的文艺创作。“请出去”的意思是对外传播作品能在走进外国主流文化之后被当地认可,让他们主动邀请我们出去。“请回去”则是将对外传播作为持续的项目,不断输出不断创新,让国外主办方不断请我们的艺术家去当地展出。
许鸿飞雕塑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展出,吸引了众多游客合影留念。
根据这些年在海外举办展览的经验,许鸿飞希望有更多的艺术家、民间个体力量走出去在世界的舞台展现自己,用艺术的影响力带动中国故事走出去。“我们需要更多的艺术家共同参与,创作具有独特性、创造性和共通性的作品,以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话语力量,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健康中国、快乐中国、幸福中国、自信中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