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浏览次数:
|
- |
12月7日,一场有趣的对话在石磨坊展开。三名小学生“记者”来到了许鸿飞工作室,带着他们准备好的问题,围绕艺术家创作、生活、思考等方面提出了他们的疑问。
当日,三名小学生作为少儿频道电视栏目的“小记者”,在摄制组和部分家长的陪同下一同来到了石磨坊。“小记者”们带着自己对雕塑和艺术家不同方面的设想和理解,对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提了不少问题,例如“为什么会有肥女的形象”“有没有比较遗憾的作品”等。
许鸿飞坦言,自己也并非只做肥的,也做了很多“瘦”的雕塑,不过大家都记得肥的而已。但顺着这个话题,他跟小学生们强调一点,艺术最关键是有自己的独特性、创造性,他并由此引导小学生们从小应该要学会独立思考。
有小记者问“什么时候决定成为一名艺术家。”许鸿飞说,“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就喜欢画画,但并不是那时候就想成为大艺术家,但经过不断的学习、探索,作品越来越多,慢慢让别人知道自己是做艺术的。可以说,什么时候成为艺术家取决于什么时候把艺术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
现在有一名小记者对艺术家的概念有了自己的看法,他问许鸿飞,“每位艺术家都是完美主义者吗?”也许对于小学生,他不过是刚刚学会了这个词,概念地设想艺术等同于完美。而许鸿飞引导地回答,他坦言自己并非完美主义者,“很多作品也需要留有余地,完美主义会让人很紧张,容易累。我觉得艺术创作应该是一种放松的状态。”他谈及自己的工作与艺术关系时,也表示“我的艺术就是我的生活,我的生活也会成为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同期,许鸿飞特别带“小记者”们参观了展厅与工作室,在走进他的泥塑工作室时,一阵小孩子的惊叹声响彻室内,他们算是第一次见到了雕塑完成之前的模样——泥塑阶段的创作,而许鸿飞更现场拿起工作,给他们做了示范,并解释何为雕塑、雕刻,介绍了雕塑作品从创作之初到翻模、铸铜等过程。
在“小记者”们采访结束后,许鸿飞却反串角色,问了他们一个问题,“轮到我来问,你们觉得我的作品如何?”“小记者”们不约而同地说“幽默、开心、快乐、夸张。”
许鸿飞最后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一次特殊的交流很有意义,既普及了雕塑艺术,也通过这样的对话让小孩子能够从小意识独立思考,作出个人特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