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广州南沙区数字城市建设,精准服务“双碳”战略的提案》(第20220258号)收悉。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南沙区政府、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认真研究办理,并于4月8日与您进行电话沟通。现答复如下:
一、开展南沙区大比例尺立体地质填图和多参数、多目标地质调查评价
自2019年来,我市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围绕“空间、资源、环境、灾害”等共同组织实施《广州城市地质调查示范项目》。一是开展基础地质与地下空间调查。已修编完成广州市1:5万区域地质图,完成南沙区南部、中部面积共480平方公里的1:2.5万工程地质调查,工程地质钻探4400米。完成广州市南沙区地质环境调查,全市702个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二是摸清地质资源家底。对矿产资源、地下水、地热、地质遗迹、富硒优质耕地、渣土资源以及复绿矿山生态修复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评价南沙区10处地质遗迹点以及湿地等3处达到了省级地质遗迹点标准,为南沙区的旅游发展注入新增长点。三是开展重点区域深部地下空间勘查及可视化地质模型构建。基本查清地下空间三维地层结构特征,建立南沙区200平方公里重点区域200米深度的三维地质模型,实现了地质模型与城市地上地下模型一体化集成与管理,可为南沙区地下空间的科学利用、地上地下空间的统筹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二、开展海陆一体的碳汇调查、监测和实施海域碳汇工程
我市不断健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体系,完善南沙区海洋资源数据库,同步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提升海域碳汇功能。一是开展海岸带生态系统调查。对南沙区全域红树林进行摸底调查,掌握树种、分布、生长趋势、病害等,划定适宜补种区域。完成广州海岸带调查项目。开展广州海域地形地貌、工程地质、生态环境调查评估,为全面获取广州海域碳汇资源潜力提供支撑,为海岸带保护利用、海洋生态修复提供直接依据。二是开展南沙区海域生态监测工作,包括水文气象、海洋沉积物、生物生态、生物体质量等,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及其重要影响因素,掌握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为近岸海域碳汇工程提供资料支撑,也为滩涂盐沼保护、修复提供依据。三是开展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完成虎门大桥北侧海岸线整治项目,修复海岸线955米,新增红树林0.49公顷,生态修复44040平方米。完成南沙区湿地海岸线生态修复项目,整治修复湿地6000米岸线。建设广州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综合示范区项目。整治生态修复岸线长度1公里,红树林约4公顷。打造环境优美的亲海空间,恢复和提升海域碳汇功能潜力。
三、建立南沙区地质安全监测预警系统
我市不断健全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机制,完善南沙区地质环境数据库,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水平。一是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工作,“十三五”以来,我市逐步对南沙区3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专业监测工作,初步构建完成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网络。二是建成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开展南沙区地面沉降监测,建立了89个地面沉降自动化监测点,基本覆盖南沙区主要软土发育区和重点规划区的地面沉降自动化监测网络。在南沙区灵山岛尖农业区开展土壤地球化学调查与监测工作,共采集表层样品320组,深层样品80组,形成相关文字报告和成果图件。三是加强海洋观测预报基础设施建设,在重点海域建设15套海况视频和18套海洋观测系统,提升我市海洋实时感知能力。开展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布设海洋风暴潮、赤潮灾害预警系统,即时提供灾害预警,为减灾防灾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四、健全南沙区地质大数据服务能力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地质信息系统建设。一是建立了广州市地质调查信息数据库,涵盖基础地质、水文和环境地质、地质灾害、城市规划建设区块地质评价信息等数据。二是建立共享服务平台。以广州市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信息数据库为数据底板,建成地下水、地质遗迹、城市地质、地质灾害等业务应用系统,开发移动端应用,实现地质数据随时随地查询检索。通过互联网地图服务等方式,实现广州市地质信息数据在智慧广州时空信息云平台上发布及应用,为广州市(包括南沙区)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决策咨询、专业科学研究和社会公众需求提供全方位服务。
下一步,我市将不断加强数字城市建设、精准落实“双碳”战略。完善南沙区地面地下区域三维地质模型建设,开展红树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研究,进行红树林植被碳储量和净初级生产力、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效应分析。继续完善软土地面沉降等监测网络,结合各类专项调查监测数据,打造多参数、三维全方位立体监测体系,健全南沙区地质资源全周期“一张图”管控数据库。探索建立地质灾害风险区(点)的地质体模型,利用自动化监测进行数据实时传输,将模拟结果和野外监测数据进行对应,逐步建立起数据智能采集、动态汇聚、实时监测、智能分析、风险研判、预警响应、实时会商和指挥调度为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综合管控平台。继续探索实现省、国家平台对接,指导南沙建立区版相关信息系统或模块,促进地质成果数据汇交与共享应用。扩展地质成果数据应用的维度,整合现有的地质大数据,开展跨学科的系统集成和综合,与政府和社会需求紧密衔接。
感谢您对我市南沙区地质调查和数字城市建设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人民政府
2022年4月30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