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产品质量监管执法 > 抽查公告

2017年广州市休闲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

听全文 发布时间:2018-02-09
来源: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近期,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本市生产领域休闲服装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共抽查了140家企业生产的218批次产品,经检验,有48家企业生产的67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

本次抽查依据强制性国家标准GB18401-2010、推荐性国家标准GB/T5296.4-2012以及推荐性的产品标准对产品使用说明(标识)、纤维含量、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湿摩擦色牢度、耐洗色牢度、耐干洗色牢度、耐光色牢度、耐光汗复合色牢度及接缝性能(纰裂)等项目进行了检验和判定。

主要不合格项目及情况分析

本次抽查中有67批次产品不合格,涉及不合格项目: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产品使用说明(标识)、接缝性能(纰裂)、pH值、纤维含量、耐摩擦色牢度和耐光色牢度,不合格项目分析如下:

1.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不合格

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安全指标,含有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的商品在与人体的长期接触中,染料如果被皮肤吸收,会在人体内扩散,可能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癌症。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作为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品质检测指标这几年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国家强制性标准GB18401-2010明确规定,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是禁用的,如果致癌芳香胺的检出量超过20mg/kg,则判定该项目为不合格。本次抽查有2批次产品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不合格。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织物在染色或印花时,使用了可分解致癌芳香胺的染料或颜料,而服装生产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时,如未对所采用的原材料进行严格把关,就会导致最终的成品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不合格。

2.产品使用说明(标识)不合格

产品使用说明(标识)是消费者了解产品性能的主要窗口,如果标识标注错误或漏标就可能会误导消费者,影响消费者判断而购买不适用产品。本次抽查有42批次产品标识不合格。产品使用说明(标识)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对产品使用说明(标识)问题不够重视;二是生产者不了解服装产品使用说明(标识)的标注要求,导致有意或无意漏标或错标。

3.纤维含量不合格

纤维含量是服装产品的重要品质指标之一,原料成分的优劣是决定服装产品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消费者在选购服装时往往是依据明示纤维含量进行选购,纤维含量未标注或标注不正确,将直接影响消费者对服装的选购。本次抽查有24批次产品纤维含量不合格,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实测的纤维组分与标注不符;二是实测的纤维种类与标注不相符;三是实测值与标注值的偏差超出标准允差范围;四是忽略了低含量纤维的标注。

纤维含量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第一,企业质量意识淡薄,未对采购的原料进行严格把关,部分送检或者根本不送检而随意标注或者根据供应商提供的数据而盲目标注;第二,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对于不同批次的同款面料只检验其中部分批次,以偏概全,造成标称值与实际检测值不相符;第三,部分企业存在以次充好的行为,用价格低廉的纤维代替价格昂贵、性能优越的纤维而谋取不法利益;此外,企业对纤维含量标注要求不了解,未能按标准要求标注纤维含量,也是造成纤维含量不合格的原因之一。

4.pH值超出标准允许范围

纺织品水萃取液的pH值在中性至弱酸性时,有利于保护人体皮肤的表面平衡,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并易使皮肤受到其他病菌的侵害。根据GB18401-2010规定,婴幼儿服装产品的pH值应达到A类要求,即4.0-7.5;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其pH值至少应符合B类要求,即4.0~8.5;非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其pH值至少应符合C类要求,即4.0~9.0。本次抽查,有3批次产品的pH值超出标准允许范围,检验结果全部偏碱性。上述产品的不合格部位均为纯棉或含棉织物,而该类织物在后整理过程中常在碱性条件下或使用碱性整理剂对产品进行后处理,如果未严格按照工艺条件进行中和处理或中和处理不充分,就可能会导致产品偏碱性,从而使pH值达不到标准的要求。

5.色牢度不合格

色牢度是指染色纺织品在使用或加工处理的过程中,纺织品上的染料经受各种因素作用(如日晒、水洗、汗浸、摩擦等)在不同程度上能保持其原来色泽的性能。色牢度差的服装,在使用过程中,染料容易脱落和褪色,影响美观,且脱落的染料分子或重金属离子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健康。本次抽查,有9批次产品色牢度不合格,其中,有5批次产品耐湿摩擦色牢度不合格,有4批次产品耐光色牢度不合格。面料生产企业在对面料染色时使用了劣质染料、染色后水洗不充分或者后整理不到位等,都可能导致面料的色牢度不合格,而服装生产企业采购面料时如未对面料色牢度按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进行严格把关,则可能会导致服装成品的色牢度不合格。

6.接缝性能(纰裂)不合格

接缝性能(又称纰裂)是考核机织服装产品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FZ/T81007-2012《单、夹服装》、FZ/T81004-2012《连衣裙、裙套》、FZ/T81006-2007《牛仔服装》等标准均规定成品主要部位(后背缝、袖缝、摆缝、侧缝等)的纰裂不得超过0.6cm,且部分产品标准(如FZ/T81007-2012、FZ/T81004-2012等)还规定纰裂测试过程不得出现织物断裂、滑脱、缝纫线断裂。本次抽查有13批次产品接缝性能(纰裂)不符合标准要求,不合格的情况包括:一是纰裂程度超过标准允许最大值,最大达到1.6cm;二是纰裂测试过程中出现滑脱或布断等。服装接缝性能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服装生产厂家选用了比较稀薄、疏松的布料生产服装,或缝制工艺不当等;此外,部分产品标准变更后,新旧标准对接缝性能的要求有变化,如FZ/T81004-2012规定纰裂测试过程不得出现织物断裂、滑脱、缝纫线断裂,但其旧版标准FZ/T81004-2003未有此规定,如果企业未及时根据标准要求增加对相关内容的考核,则可能导致服装接缝性能不合格。

产品选购及使用小常识

1、尽量在正规的商场或超市中购买有较好信誉的品牌。从这些供销渠道获得的产品,其货源、质量较易得到保证,售后服务的质量一般也较高。

2、选购产品时要看产品及其包装上是否有使用说明(即产品标识),包括是否有中文标注,是否标明造者的名称和地址、产品名称、号型或规格、纤维成分及含量、维护方法、产品执行标准、安全类别。尽量不要选购无使用说明的服装,购买产品后保留产品吊牌,以保护自己应有的权益。

3、打开包装检查产品是否有影响外观的表面疵点和针眼大小的洞,在接缝处可用手拉一下是否脱缝,缝线是否有脱散,检查扣子和装饰性的小物件是否缝制牢固等。

4、闻一下产品是否有刺激性气味。如果有刺激性气味,可能是甲醛含量较高,选购时需慎重。

5、产品买回去后最好先洗一下再使用,一方面可去除部分有害物质,另外也可将衣服上的灰尘、脏污洗掉,以便放心穿着。

6、洗涤时应按洗涤说明要求进行,深、浅色产品分开洗涤。


 

附件  2017年广州市休闲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doc 


 

相关附件
相关内容
政府网站找错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