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新时代乡村振兴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领航新时代乡村振兴 > 对口帮扶 > 工作动态
驻清远市佛冈县迳头镇工作队:以企业经营理念推动镇村高质量发展
听全文  发布时间:2023-12-20  来源:新快报

  成立镇属公司,做强公共服务,大胆经营、稳步创收;投资烘干厂,降本、增收、守护粮食安全一招多赢;巧将废弃村小变资产,引入加工基地、乡村振兴车间,带动村集体、村民增收……

  在由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帮扶的清远市佛冈县迳头镇,驻迳头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坚持以“思路要活、经营要稳、效果要好”的企业经营理念高质量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进行创新性发展,多项工作走在了前头、值得借鉴。

  扶稳镇属公司 带动集体增收百余万

  迳头镇位于清远市佛冈县东北部,下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驻迳头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由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委外办、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广州市港务局、广州广播电视台派出干部组成。

  “我不分管了,让我来协管吧。”日前,在迳头镇一次党委会上,作为镇党委副书记、工作队队长,钟伟文提出将镇属公司佛冈县迳头拓远建设有限公司(下称“拓远公司”)的分管工作让出来。这个“让贤”的决定看似偶然,却有深意。钟伟文告诉记者,镇村要高质量发展,关键要“造血”,镇属企业要由镇里主导,慢慢地去适应市场,提升高效运营和管理能力。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工作队已建立起多元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产业发展、消费帮扶和项目投资等为镇村集体经济增收139万元。

  “工作队指导我们用企业思维怎么去经营、怎么给农民创收,都很到位。”拓远公司总经理张邦锦告诉记者,拓远公司于去年9月成立,主要经营丝苗米、柠檬片、红薯面、红薯、笋干等本地农产品,同时承接污水管护、自来水管理、发放谷种等公共服务项目,在工作队和镇党委的指导下稳步发展。一年多来,营收超过500万元,其中利润差不多50万元。除了部分公共服务,其他项目总体利润在12%-15%。

  记者了解到,拓远公司犹如整个镇的企业总部,对外,不断开拓业务;对内,积极链接服务10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把土特产培育成大产业,把小农户带入大市场,助力各村集体和村民增收。

  因为公司成立不久,“扶稳”成了工作队以及各后方组团单位的主基调,而“扶稳”最关键的一招就是消费帮扶。据统计,工作队进驻以来,已推动五个后方组团单位以及社会消费帮扶近800万元,其中拓远成立以来消费帮扶总金额超500万元。

  优质米提升工程 助力丝苗米规模化

  丝苗米种植是清远百亿农业产业之一,驻迳头镇工作队紧密围绕“百千万工程”发展要求,大力实施迳头镇优质米提升工程。

  楼下村试行以合作社为主体,与拓远公司合作经营乡村振兴项目,同时实施“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发展丝苗米全产业链。楼下村党总支书记范秀泊介绍说,楼下村发动群众,以每亩不少于600元的租金流转了140多亩耕地,设立优质水稻种植基地统一种植丝苗米。此外,农户也可以自己种植,由拓远公司免费派发优质种子,收割后由拓远公司收购湿谷去烘干、加工、包装和销售,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种植户的负担。

  清远市还在楼下村的基地旁建了全市第一个丝苗米数字展示中心,对优质米生产全程进行数字化管理,扫码即可追溯产品从抛秧、施肥到稻谷加工的全过程,还可实时监测土壤、灌溉水、气候等,既实现了科技助农,又促进了农产品的安全生产,让消费者更放心消费。

  钟伟文告诉记者,工作队进驻以来已累计发放优质种子2.6万斤,丝苗米销售额超200万元,通过种植丝苗米完成约1030亩撂荒地复耕复种。2023年,全镇优质丝苗米种植面积达到5300亩。

  投资大型烘干中心 经营创收两不误

  丝苗米产业的发展,对粮食的烘干、加工、包装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佛冈本地企业的粮食烘干产能有限,驻迳头镇工作队大力打造的佛冈“迳头白鹭”丝苗米,只能运往广州从化加工和包装,成本增加不少。然而,这一局面很快被打破。今年11月16日,由五大帮扶组团单位支持的清远市佛冈县迳头镇粮食烘干中心设施建设项目在楼下村正式动工。

  “我们租用了70亩土地,第一期建起来后,每天的烘干能力达到150吨,可服务约300亩丝苗米的烘干任务。”钟伟文说,届时迳头及周边镇农户把湿谷运来这里加工,每斤就可降低约3毛成本。第二期还考虑加入大米加工、包装等功能,实现对粮食种植一条龙的服务,带动水稻种植向规模化、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粮食烘干中心到时候也由拓远公司经营,与村集体利益分成,据保守估计,每年利润在90万元以上。”钟伟文说。

  在工作队的推动下,迳头全镇还种植了500亩香水柠檬,除了鲜果销售外,部分被开发成即食柠檬片。“一包150克,价格可以到30元/包,这是广州客户回购最多的产品了。”在拓远公司,工作队介绍说,下一步计划与企业合作,推动柠檬冻干加工,带动产业规模化发展。

  盘活闲置资源 带动村集体持续创收

  “经营思路活起来,才能激发沉睡资源,让它变成富矿。”钟伟文表示,工作队指导各村因地制宜、开拓思路,巧妙地盘活了一些闲置资源,引入产业,不断为村集体、村民“造血”。

  为了实现帮扶项目后续资产的保值增值,驻镇工作队探索协调30万元帮扶资金支持3个行政村承包广州港集团粮通公司“港区雾炮降尘项目”,为三个村集体经济增收33万元。

  在驻镇工作队的推动下,仓前村盘活了占地7200平方米的仓前小学,引入返乡创业青年陈斌所在的广东青竹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每年可获得9万元租金。记者走访看到,这里已变成一个集农产品储藏、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现代化农产品服务中心以及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广州港集团下属单位还投资了一个冷库,交由仓前村出租给公司使用,每年可得到相应租金。

  陈斌说,公司主要收购当地以及来自韶关等地农户的冬笋、春笋、麻竹笋进行粗加工,随后卖给大型食品公司,带动了几百户农户从事挖笋。“平时一个农户一天能挖七八十斤,冬季高峰期则有150-200斤,按现在的行情一斤五六元算,收入很可观。”

  “很多四五十岁很难进到大厂工作的农村闲置劳动力,都来这里工作了。”位于大村村的万薹玩具厂,玩具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工人按件取酬,根据各自从事的工种和工作效率,待遇从两三千元到五六千元不等。“每天下午5点半就下班,还能回去接孩子和做饭,这份工挺好的。”正在给半成品公仔擦去多余颜色的黄阿姨对记者说。

  原来,这里原本是大村村的闲置学校,在工作队的指引下,今年引进了玩具厂并成为一个乡村振兴车间,根据协议,玩具厂每年付给村集体5万元租金,并带动了四五十名村民就业。

  “我们已盘活了三四所闲置小学,全镇新建了8个乡村振兴车间,解决了约600人的就业问题。”钟伟文表示,下一步计划把闲置的生态酒店盘活起来,推动农文旅产业的发展;将指导镇属公司开展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探索在村集体成立公司,为落实“百千万工程”探索出“迳头经验”。

浏览次数
-
分享
分享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