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新时代乡村振兴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领航新时代乡村振兴 > 对口帮扶 > 工作动态
白云区精准帮扶黔南州三县旅游产业化
听全文  发布时间:2023-12-22  来源:白云时事

村落变景区 民房变民宿

  在荔波大小七孔景区闲庭信步,感受黔南山水的秀丽风光;在“中国天眼”凝望苍穹,感受浩瀚宇宙的璀璨之光……2021年以来,白云区围绕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平塘、罗甸三县各自的特色旅游资源开展针对性的帮扶,主要通过重点抓实市场主体培育、业态升级、服务质量提升、盘活闲置低效项目四大措施,推进当地旅游产业化建设,以旅游赋能经济发展。

  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业态

  走过三道门,喝过瑶胞酒,伴随着瑶族村民的歌声,笔者走进了荔波县瑶山村。该村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瑶族元素,奇特的巨型牛头铜鼓、茅草盖顶的吊脚楼、成片排列的古禾仓群,让人仿佛进入了一幅原生态的瑶族生活画卷。

  瑶山村是瑶山古寨景区所在地,位于瑶山瑶族乡中部,是白裤瑶聚居的民族村寨。由于地处黔桂交界的瑶山深处,白裤瑶独有的歌舞、服饰、建筑、陀螺、瑶绣等民风民俗在这里保存完好,该村有着“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中国陀螺之乡”等美誉。

  在实施对口帮扶过程中,白云区以“展现一个真实的瑶寨”为目标,支持传统村落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助力瑶山村发展以陀螺、瑶绣等为代表的瑶族特色传统手工艺产业。2021年以来,白云区先后投入广州市协作资金225万元,开展瑶山村特色田园乡村振兴示范点规划,新建陀螺坊及相关配套设施,有力带动了当地旅游业态的多样式发展,形成丰富多彩的特色旅游生态链。项目经营产生的效益以分红方式覆盖到全村脱贫户144户621人。

  在陀螺坊,笔者见到了“民族文化陀螺传承人”谢友明。谢友明是家喻户晓的瑶山陀螺王,参加过多次国家级大赛,曾随中国代表团出访国外著名艺术节,并在当地发起成立瑶山陀螺协会,带动40余人参与陀螺制作、表演和竞技。

  谢友明向笔者介绍,陀螺坊的所在地原是他的老房子,看到瑶山旅游发展机会,他决定把老房子拿出来,改造成为陀螺文化发展阵地,“陀螺坊建成后,协会有了固定的活动场地,也有了展示区、制作工坊等。淡季的时候,我们生产陀螺,旺季的时候,我们为大家表演陀螺或者教游客玩陀螺。这样可以进一步扩大陀螺产业链条,通过景区流量和直播、电商、线下销售等方式,提高知名度,打响‘中国陀螺之乡’瑶山品牌。”

  村落变景区、村民变演员、手艺变技能、民房变民宿、用品变商品,瑶山五变让瑶族群众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美。24岁的瑶山村讲解员蒙瑞,从外地读完大学后回到村里担任景区讲解员,她说:“我本来就是读旅游专业的,能回家乡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我觉得很满足。现在家乡的旅游发展得很好,像我这样大学毕业后回乡工作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我们都希望能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

  盘活闲置资源,完善旅游配套

  在对口帮扶期间,白云区携手荔波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落实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目标要求,大力发展更多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旅游项目,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延长产业链条。

  白云区依托小七孔5A级景区的区位优势和瑶山乡布依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丰富的民族风情资源,采取“易地移民搬迁+后续扶持产业+文化旅游发展”相结合的方式,于2019年投入广州市协作资金350万元,建设瑶山瑶族乡梦柳移民安置点扶贫产品展销中心,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该中心建成以来运营困难,存在低效闲置风险。

  发现这一情况后,白云区主动跟进,多次深入实地调研,联合荔波县乡村振兴局、瑶山乡现场研究解决办法,扎实推进低效闲置资产盘活工作。2021年,白云区结合项目点临近小七孔东门出口处旅客人流量大的区域优势,有针对性地提出将产品展销中心打造成为当地特色民族餐馆的想法,探索项目运营新模式。

  “我们畅通村企合作渠道,发挥企业优势,积极探索‘村集体+企业+农户’项目发展模式,推动产业进乡村、农户进企业,让更多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将梦柳移民安置点扶贫产品展销中心项目形成固定资产,移交瑶山村(原拉片村、菇类村)、高桥村、红光村集体进行管理,将资产租赁给有经营经验的企业用于发展瑶厨餐馆。”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南工作组荔波小组组员江欢说,租赁协议已签订10年,每年租赁收入20万元,承包资金合理分配到各村村集体账户,分配比例为村集体20%、脱贫户80%,项目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盘活了资产,实现项目区200户769人长期稳定分红。

  瑶厨餐馆负责人邹以强介绍,瑶厨餐馆按照高规格旅游接待标准进行设计和经营,主推荔波瑶族文化和地方美食。该餐馆面积达1468平方米,结合瑶山特色民族文化,采取“特色菜品+品牌带动+服务提升+线上线下宣传推广”等模式,提升顾客整体价值体验,着力打造融合瑶族文化和瑶族美食的瑶厨特色餐饮品牌,推动餐饮提档升级。

  “餐馆营造瑶族特色氛围,选用地方优质特色产品做出瑶族老味道,加上临近景区出口的位置优势,吸引了大量游客进店就餐。旅游旺季的时候,我们一天可以接待将近300桌、1800个客人。”邹以强介绍说。

  多方强化协作,打造旅游热点

  一说起平塘,就会想到“中国天眼”。平塘素来享有“中国天眼之城”美誉,并且山水风光优美独特,地质地貌奇俊秀美,居住着布依族、苗族、毛南族等24个民族,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白云区抓住了平塘旅游资源的优势,多措并举帮助平塘县打造旅游帮扶样板。

  一方面,白云区依托“中国天眼”品牌优势,发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与“中国天眼”旅游景区所在的克度镇建立结对关系,帮助平塘县挖掘当地特色旅游项目,在旅游、文旅产品打造、乡村民宿等建设方面提供指导。

  另一方面,白云区发动广州本地知名旅行社,与“中国天眼”旅游景区的运营主体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根据自身的产品特点,在市场开发、宣传推广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结成长期、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创新和研发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更加优惠和优质的服务。

  区帮扶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宣传是白云区帮助荔波、平塘、罗甸大力开发东部旅游客源的一个重要途径。今年“五一”、国庆等节假日前夕,白云区在“广州白云发布”政府官方媒体平台上发布荔波、平塘、罗甸旅游有关宣传文章,让更多人认识了解这三地的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挖掘广州的潜在客源。同时,围绕旅游资源整合、项目入驻、对外宣传、旅游推介引流、文化精品剧目协作等,帮助三县与岭南商旅集团和广州市委宣传部展开合作。今年,三县还分别前往广州市、深圳市参加“绿博黔南 康养之州”黔南州文旅推介会。

  未来,白云区将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互利共赢”的原则,进一步深化“白云企业+当地资源”“白云市场+当地产品”“白云总部+当地基地”“白云研发+当地制造”的协作模式,构建市场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协作新体系,加强双方在旅游产业发展、产品开发、设施建设、经营管理、品牌打造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将荔波、平塘、罗甸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旅游目的地。

浏览次数
-
分享
分享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