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西协作促发展 乡村振兴活力足
初冬的贵州省黔南州,乡村依旧充满活力,动人的风景宛如一幅淡墨山水画卷,风景秀丽、产业兴旺、生活和谐,乡村美景与村民幸福生活相映成画。近年来,白云区对口帮扶的黔南州平塘县、荔波县、罗甸县积极利用东西部协作帮扶项目,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下功夫,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乡村发展新路子,一幅幅乡村振兴样板图正由愿景变为实景。
乡村建设硕果累累
漫步在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场河村交懂寨,远远就看见宽阔的水泥路、清澈的河水穿寨而过,道路两旁的房屋整洁、民族气息浓厚,好一幅独具民族特色的乡村美景图。
“我们村原来都是泥路,下雨天出门没有落脚处,现在就不一样了,村道修好了,家里的厨房和厕所也都翻修了,生活真的好了很多。”作为东西部协作政策受益家庭之一,周选琼说到家里的变化,眼里满是幸福。
场河村党总支书记石仕凯介绍,该村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400万元资金,来发展产业、整治提升人居环境,为村民改造厕所、厨房,以及庭院整治、宜居功能改造等,乡村环境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而在罗甸县祥脚村,文化广场绿树成荫,多彩的墙绘映入眼帘,崭新的祥脚村文化中心坐落在广场一角,与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遥相呼应。笔者了解到,这是2022年白云区帮扶建设产业配套设施的项目之一——农耕文化场所改造,该中心由闲置的村小学改造而成,分为村史馆和农耕研学馆两个部分,分别展出当地的历史变迁和农耕文化发展情况。“在白云区的帮扶下,闲置的资源被盘活了,村里有了新的文化阵地。”祥脚村党支部书记黄东琼说。
能住进花园般的小区,在家门口就业,孩子读书有保障,在姚秀凤看来是最幸福的事了。作为罗甸县边阳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兴阳家园于2019年6月建成,搬迁安置2036户近9000人。同年9月,广州投入专项帮扶资金50万元和县级自筹25万元建成兴阳家园东西部劳务协作就业创业园,引进了6家帮扶车间,提供400余个岗位,为群众解决就近就业的大难题。
据了解,自2019年白云区与罗甸县开展结对帮扶以来,双方充分依托东西部协作资源,围绕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教育等民生项目,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共同谱写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幸福生活新篇章。
为了让搬迁群众住上安全舒适的社区,白云区还出资协助边阳镇兴阳家园安装智能监控工程,在学府家园建设综合治理服务中心,持续完善优化搬迁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白云区投资600万元在沫阳镇寿乡家园建设的农贸市场和冷库投入使用,久居山区的180户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赶集。
近年来,白云区对口帮扶黔南州三地,综合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投入帮扶资金助力三地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逐步形成可复制、能推广的乡村振兴有效经验,为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开新局提供了有益探索。
产业振兴多点开花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一头连着农村的发展,一头连着群众的幸福生活。
每年10月底,正值茄子成熟上市的旺季,平塘县种植的700余亩茄子迎来了大丰收。笔者在平塘县千亩种植示范基地看到,工人们每天忙着采摘、搬运、装车,将10吨紫红饱满的鲜茄送往900多公里外的广东市场。
这是白云区对口帮扶黔南州三地,积极探索打造特色高效产业的缩影。平塘县千亩种植示范基地是白云区与当地共建的产业项目,采用公司加农户的方式,每年在这个1500亩的土地上,轮番种植茄子、土豆、水稻、冬瓜等作物,为村里200多名农户创造了在家门口务工的机会。“每户每年收入可达3万元到4万元。这比我们以前单打独斗,独家种植好很多,农户安心种植,不愁销路,大家都很开心。”该基地负责人石道春说。
而在罗甸县床井村农业产业园区,数百亩的大棚甚是壮观,工人们在园区内来回穿梭,忙得不亦乐乎。床井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春开心地告诉笔者,得益于白云区的帮扶,这些大棚在去年冬天刚刚换上了“新装”。原来,白云区于去年投资168万元,为该园区更换农田大棚膜约400亩,“更换大棚膜后,农产品产量有所提高,400亩土地每年可增收40万元以上。同时,还能为80多人提供就业岗位,每人每天可有100元以上的收入。”
乡村振兴还引领着传统农户“洗脚上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笔者在粤黔企业产业链转移示范基地的贵州鑫威鞋业有限公司看到,工人朱朝艳在崭新的生产车间内工作,随着一道道工序的制作加工,一双双精美的鞋子便呈现眼前。据了解,这是白云区对口帮扶罗甸县培育的“一县一企”项目,该公司已投入3000万元,并利用白云区帮扶资金500万元打造示范基地,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在广黔结对帮扶中,像朱朝艳这样依技增收的群众不在少数。为帮助群众好就业、就好业,白云区投入协作资金1000万元,在边阳工业园区内新建标准厂房4栋,还安排帮扶资金598万元用于粤黔劳务协作,联合举办“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等培训班,着力培育并打造“罗甸缝纫工”劳务品牌和“罗甸电工”技工品牌,多渠道多方式带动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吸纳劳动力就业近1400人。
如今,在黔南州这片广袤的田野上,精品水果、蔬菜、畜牧等一个个特色农业产业遍地开花,广黔协作产业更是集聚而来,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在黔南大地越画越生动、越画越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