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总结公报 > 部门工作总结 > 2016年

广州市农业局2016年工作总结

听全文 发布时间:2017-03-14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2016年,市农业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新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中央、省、市“三农”工作部署,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实现新的发展。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437.69亿元,同比增长0.2%;农业增加值260.30亿元,同比增长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49元,同比增长11%。

一、顺利完成市内农村脱贫工作

制定实施《关于打赢我市2016年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攻坚战工作方案》,实行“市抓统筹、区负总责、镇(街)抓落实”工作机制,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按照“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要求,构建长效脱贫机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劳务输出脱贫、资产收益扶贫,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加强扶贫工作督查,市扶贫办成立8个督导组,从2016年8月至12月每周对各区进行督导,每月进行工作通报。至年底,全市纳入考核的11068户相对贫困户全部达到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万元以上,脱贫率达到100%,其中3359户有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达到15805元;430条相对贫困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30万元以上,平均达到67.74万元,脱贫率100%。

二、切实抓好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

一是着力稳定农业生产。加强对各区“米袋子”、“菜篮子”建设资金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做好日常农业科技服务和生产指导。预计全年粮食、蔬菜、家禽和水产品产量同比持平,禽蛋和牛奶产量略有下降,生猪出栏量降幅较大。

二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了区、镇(街)级监管服务机构,实行了“一票否决”制度、监测结果每月通报制度、约谈工作制度。新建83个监测点,形成219个监测网点组成的四级监测体系。建成41个溯源体系标识应用示范点。指导番禺区申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组织开展了农药、兽用抗菌药、“瘦肉精”、生鲜乳违禁添加物等专项整治工作。提高举报奖励标准,加大农业执法力度。2016年全市农业部门累计立案查处案件658宗,移送公安机关案件38宗。各级检测机构共抽检农产品152.8万份,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稳定向好趋势;农业部四次例行监测中,我市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100%。“农业部花卉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广州)”项目获农业部农业投资项目考核全国第一名。张卫锋同志参加第三届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竞赛总决赛,获得一等奖和“标兵”荣誉。

三是扎实做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和畜禽屠宰监管工作。组织开展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延伸绩效管理考核。全面启动了“智慧畜牧兽医”信息化建设。重大动物疫病应免密度达100%,全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积极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做好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理。成功试运行赛马往返香港、从化无疫区工作,从化无疫区继续维持无疫状态。我市代表队获全省动物防疫职业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坚持做好动物产品、水产苗种、植物产品等相关检疫工作。建立植物外来有害生物监测点及重大病虫害鼠情监测点共39个。开展了打击私屠滥宰“百日行动”、“扫雷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立案查处私宰窝点80宗。推进生猪屠宰场标准化改造,有6家实施关停、7家依照3A标准启动了改造、2家4A屠宰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切实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一是谋划打造“广州国际种业中心”。完成编制《广州国际种业中心建设规划(2016-2025年)》,制订《广州国际种业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位于南沙新区的广州国际种业交易中心主体大楼建设已基本完成,首期550亩表种用地已完成收储。广泛开展招商宣传活动,超过300家国内外种业企业的代表到我市进行项目考察。

二是扶持现代农业园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继续安排财政资金支持8个市级园区建设,白云“流溪湾”、从化“万花园”、增城“小楼人家”等园区已成为广州农业的响亮名片。做好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龙头企业的评审与监测工作,部署开展家庭农场认定。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303家,新增6家市级示范社;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为83家。全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859人。

三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与省农科院合作共建“广州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立项开展10余项农业科技项目攻关及示范、60个农业主导品种和20项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市属科研院所6个新优品种通过省品种审定,4个科技项目获科技成果奖。成功举办新优品种擂台赛、新品种展示推广交流会、农业科技下乡咨询活动。2016年,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8%。

四是引导提升农产品品质。全市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累计达到207个,无公害农产品达到280个,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23家、产品55个。省名牌产品(农业类)数量达到121个,比去年增加10个。新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个,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个。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从化)项目高分通过国标委抽查和省验收。此外,新增8个饲料产品获评为省名牌产品(农业类),19家企业入选省饲料百强企业。

五是加强农业物质装备建设。扶持开展4.5万亩农田、1.6万亩鱼塘基本建设,扶持新建1100亩蔬菜喷滴灌及大棚设施,并配合国土部门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扶持新建8艘远洋渔船。制定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方案,示范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推进农机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农机总动力达到201.5万千瓦,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评定6家农业电子商务示范企业、3家农业物联网生产示范基地,组建专家团队,完善“农博士”系统平台。

六是加强农业区域合作与对口帮扶。支持本地企业建设市外供穗生猪养殖场4个,累计建设12个,年出栏规模72万头。继续开展与梅州、清远、黔南州、疏附县等地合作,与疏附县达成23项合作意向。成功举办广州农产品博览会,协助对口帮扶地区开展了系列参观考察、农业经贸推介活动。

四、切实抓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一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牵头开展了广佛跨界河涌、白坭河、流溪河流域畜禽养殖场清理整治,确保了禁养区内781个养殖场(户)按时全部完成关停、清拆。支持加强标准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基地建设,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实施农业部门推进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以及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等行动计划,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病虫害技术。做好中央环保督察有关农业方面的迎检工作。

二是加强农业环境质量监测与重金属污染防治。设立耕地土壤质量监测点103个(省级监测点15个)。完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90个“省控点”的布设与采样工作。完成两个重金属污染修复与治理技术示范项目的验收。制定实施《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第二批农产品监测方案》。

三是做好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严格开展休禁渔期、海域使用、渔业养殖执法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全年查处破坏海洋、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275起。严格规范水生野生动物利用,办理水生野生动物特许利用审批2223宗。完成3个海洋与渔业类型自然保护区管护机构设置,开展了“黄唇鱼保护”主题宣传活动,从化流溪河光倒刺鲃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取得阶段成果。做好海洋环境、海岛环境等监测工作,发布海洋环境状况公报。配合省开展了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工作。

五、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面铺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完成实测面积80.58万亩,完成率63.25%。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资产的清理核实。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累计交易50203宗,交易额达575亿元。黄埔区获评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新增开展岭南特色水果(香蕉、荔枝、龙眼、木瓜)和生猪、家禽等6个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加强农村改革协调工作,会同市财政部门印发《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考评实施细则》,配合白云区推进中央农办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建设,配合做好推广下围村“民主商议、一事一议”民主自治模式和“村改居”地区管理体制综合改革等工作。

二是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本完成从化区西和村等3个村、番禺区坑头村等3个村共2个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组织花都区赤坭镇蓝田村等3个村申报第三批省示范片建设,初步落实项目35个。指导花都区红山村等5个村开展农业部“美丽乡村”试点创建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北部山区特色小镇建设。

三是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认定第三批25个观光休闲农业示范村、示范园和特色农庄。指导增城区申报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推动泰国正大集团与从化区进行荔枝项目对接,举办岭南荔枝发展高峰论坛和荔枝保鲜主体研讨会。

四是牵头做好涉农维稳工作。制定实施《广州市2016年涉农领域社会矛盾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六、切实抓好海洋经济发展管理服务工作

一是积极服务南沙新区(自贸区)建设。主动协调解决龙穴岛南部、北部以及江海联运码头的海域使用问题。支持“南沙新区科技兴海产业基地”成功申报“广东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

二是加强海域使用管理。率先理顺了海域使用权审批与登记衔接工作流程,发放了全省第一本海域使用权不动产权证书。集中开展已建(在建)涉海危化品项目海域使用情况排查,组织完成南沙、番禺、黄埔用海项目核查。

三是加强海洋经济规划与防灾减灾工作。编制《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修改完善《广州市海洋功能区划》。启动广州市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前期工作。开展海洋灾害应急演练,做好强台风“妮妲”、“海马”期间海洋灾害观测与应急响应。

七、切实抓好政策完善和规划编制

一是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强“三农”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从发展高端高质高新都市现代农业、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农村环境、建立健全多层次农民持续增收渠道、健全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20条具有较强针对性、创新性的政策措施。

二是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制订广州市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印发实施《广州市农业经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开展了种业、花卉、荔枝、奶业、海洋等专项规划编制。配合起草了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工作方案或行动计划。

三是制定、完善有关涉农专项政策。制定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总体实施方案,促进渔船更新改造和减船转产。研究制订解决白云区渔业联社历史遗留问题的政策。与编办联合发文指导加强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与国土部门联合发文促进解决设施农业用地难问题。与工商部门联合发文推进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和认定工作。会同财政部门合并调整农业部门财政专项资金,取消“以奖代补”项目财政补助上限。

八、持续加强局系统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

一是加强党风廉政与党组织建设。深入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认真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落实“一岗双责”责任清单,完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情况报告、约谈制度等系列工作制度,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建立从严治党督导员制度,着力规范基层党组织党建责任、“三会一课”、党建目标管理、换届选举、党员发展教育、党建带群建等相关工作,完成党员组织关系排查和党费收缴专项检查工作。坚决支持纪检组监督执纪问责。全力配合市委巡察工作,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全面整改。

二是强化作风建设。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市纪委“十个严禁”、“五个一律不准”要求。完善工作督查督办、领导干部联系基层、改进文风会风、厉行勤俭节约等制度。坚决落实公车改革要求。开展“燃新激情、创新佳绩、上新水平”主题特色活动,成立局“重点办”,深入推进作风建设。

三是加强依法行政工作。加强法制机构人员配备,及时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推动农业立法修法,推进审批事项下放。2016年局系统有七宗执法案卷被省评为优秀案卷。同时,坚持依法做好综治维稳信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计划生育、档案、保密等工作,促进局系统保持和谐稳定。

2017年,市农业局将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一是强化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进品种结构和产业布局优化,加强畜禽屠宰监督管理。二是加强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巩固畜禽养殖场整治成果,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强农业(渔业)生态资源保护工作。三是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深入推进广州国际种业中心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四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业保险工作。着力巩固市内农村扶贫开发成果。协调配合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五是加强海洋经济服务与管理。组织开展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工作,推动海洋功能区划及“十三五”规划任务落实。六是进一步加强局系统自身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落实好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相关附件
相关内容
政府网站找错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