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总结公报 > 部门工作总结 > 2017年

2017年广州市司法行政工作总结

听全文 发布时间:2018-03-28
来源:市司法局


2017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市委政法委和省司法厅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提高依法履职能力,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水平,围绕建设全国公共法律服务最便捷城市目标,全面推进司法行政改革创新,推动我市司法行政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建设法治广州平安广州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推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掀起学习热潮。局党委以上率下带头学,召开党委会、党委扩大会议、中心组学习会等学习7次,举办全系统处以上领导干部集中培训班,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领导班子带头研读、带头宣讲、带头撰写学习体会,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印发学习宣传贯彻的通知和工作方案,对全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实现全系统在职、退休党员学习全覆盖。通过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活动,以及组织党员进行“学报告、学党章”考学活动,促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往深里走、往实里抓。积极创新学习方式,开展以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的“中国梦、法治梦、司法梦”故事大赛活动,邀请十九大代表薛济民及省、市委宣讲团成员作辅导报告,拍摄了干部群众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及重温入党誓词的宣传短片,印制发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专用笔记本,有力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全系统全面落实、取得实效。

二、推动司法行政改革破冰前行

进一步完善改革组织架构,优化改革任务目标,加大改革工作力度,2014年至今共开展改革项目69项,其中3项纳入市改革工作要点。在全省率先完成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改革工作,顺利选出165名新一届广州市人民监督员。积极围绕律师、公证、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监管执法、职权承接等方面进行深度改革,推出一系列有利于促进职能发挥、群众得到普惠的政策措施。律师改革工作实现多项首创:在全国率先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与白云区政府合作建成全国首个律师大厦,打造形成全国第一个法律服务聚集区;积极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成立首家“维护律师执业权利中心”;与市法院联合出台律师调查令制度,成为全省第一个在市、区两级法院全面推行律师调查令的城市;在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成立全国首家律师驻知识产权法院调解室,在市法院挂牌成立全省第一家申诉案件代理和调解律师工作站,成立全省首家律师个人调解工作室――番禺区沙亭村杨杨律师调解工作室,成立全省首个专门服务社区老年人的律师团队——广信君达律师所助老律师团,设立全市首个专业市场法律顾问室——岭南花卉市场法律顾问室;创新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工作。公证工作创新改革力度大,成立南沙自贸区公证处,入选自贸区新一批制度创新案例;新设立2家合作制公证机构,试点机构数量、发起人数、组建时间上都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广州公证处在白云区法院成立了全省首家“公证驻法院工作站”;黄埔公证处在全省首创政府购买公证服务模式,为不动产登记机构提供公证服务;海珠区公证处创设全国首个公证书电子化共享项目。人民调解工作改革思路新,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道路,在全市11个区22个街镇开展公安辅警任司法所人民调解员试点工作,推行以人民调解方式化解非治安案件类纠纷;各区司法局创新推动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南沙区成立了全省首家自贸区贸促商事(人民)调解中心,黄埔区成立了全省首家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海珠区成立了全省首家互联网经济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番禺区成立了全省首家律师个人调解工作室。创新学法考试模式,组织全市国家工作人员在“广州普法”微信平台进行年度学法考试,合格率100%。监管场所深入贯彻治本安全观,戒毒场所全面深化“三三六”、“6121”戒毒工作模式,创新戒毒人员医疗保障模式,将广州市户籍戒毒人员纳入医保,深化“所院医疗合作模式”,探索吸食新型毒品致精神异常人员的诊治、管控措施。在全省率先与公安机关联合出台限制社区服刑人员出境的“双报备”防范机制。

三、扎实开展更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百日攻坚行动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任学锋书记关于市容市貌品质跃升“更干净、更整洁、更平安、更有序”的指示精神和温国辉市长关于推进城市管理重点工作的有关部署,为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从7月1日至10月10日,全市司法行政机关组织实施更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百日攻坚行动。开展了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行动、百日万场法治宣传教育行动、千名法律顾问下村(社区)行动等专项行动,各牵头落实单位主动作为,通过强化领导、细化措施、量化考核、定期通报等方式推进行动取得实效。

四、全力打造全国公共法律服务最便捷城市

律师工作成绩显著。全市共有676家律师事务所1.2万名执业律师,广州律师工作有15个案例入选全国司法行政案例库。深入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签约村(社区)达2685个。制定实施《广州律师986提升计划》,提出以86项措施打造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开展“百名专家律师公益法律服务活动”,解答群众各类法律咨询超过1874宗。成立广州市律政营商环境研究院、律兴律师业务发展研究院和律师协会海归律师联谊中心,建设律师专家智库和政产学研交流平台。在全市11个区成立律师工作委员会,将律师管理服务体系延伸到区一级。1500多名律师担任各级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并在市城管委推行律师驻队试点工作,在市侨办设立涉侨法律服务联络点。成立“维护律师执业权利中心”和“投诉受理查处中心”,推动律师全行业健康发展。

公证工作稳步推进。完成了广州市公证协会换届选举工作。拓展创新公证业务领域,全市有5家公证机构开展了公证参与人民法院司法辅助事务试点工作,广州公证处公证参与司法调解案例入选全国首批司法行政案例库,广州公证处、海珠公证处成为全国“综合性公证养老”服务试点公证机构,白云公证处成为全省“最多跑一次”试点公证机构。白云公证处开辟了办理商标类公证专窗,海珠公证处成立了“公证证据保全部”。全年全市公证机构共办理各类公证47.43万件。

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不断强化。加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修订示范司法所建设标准,目前已建成23个示范司法所、镇(街)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示范点、人民调解中心。完成18个基层法律服务所和87个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年检注册工作。深入推进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建成全省最大规模过渡性安置基地和社区矫正基地,全市共有过渡性安置基地(点)224个。各区司法局与监狱、戒毒所全面签订了“帮教无缝衔接”工作协议书。加大人民调解工作力度,出台推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实施意见,深化警调、检调、诉调对接机制,推行驻村(社区)律师兼任村(社区)调解委员会副主任制度,全市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纠纷成功率达99.19%,扎实推进市重点整治地区联系点白云湖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普法宣传工作全方位推进。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和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强化“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131家市直单位出台了年度普法责任清单并向社会公开。抓紧抓实“关键少数”学法,出台《广州市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举办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网络安全法》培训班,组织全市国家工作人员年度学法考试,企事业人员首次在“广州普法”微信平台进行考试。加强青少年学法,全年全市法治副校长和校园法律顾问上法制课4592次。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全年共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和企业法治讲座3295场。推行精准普法,天河区的精准普法经验得到市领导批示肯定。围绕宪法日、两委换届选举等开展主题普法活动,全年共开展“法律六进”活动21599场,发放宣传资料526.15万册(份)。在《广州日报》刊登41期普法专栏,在广州广播电视台“经济与法”频道设置15个法治栏目,其中《法治时空》、《律政开讲》分别获得2016-2017年度全国电视法制创优评选三等奖。构建“广州普法+”新媒体矩阵,全市共开设普法微信公众号94个。推进渗透式普法项目管理,在全市2000多个村(社区)宣传平台、5500辆公交车、3000辆出租车以及地铁、机场等播放普法公益广告。全面优化法治创建,全市有1985个村(社区)申报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59家500人以上规模企业达到省级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标准,有13个区级法治文化主题公园申报省级创建。深入推进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举办禁毒巡回展128场,宣教区域覆盖广州11区。招募200名禁毒宣传志愿者,组建“禁毒童星义演队”、“禁毒志愿者服务队”。驻点大学城,向在校学生开展毒品预防教育。

进一步推动司法行政法治建设进程。司法行政立法工作有效开展,推动政府规章《广州市法律援助实施办法》修订,近年来出台规范性文件10件。深化“放管服”改革,承接省司法厅委托下放的18项省级行政职权事项,完善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推行“双随机、一公开”事中事后监管模式,加强行政审批标准化工作。强化执法监督,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试点工作。聘请法律顾问加强法制审核工作。

规范发展司法鉴定工作。落实最高法院和司法部关于司法鉴定管理与使用衔接机制的意见,为司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鉴定服务,全年办理司法鉴定案件6.5万件。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制定《关于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司法鉴定收费管理。落实国务院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政策,为公安机关、卫生行政机关、公证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便捷的亲子鉴定服务。司法鉴定信息化管理模式得到广泛推广,司法部专门委托我局制定“全国司法鉴定信息化标准规范”,树立了广州司法鉴定新形象。

升级法律援助便民举措。与市法院联合出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实施细则,是全国第一个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城市。积极推进认罪认罚从宽试点工作,在17家看守所和16家法院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实现了市区两级法院和看守所法律援助工作站全覆盖。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标准化建设,12个服务窗口全部通过省厅验收。开通广州法援微信“预约咨询”和“法援申请预受理”功能。积极推进免费诉讼担保工作,提供法律援助案件免费诉讼保全担保项目的公司增至3家。策划推出“关爱妇女、情暖羊城”妇女权益保护等8个法律援助基金会项目。全年承办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5件。

严密组织国家司法考试。2017年广州考区共有15319人成功网上报名,并通过审核取得参考资格。选择两所考点学校推行“考场安全管理系统”,司法考试组织工作连续16年实现试卷零失泄密、答题卡(纸)零漏封装、答卷零雷同、考区零重大突发事件发生、考场零重大违纪作弊、考生零投诉的“六个零”目标。

五、坚持将治本安全观贯穿司法行政执行工作全过程

监狱管理规范有序。花都监狱完成竣工验收,扎实推进规范化示范监狱创建工作,强化人防、物防、技防、联防四位一体安防网络建设,推进“电子手铐”、“电子脚镣”、移动视频、生命探测仪等科技手段,监管实现智能化、精细化。认真排查掌握在押罪犯现实表现和改造思想动态,强化重点管理制度执行。组织开展大型防脱逃应急演练,着力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创新教育改造方式,健全完善教育改造质量评估体系,做好出入监罪犯心理测试评估。

戒毒矫治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戒毒场所全部建成课堂教学中心、心理矫治中心、康复训练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成立病残吸毒人员收治分流中心,潭岗所增设医疗戒治中心,岑村所增设诊断评估中心。全市建成7个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指导站,解戒人员实现无缝。精心举办“6.26”国际禁毒日、“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全年开展社会帮教活动82次,文艺汇演18次,未成年人强戒所举办的“远离毒品、健康人生”大型禁毒宣传及家属开放日帮教活动,在中央电视台12频道“6.26”国际禁毒日特别节目中播放。潭岗强戒所、女子强戒所5个案例入选全国司法行政案例库;岑村所与高校合作开发的“我国戒毒人员体质健康评定标准系统”软件获国家版权局颁发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同和强戒所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一年来350多人来所接受法治教育;女子强戒所设立“知行学堂”,在戒毒人员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6个强戒所实现“六无”安全目标受到司法部戒毒局通报表彰,市戒毒局连续5年实现“六无”安全目标。

社区矫正监管措施到位。实施社区矫正电子手环监管手段,对符合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100%实现智能监管。完善在线教育学习平台,对社区服刑人员实行集中教育与远程教育相结合方式,组织部分社区服刑人员到监狱、强戒所接受震撼教育。天河、增城区司法局率先对接司法部社区矫正远程视频督察系统,实现部省市区街五级连通。在全省率先出台社区服刑人员法定不批准出境“双报备”防范机制,入选第一批全省司法行政创新类示范培养项目。拍摄社区矫正工作规范教学片成为全省执法规范教材,白云、番禺、黄埔、南沙区选编的社区矫正业务案例入选全国司法行政案例库首批案例。司法社工工作进一步发展,253名司法社工参与社区矫正矫治帮扶工作。建成市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区级社区矫正中心。成功举办首届穗港澳司法社会工作研讨会。

六、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快速发展

加强信息化建设统筹力度,成立局科技信息化领导小组,完成局智慧司法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编制工作。围绕打造全国公共法律服务最便捷城市”目标推进广州公共法律网上服务大厅智慧化、智能化建设。依托“广州司法”微信公众号推出“微+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成功开发智能机器人“法宝宝”,实现法律问题人工智能问答,法律咨询服务103万人次。完成全系统政法三四级网主体建设,完成11个区司法局、171个司法所政法三、四级网络接入和配套建设工作,完成率达到100%。推进市党员干部法纪教育基地信息化系统建设。开展视频资源接入和建设工作,完成局属单位、广州市城市管理智能化视频系统视频资源接入工作,完成新华监狱市社会治安与城市管理智能化视频系统建设。2017年全系统未发生网络安全事件,广州市司法局门户网站、广州国家司法考试信息系统、广州市公证信息管理系统等三个信息系统通过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加快“智慧公证”建设,海珠公证处开发了微信公证服务小程序“公证lite”,实现首例公众号申办“国内+涉外”公证模式。海珠公证处依托广州市电子证照系统,在国内率先实现公证书电子化建设。全面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全市9家公证处已接入“广东e公证服务”网,初步实现“让数据多走路、群众少跑腿”目标。建成司法数据资源目录,规范数据归集、存储、共享、使用,信息数据“一次采集、全程共享、深化应用”。建成社区矫正远程督察系统和远程帮教探视系统。建设了集“信息公开、政民互动、在线办事、政务应用整合”四位一体的司法门户网站,逐步将市局办公自动化系统、司考信息化管理系统、司法鉴定业务管理系统、公证管理在线平台以及学法考试系统等迁移到市云平台。

七、着力打造过硬司法行政队伍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市局2017年番禺公证处书记项目入选市级“书记项目”库。利用“网格+网络+党建”一体化信息平台建立党建工作监督评估系统,实现对基层党建动态跟踪和实时管理。开展“强基础抓规范有担当”主题实践活动。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党委被评为省级党建示范点。

加大队伍选任交流力度。加强规范化制度建设,制定实施《广州市司法局处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程(试行)》等5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好干部标准和“凡提四必”工作制度,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持之以恒推进纪律建设。开展2017年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召开专题讲座,观看廉政教育片,参观红色家风图片展,党员随身微学习完成率达100%。市党员干部法纪教育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建立监督评估系统并延伸至局属各单位,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39人次,制定各级领导班子成员个人防控表140个、部门权力运行流程图277个。建立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制定了“一把手”监督十项措施和权力清单。深入推进基层正风反腐专项治理,落实市委巡察发现问题清单自查自纠,开展实地督查66次,推动整改问题27个。实施“一案双查”制度,对发生违法违纪案件的单位,既坚决查处案件当事人,又严肃追究所在单位相关领导责任。

此外,计财装备、精准扶贫、老干和工青妇、后勤保障服务、信息调研、档案管理、车辆和交通安全等工作也取得新的进步,有力服务保障了全局整体工作。

2017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得到了上级机关、人民群众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同。省、市相关领导对我市司法行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担任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94人。全年有55个集体、159名个人受到国家、省、市表彰。海珠公证处邝志强、广东天一星际律师所毕亚林被评为“全国最美法律服务人”,荔湾区何成义、白云区贾水祥、番禺区李国顺3名人民调解员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海珠区琶洲国际会展区域调解委员会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黄埔区司法局欧阳注凡、潭岗强戒所潘绍江、花都监狱刘林华、市法律援助处邱建军4人先进事迹在广州电视台“广州榜样”栏目播放,并在《新快报》整版刊登。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被《法制日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广州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大粤网、司法部微信公众号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刊发转载1000余篇次。


相关附件
相关内容
政府网站找错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