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频解读】
【文字解读】
现就《广州市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和零能耗建筑容积率激励措施实施细则》《广州市装配式建筑和模块化建筑项目容积率激励措施实施细则》(以下统称“《实施细则》”)起草情况和主要内容进行简要解读。
一、起草的必要性
2023年12月21日,新制定的《广州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经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新规提高了新建建筑的绿色发展要求,有助于提高绿色建筑质量品质、提升既有建筑能效水平、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助力广州率先实现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其中,《规定》第十九条第二款及第三款规定了实施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和零能耗建筑项目、采用装配式方式建造的绿色建筑项目可享受容积率激励措施。此外,模块化建筑是今后发展应用的方向,《关于印发<广州市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五年行动计划(2024-2028年)>的通知》明确提出模块化装配式建筑项目可享受相应的容积率支持。为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完成建筑领域“双碳”目标,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规范本市实施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项目和装配式建筑、模块化建筑项目容积率激励措施管理,依据《广东省绿色建筑条例》《广州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经反复研究形成了《实施细则》,作为《广州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配套实施的规范性文件。
二、制定依据
本次制定《实施细则》的主要依据是《广东省绿色建筑条例》《广州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广州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三、主要制度和内容
(一)《广州市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和零能耗建筑容积率激励措施实施细则》
主要内容和制度如下:
1.明确规定享受容积率激励措施对象和标准
第三条进一步细化了《广州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第十九条第二款第三项的规定,明确了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单体的外墙面积按照不超过本栋建筑单体总计容建筑面积3%的比例不计入容积率核算等。
2.明确规定申报流程
第四条规定了建设单位应在提出享受容积率激励措施的申请前开展性能化设计;第五条规定了建设单位的申报时间截点及应当提交的申请材料;第六条规定了申报项目的评估与认定程序;第八条规定了符合规定的项目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阶段不纳入容积率计算;第九条规定了申请变更程序;第十二条明确了所需申请复核材料。
3.全过程管理措施
为确保相应技术措施有效落实,加强对申报项目的全过程监管,结合容积率激励措施工作开展的实际需求,在第七条中强调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管职责,并在第十、十一条中明确了施工图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等阶段落实相应技术措施的有关要求;在第十三条中明确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根据申报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出具复核意见书,建设单位需结合复核意见书进行整改,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应当按照通过的项目认定意见书、复核通过意见书进行规划条件核实,以确保建设单位已按照申报内容建设。
4.实施保障及不可重复申请原则
第十四条是关于实施保障的规定,明确了存在未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或者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等违法行为或属于违法建设的依法予以处理,建设单位未按照申报承诺内容实施项目等的法律责任;第十五条明确了同一项目不可重复申请原则。
(二)《广州市装配式建筑和模块化建筑项目容积率激励措施实施细则》
主要内容和制度如下:
1.明确规定享受容积率激励措施对象和标准
第三条进一步细化了《广州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第十九条第二款第二项的规定,明确了支持对象和标准,且规定了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项目不享受本细则规定的容积率激励措施。
2.明确规定申报流程
第四条规定了建设单位的申报时间截点及应当提交的申请材料;第五条规定了申报项目的评估与认定程序;第七条规定了符合规定的项目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阶段不纳入容积率计算,并传导装配式建筑要求;第十条明确了所需申请复核材料。
3.全过程管理措施
为确保相应技术措施有效落实,加强对申报项目的全过程监管,结合容积率激励措施工作开展的实际需求,在第六条中强调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管职责;在第八、九条中明确了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等阶段落实相应技术措施的有关规定;在第十一条中明确规定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应根据申报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出具复核意见书,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应当按照通过的项目认定意见书、复核通过意见书进行规划条件核实。
4.实施保障及不可重复申请原则
第十二条是关于实施保障的规定,明确了存在未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或者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等违法行为或属于违法建设的依法予以处理,建设单位未按照申报承诺内容实施项目的法律责任;第十三条明确了同一项目不可重复申请原则。
四、答疑解惑
(一)《广州市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和零能耗建筑容积率激励措施实施细则》
1.性能化设计的主要要求?
性能化设计应采用协同设计的组织形式。
性能化设计应根据《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 51350规定的室内环境参数和能效指标要求,并应利用能耗模拟计算软件等工具,优化确定建筑设计方案。
性能化设计宜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确定室内环境参数和能效指标;
(2)制定设计方案;
(3)利用能耗模拟计算软件等工具进行设计方案的定量分析及优化;
(4)分析优化结果并进行达标判定。当能效指标不能满足所确定的目标要求时,修改设计方案,重新进行定量分析和优化,直到满足目标要求;
(5)确定优选的设计方案;
(6)编制性能化设计报告。
2.项目为什么要求编写专项施工方案?
近零能耗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标准高于普通建筑,每个细部节点需要针对性的精细化设计和更专业化的施工水平,相对于传统施工方式工艺更加复杂,对施工程序和质量要求也更加严苛,需要选择施工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的专业团队承担并制定专项施工方案。
(二)《广州市装配式建筑和模块化建筑项目容积率激励措施实施细则》
1.装配式建筑等级评价标准?
现行的国家、广东省或广州市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