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频解读】
【文字解读】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和系列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防灾减灾的工作部署,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广州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全面完成《广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广州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各项任务,强化地质灾害防治“人防+技防”措施,提升广州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经广州市人民政府同意,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广州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现就《方案》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方案》是在什么背景下制定的?
2025年是广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和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是广州全力以赴“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的关键之年。各责任部门坚持以“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为根本遵循,持续推进实施各项任务和重点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和成效,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我市地形地貌起伏较大,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叠加日益频繁的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扰动,以及广州市雨季长、降雨强度大等气象因素影响,全市地质灾害仍将呈多发频发态势。面对严峻复杂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必须始终保持高度重视,聚焦地质灾害防治关键问题、环节,在隐患排查、监测预警和风险管控等各环节抓紧补齐补强短板弱项。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全面完成《广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广州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各项任务,结合国家、省、市相关工作部署,我市制定实施《方案》,切实做好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服务和支撑广州高质量发展。
二、《方案》制定经历了怎么样的过程?
2025年初,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启动了《方案》编制工作。经过实地调研、政策研究和总结讨论,形成了《方案(征求意见稿)》。《方案(征求意见稿)》经征求了11个区政府、18个行业部门及单位意见,并与相关单位就反馈的修改意见进行了沟通协调,均已协商一致并修改完善,形成《方案(送审稿)》。2025年4月,根据有关规定,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向市政府呈报《方案(送审稿)》。经市政府审定同意,《方案》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实施。
三、《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结合广州实际,《方案》提出了如下目标任务:2025年底前,全面深入排查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加快推进综合治理,持续健全完善“人防+技防”监测预警体系,推动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管控扩面提质,启动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十五五”规划编制,加强汛期“龙舟水”和台风影响期间等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防御,不断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我市综合防治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对照目标任务,《方案》提出了哪些针对性的重点措施?
《方案》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下,结合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5大重点任务15项具体措施。
(一)动态推进地质灾害风险隐患调查评价。《方案》提出持续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动态排查,突出重大基础设施领域,发现新增风险隐患及时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更新调查和评价,调整防控对策,完善风险区划成果;推进城市地质安全风险调查评价与区划试点工作。
(二)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工作。《方案》提出做好汛期“龙舟水”和台风影响期间等重点时段地质灾害防御,落实值班值守、监测预警、巡查排查、应急调查和转移避险等各项防御措施;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管控扩面提质;开展多种形式的地质灾害宣传培训演练活动。
(三)完成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任务。《方案》提出高质量推进从化区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国债支持项目终期验收、核销、维护管养等工作;做好广东省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项目(广州市)监测点移交和成果应用;加快推进隐患点综合治理、开展行业风险点排查整治管控。
(四)完善地质灾害“人防+技防”监测预警体系。方案》提出推动地质灾害监测网络扩面提质,扩大自动化监测覆盖面,升级改造已有监测点设备设施,强化声光预警信号直达基层,快速响应;进一步完善市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机制,推动预警业务标准化、预警产品精细化、防御响应高效化;构建地质灾害风险区群测群防网络,强化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叫醒”机制。
(五)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方案》提出深入实施《广州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规定》,持续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制度体系;继续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示范区建设;启动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十五五”规划编制。
五、怎样推动《方案》贯彻实施?
《方案》的任务分工主要涉及11个区人民政府和21个部门、单位,分类落实防治责任。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制定计划,狠抓《方案》任务落实,将本行业本单位管理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纳入重点工作安排,逐项抓好落实。
同时,地质灾害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以“世界地球日”“全国防灾减灾日”等主题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和公益实践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增强防灾避险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同时,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拓宽资金渠道,构建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防灾减灾新格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推进地质灾害防治高质量发展、助力美好生活建设贡献力量。
六、为确保《方案》顺利实施,提出了哪些保障措施?
为了顺利完成《方案》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方案》提出4项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各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推动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强化部门协作,规划和自然资源、应急管理部门加强监督指导,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林业、水务、能源、铁路、文化旅游等各行业部门依职责强化本行业领域地质灾害风险排查防治,基层党委政府组织群众广泛参与,技术支撑单位发挥专业优势,明确各项防控措施具体分工,把责任落实到岗到点到人。
(二)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项目储备。各级各部门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本级本部门预算,切实保障经费投入,国债项目要严格落实申报时承诺的本级财政配套资金,保证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综合治理项目顺利开展,要积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储备项目的申报工作,着力完善储备项目成熟度,全力争取各级各领域资金支持,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坚持共享发展理念。
(三)加快项目实施,加强项目监管。各级各部门要制定项目详细实施计划,一体统筹推进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等各类型项目,明确各阶段目标,确保项目推进有序,建立全过程管理制度,强化方案审查和过程管理,严格把关验收,确保项目质量过关。
(四)加强宣传培训,提升基层能力。各区各部门要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五进”工作,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经验和相关法律法规,对受威胁群众要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防灾避险知识和成功避险案例,提高其自救互助意识和能力,切实加强基层队伍和装备建设,提升基层应对地质灾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