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州市政策文件库

海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广州市海珠区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 听全文
  • 2023-12-05
  • 来源:海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分享到
  • -

各街道,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州市海珠区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海珠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区气象局反映。


海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2月4日





广州市海珠区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粤府〔2022〕121号)、《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穗府办函〔2023〕31号),加快推进海珠区气象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及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海珠区气象高质量发展,为海珠区加快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广州实践中走前列、作表率提供优质的气象保障。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气象观测体系更加完善,重点区域气象监测无盲区,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能力稳步提升,分片区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气象服务对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到2035年,建成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实现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气象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保障各领域深度融合,气象服务覆盖面和综合效益大幅提升,气象综合实力达到先进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气象基础能力建设

  1.建设精密气象监测系统。优化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网,完善海珠城市生态气象垂直廓线观测体系,布设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等超大城市垂直廓线观测设备。完善温室气体观测网,对生态、大气成分等开展长期、连续、立体观测,统筹建设水上交通、旅游等行业气象观测网,为服务保障行业生产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区气象局牵头负责,区财政局、区住建局、区水务局、区文广旅体局、区规划资源分局、市生态环境局海珠分局、区湿地办配合)

  2.构建精准气象预报体系。建立分片区、分时段、分强度的城市精细化气象要素网格预报业务,建设集智能分析、预报订正、质量检验、产品制作于一体的预报系统,提升以突发灾害性天气智能识别和预警为重点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能力,不断提高预报精准度和增加预警提前量。(区气象局负责)

  3.发展精细气象服务体系。推进智慧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重点发展基于场景、基于风险、基于影响的智能感知气象服务技术,推进气象数据可视化、融媒体矩阵、数字预警智能传播等服务技术融合应用。推进数字气象融入 “城市大脑”,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气象保障系统。研发针对不同行业气象服务产品,建设行业风险指标库和数据集,构建面向多领域的专业气象智慧服务一体化平台。(区气象局牵头负责,区应急管理局、区政务数据局配合)

  4.打造气象信息支撑系统。运用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建设现代化的气象通讯网络。积极推进业务平台和特色数据融入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和气象综合业务实时监控系统(“天镜”)。建立健全气象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实现跨部门气象数据汇聚、共享。完善气象信息运维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护和服务质量监控体系,不断提高气象信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区气象局牵头负责,区科工商信局、区政务数据局配合)

  (二)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5.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健全分灾种、分重点行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立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机制,完善基于影响的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模式,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警、灾害调查和敏感行业影响评估全流程业务,不断提高气象风险预报预警和防御决策支撑能力。持续完善靶向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提升分区域、分用户、分类别预警发布能力。(区气象局牵头负责,区住建局、区水务局、区文广旅体局、区应急管理局配合)

  6.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建设。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健全气象防灾减灾“强预警、强联动、强响应”机制,完善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先导的部门联动机制,健全基于重大气象灾害红色预警信号的高风险区域、高敏感行业、高危人群的自动停工停业停课机制,制定或优化重点部门、行业气象灾害防御指引。下沉气象灾害防御主体责任到街道,推进社区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支持基层防灾减灾社会组织,提高应对气象灾害的治理能力。(区气象局、区应急管理局牵头负责,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各街道配合)

  7.提升城市建设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围绕韧性城市建设,统筹考虑气候的适宜性、影响性、风险性,科学确定城乡空间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依法做好重大规划、重点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做好城市运行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深化重大气象灾害的应急防御,建立城市气象灾害防御“网格化”管理机制,强化气象与住建、应急、城管、教育、电力、水务、文广旅体等城市运行管理部门的联动联防联控。(区气象局牵头负责,区教育局、区科工商信局、区住建局、区水务局、区文广旅体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城管和执法局、区规划资源分局、海珠供电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气象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8.实施气象赋能企业发展。聚焦海珠区产业体系,围绕“一区一谷一圈”建设,实施“气象+”赋能行动,深入挖掘气象服务需求,建立“一企一策”服务清单,着力打造一体化、定制化、伴随式气象服务。建立大型企业气象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开展质量检验和效益评估,提供全过程、全链条气象服务。强化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气象安全监管和服务,指导重点单位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推进以风险研判、监测预警、应急支撑、能力评价为一体的重点单位气象安全保障服务。(区气象局牵头负责,区科工商信局、区应急管理局配合)

  9.加强国际交往中心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创新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供给模式,建立专项气象服务清单制度,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气象服务,推动广交会、广州马拉松等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完善重大活动服务内容,发展分区域、分时段、分强度精细化预报,开展定时、定点、定量气象预报预警和关键区域滚动更新专项服务。探索打造以道路交通为重点的综合交通气象服务,提高交通保障能力。(区气象局牵头负责,区科工商信局、区住建局、区文广旅体局配合)

  (四)人民美好生活气象服务供给

  10.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供给。强化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统筹推进资源和服务向街道、社区延伸覆盖,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街道、社区公共服务体系。针对老年人、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加强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建设,提高气象信息获取便捷度。聚焦“衣食住行游学康娱购”等服务需求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气象服务,打造市民专属气象台。探索面向全社会、各行业的专业气象服务支撑平台,精准分类推送气象产品。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和便捷性,将精细化气象服务融入百姓生活和城市治理,使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区气象局牵头负责,区民政局、各街道配合)

  11.提高全民气象科学素质。完善海珠城市生态气象综合观测基地气象科普软硬件建设,依托综合观测基地气象科普设施,推进海珠区气象局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驿站)建设。深入开展气象安全宣传教育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等“四进”活动。推进气象科普与文化、教育、生态融合,加强与高校、中小学合作,探索开展气象科普研学,与海珠湿地联合打造研学基地等气象科普品牌,强化气象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推进气象口袋公园、人员密集场所气象科普展示区建设,提升全民气象科学素质。(区气象局牵头负责,区教育局、区科工商信局、区文广旅体局、区应急管理局、区湿地办、区科协、各街道配合)

  (五)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支撑

  12.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气象保障。提供重大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对生态安全的影响监测评估和预报预警。提高重污染天气和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气象保障能力,加强面向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的气象服务。探索降碳减污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评价,提升气候变化的科学评估水平。开展水污染气象条件的监测评估和专题研究,完善初雨期、汛期造成水污染的气象条件预警。(区气象局牵头负责,区水务局、区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海珠分局配合)

  13.加强海珠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气象保障。依托海珠城市生态气象综合观测基地和布设的观测站网,织牢织密海珠湿地生态观测网,建立服务海珠湿地的综合业务平台,结合需求,强化特色,开展湿地生态物候监测评估,不断提升湿地生态气象服务能力。结合“城央”生态优势,挖掘气候生态资源价值,推动“城市生态氧吧”创建。(区气象局牵头负责,区湿地办配合)

  (六)气象科技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  

  14.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融合创新。联合上级业务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科技企业等,开展科研创新合作,加强影响海珠的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机理、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技术研究,实现以卫星、雷达、微波辐射计和风廓线雷达等多源数据应用为重点的短时临近预警技术自主可控。加强人工智能天气预报技术研究。开展气象深度融入城市内涝、交通拥堵等“城市病”治理的应用研究。(区气象局牵头负责,区科工商信局、区住建局、区水务局配合)

  15.打造高水平气象科技人才队伍。加大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壮大高层次、专业化气象人才队伍规模,吸引国内优秀人才加入气象事业。将符合条件的气象人才纳入区属各类人才工程和人才培养计划。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力争1-2人入选省气象局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梯队,3-4人入选市气象局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梯队。(区气象局牵头负责,区人社局配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对气象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各相关部门和各街道要加大对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有效衔接各项改革与创新措施,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区气象局牵头负责,区各有关部门、各街道配合)

  (二)加大政策支持

  各相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稳定的气象高质量发展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支持保障气象科技人才建设和气象重点项目、重点工作顺利实施,夯实气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对在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上级部门有关工作要求和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奖励。(区科工商信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气象局牵头负责,各部门配合)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