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能源转型是大势所趋,低碳变革带来无限机遇。从2020年起,白云区就开始加快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布局。2021年,电煤价格持续上涨,屡创新高,能源转型更显迫切,碳达峰、碳中和备受重视,低碳变革势不可挡。这是白云区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绝佳契机,不仅是出于能源转型的内在需求,亦是因为白云在新能源产业上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并且正在得到不断的夯实。
紧抓低碳变革带来的无限机遇
发展新能源产业,首先是基于白云区自身就有着迫切的内在需求。
根据2021年白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白云区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54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45亿千瓦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合计为86万吨标准煤。其中,电力工业生产消费量为18万吨标准煤,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比重21.7%。
在能源需求量大的背景下,白云区开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一方面需要引导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展节能降耗,另一方面需要大力发展氢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
今年2月25日召开的区委常委会会议指出,要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抓好落实,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链,加强新能源产业发展谋划,加快培育白云区新能源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能源方面,白云区本身就具备了较强的产业基础。2021年,全区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居第四位的商品正是石油及制品类,销售额达288亿元,同比增长44.4%。中航油南方总部早已落户白云新城。
更为重要的是,能源转型是大势所趋,低碳变革带来无限机遇。结合自身的需求与基础条件,白云区理当顺应趋势,紧抓机遇,因地制宜布局发展氢能、天然气、生物质能等产业,加快培育储能、数字能源、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建设新能源制取、储运、装备、应用等产业链。
根据白云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白云区将在氢能、新能源储能等方向重点发力。
在氢能方面,白云区前瞻布局氢燃料发电站技术研发,在优化现有传统加油加气站和充电桩布局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加氢站规划和建设。计划依托广州市环境卫生机械设备厂,开发燃料电池环卫专用车,逐步形成全系列、高品质、高标准的氢能源环卫车辆。
为发展新能源储能,白云区将引进一批先进储能技术企业,推动分布式能源站、天然气电厂等项目加快落地。同时,白云区将加快推进新能源基建,建设适应新能源电力接入的智能电网,推动能源互联网建设。
携手龙头企业深度布局能源转型
近几年,白云区不断加快对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布局,与多家能源产业的龙头企业展开深度合作。
2020年,白云区与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石油分公司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在此之前的2019年7月,中石化已在广东建成全国首座油氢合建站,并率先出台油氢合建站企业标准,成为中国最大的氢能源供应商。
白云区与中石化签约之后,双方当时即约定在加油、加氢、充电、非油、光伏发电等产业进行广泛合作,打造综合能源规划、发展、建设、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平台企业,并在后续“十四五”综合能源发展、新能源产业等方面深化合作。
2020年11月,白云公资与中石化合资成立了公资石化,运营管理加油加氢站点,培育新能源产业,建设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综合能源城市驿站,目前已拥有4座油站,与多家企业在加油、加氢、充电、非油、光伏发电等产业有着紧密合作。
2021年,白云区与雄韬股份、恒运集团等能源企业,开展了氢能、天然气发电等领域的合作。目前,恒运集团拟投资建设的广州白云恒运天然气发电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将打造一座现代化、高科技的城市调峰电厂,计划年内开工。
白云区与雄韬股份的合作方式则更为深入。白云产投与雄韬股份等多家企业拟共同出资,在白云区设立广东云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含燃料电池、加氢站等。
雄韬股份方面表示,各方将以持续研发创新为核心,以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为重点,充分发掘符合大功率氢燃料发动机应用优势的市场场景,发展成为一家真正具有氢燃料电池应用解决方案能力、为行业贡献氢能源在车辆领域的差异化应用样本的标杆企业。
白云产投与中石油广州分公司合资成立的白云中油公司,正积极与制氢、储氢、氢能源整车制造、氢能源交易类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准备布局以氢能源整车制造为龙头的未来高端智造产业园区,为区内氢能源产业引入优质企业,助力白云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
接连不断的动作,无疑表明了白云区欲在新能源领域大展拳脚的决心。借助与能源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白云区已在综合能源驿站、天然气发电、氢燃料电池、高端智造园区等多个方面展开布局,产业链多层次展开,产业集群的真容也初见轮廓。
白云区将在优化现有传统加油加气站和充电桩布局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加氢站规划和建设。(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