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鼓励发展地摊经济花都区民众反应几何?

  • 听全文
  • 2020-06-12
  • 来源:花都区
  • 分享到
  • -


  133716.jpg


  李克强总理称赞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目前,国内多地纷纷明确鼓励发展地摊经济。成都就因为放开地摊经济而获赞,也给其他城市做出了表率。可以说,近期,“地摊经济”一词已在国内迅速火了起来。那么,花都民众对于获得国家鼓励支持发展“地摊经济”持什么态度,又会有何反应?为此,我们走访了城乡多个农贸市场,倾听他们的心声。

  6月8日早上六点多,不少流动商贩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三东市场摆摊,现场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而在紧邻公益市场的一条长约百米的村向北庄路,同样摆了不少售卖蔬菜、水果的流动地摊,吸引了附近的村民群众和租住人员前来选购。到了入夜时分,在碧秀路、田美上庄横街、曙光路等城区一些路段华灯闪烁,经营烧烤、糖水、烤面筋、臭豆腐等小生意的流动商贩推着小车出来摆摊;从事夜市的路边店、大排摊也开门营业,店内店外,消费者坐得满满当当。还有不少消费者专程开车前来吃宵夜。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有部分街坊和流动摊贩对这一“新政”尚不太清楚,但更多的人通过电视等各种渠道关注到此事,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和看法。

  花都街坊:和邻居一早出来买菜的公益村村民徐叔表示,流动地摊无疑为城市经济的发展起到较大的助推作用,而且给民众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需要加强对流动摊贩的管理和服务,积极引导他们规范经营,注意做好摊区摊点环境卫生保洁,不要影响到出行安全,不妨碍居民生活,不扰乱市容环境秩序就好。

  地摊商贩:谢大哥,来自广西梧州,目前开着电动小三轮售卖一些姜、蒜、鸡蛋和水果,每天奔忙在家与市场两地之间。谢大哥说,好的时候一天销售收入能有三、四千元,少的仅有两千多。由于家庭背负了不少外债,生活压力比较大。“希望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在适当的地段设置更多的摊区摊点,让我们能有一个落脚点,不用被到处赶。”谢大哥表示。开着小货车在三东市场路边摆摊销售杯具碗碟的河南籍小伙李先生也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希望政府能够出台一些支持流动摊贩的利好政策,尽可能选择在一些人流量大的地方,而且可考虑适当减低或不收取摊位费、摊租等费用。

  在公益市场经营一家蔬菜配送小店有近两年时间的店主彭先生坦言,以前售卖的蔬菜是给摆到店外的,但是疫情期间就不给摆了,收入因此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每天的营业额平均少收两、三成。

  三东市场相关负责人黄先生表示,今年疫情对不少行业影响较大,国家鼓励放开地摊经济,是确保基层民生的一件大事,无疑将有利于加快促进市场回暖,增加就业,刺激经济,进一步提升居民的消费意愿和能力。他提到,当年新华城区商业大道灯光夜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解决了3000多人的就业问题。他希望花都也能尽早出台相关政策,在合适的路段和地方设置摊区摊点。

  环卫工人:现实中,由于监督管理不到位,加上流动摊贩自身素质等原因而引发的阻碍交通、扰民、脏乱差等问题,常会遭人所诟病。负责茶园路迎宾大道至紫薇路段保洁工作的何大姐表示,农贸市场每天产生的垃圾有很多。“光是市场门口路边这片区域,就让我忙得晕头转向的。”何大姐希望大家要有公德心,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共同维护好市场及周边的卫生环境。

  经过多年来的综合整治,花都辖区过去因无序设摊,占道经营等而导致的环境“脏、乱、差”、堵塞交通、噪音扰民等问题得到了明显好转。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及其具体情况。“地摊经济”或许未必适合每个城市的发展定位和要求,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跟风。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