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开发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精神,锚定科技创新核心要素,以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企业为重要抓手,坚持招商引资和自主培育“双轮驱动”,着力提升产业布局、金融创新、平台提质“三个能力”,成功引育一批高成长性独角兽企业,加快打造大湾区独角兽企业策源地和聚集区。今年4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23全球独角兽榜》,该区文远知行、粤芯半导体、奥动新能源、云舟生物等7家企业入选。目前,全区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超43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800家、数量居全市第一。
一是强化产业布局能力,开展战新和未来产业招投联动。深入实施“一把手招商”,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开展大规模、成建制、全链条招商,通过区领导带队赴海外招商、举办境外推介会、对接海外行业协会与商会等,在全球范围内招引优质项目,构建起汽车制造、新型显示、绿色能源、新材料、美妆大健康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生物科技、高端装备、集成电路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2023年,八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规模约8666亿元。创新实施产业链“双链制”,由区领导担任“链长”、龙头企业挂帅“链主”,打造生物医药等13个现代产业链,通过成立行业联盟、组建工作专班,推动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形成覆盖全链条产业生态。发挥龙头企业的行业领导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如粤芯半导体入驻后带动约30家半导体制造企业集聚中新广州知识城,汇聚集成电路设计企业50多家,营收达40亿元。
二是强化金融创新能力,引导国有和社会资本畅通赋能。搭建产业基金投融资平台,设立国有资本产业基金,推行“母基金+子基金”运作模式,构建“国企投资+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体系,重点投向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如推动国投(广东)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落地,完成投资区内项目超10个,投资金额超20亿元。组建100亿元民营企业发展基金,创设金融服务超市,引进金融机构90余家,发布金融产品200余种,为区内种子型中小企业融资输血,累计促成融资超290亿元。设立国内第一支区级知识产权专项运营基金,累计投资近6千万元,重点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制造等战新领域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打造全国首单纯专利权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4支产品、融资金额超10亿元。落地全国首单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已有超百家次投保、总保额近3亿元。
三是强化平台提质能力,推动品牌和政策集成服务增效。出台“高质量发展30条”“专精特新10条”等系列扶持政策,精准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创业—高企—瞪羚—独角兽—百亿级高企”科技企业梯次培育链条,在全省率先开展瞪羚企业遴选,委托专业服务机构为高成长企业提供“瞪羚荟”“独角兽高峰论坛”等服务。建设国家“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示范园区,打造新材料产业孵化平台、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融通平台、汽车产业自动化平台,以“产业载体+龙头引领+企业抱团+平台赋能”带动产业链上超千家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创建全国首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建成京广协同创新中心、钧恒广场两大专精特新产业园。打造以广州实验室、大湾区国创中心等为引领的“2+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集聚各类科研机构超1000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9家,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