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云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广州市白云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自2012年实施以来,提高了我区气象灾害防御的能力,有效地降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新问题,需对预案进行修订,现将预案修订解读如下:
一、预案修订的目的
为加强我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警报等工作,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全面提高应对气象灾害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避免由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建设平安白云提供有力保障。
二、预案修订的背景和依据
(一)党和国家、新颁布的法规规章对防灾减灾提出的新要求需要在预案中得以贯彻落实。
一是党和国家对防灾减灾提出新要求。2017年1月10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这些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需要在预案修订过程中,予以贯彻落实和体现。
二是预案已到了修订的年限。按照省政府印发《广东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粤府办〔2008〕36号),规定应急预案原则上每三年至少修订一次。广州市白云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于2012年1月11日由区政府办公室印发,到今年已到修订的年限,预案原则上本应于2015年修订,但为与省、市新预案做好衔接,预案于2017年完成初稿,中间因修改等原因于今年才印发。
三是新公布施行的有关法规、规章需要在预案中予以体现。2015年颁布施行的《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规定的“停工停课”、“风险评估”等制度,需要在预案中反映,确保落地生根。2014年颁布的《广东省突发事件现场指挥官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和2015年颁布的《广东省突发事件现场指挥官工作规范(试行)》,对现场处置提出了要求,需要在修订中予以反映。2017年7月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从基于情景构建突出了风险分析、情景构建、任务分解和能力建设等新内容,需要在修订中落实。
(二)白云区气象防灾减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
我区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整体生态环境和局地气候特征发生了巨大改变,因气象灾害所诱发的各类“城市病”等突发事件风险较大。面对气象灾害的脆弱性逐渐暴露,气象灾害已成为严重影响城市正常运行和危害公共安全的重大问题。一是预防为先、风险管理的理念急需加强。二是分灾种各负其职的责任体系需要进一步细化,操作性不强。三是预警级别还不够科学,预警信号与应急响应相互关系还需要科学设置。四是部门数据共建共享共用还与防灾减灾要求不相适应。
三、预案修订的主要内容
为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气象灾害和防灾救灾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响应启动条件,优化应对措施,保障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科学高效开展,在认真调查论证、有针对性地对《预案》进行修订完善。在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区发生的气象灾害应对工作经验和做法基础上,重点对《预案》体例结构、响应启动条件、应急保障等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进一步提高了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新修订的《预案》主要就以下内容进行了完善:
(一)优化体例结构。
一是增加气象灾害特点及风险情景构建章节。对近年来影响我区的气象灾害特点进行了统计,并根据7种气象灾害对白云的影响进行了灾害风险评估。同时根据7种气象灾害风险事件,对应构建了不同灾害给生命线系统和社会民生系统等灾害影响主要“情景”。
二是增加附录章节。根据7种灾害风险情景构建,规定了各成员单位及时启动针对性的气象灾害分灾种启动应对措施。各成员单位根据应急响应级别,按照指挥部和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各自职责,做好气象灾害应对工作。
(二)优化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原则。
为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气象灾害和防灾救灾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将原来的工作原则进行了优化,并增加《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到的“两个坚持,三个改变”和“预警先导,部门联运”的要求。
(三)细化完善各成员单位的责任。
一是根据政府机构改革,更新部分成员单位名称。例如区卫生局更名为区卫计局等。
二是根据政府机构改革,更新、增加部分成员单位职责。例如增加区人社局、区科工商信局、通信运营商等部门职责。
三是增加应急响应反馈机制。为了及时掌握应急处置情况,总结预案执行情况,分析预案的不足,要求部分单位及时上报本系统因灾损失情况。
四是根据防御需要,指挥部成员单位由21个调整为23个。为落实《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停工停课”制度和责任,成员单位增加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保障预警信息的快速稳定发布传播,增加三大通信运营商为成员单位。
(四)优化应急响应启动条件。
一是对2006年以来气象预警信号发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暴雨等灾害的预警级别条件进行了优化,以更科学更有针对性地启动应急响应。
二是应急响应的启动情形增加兜底条款,以灵活进行气象灾害应急和处置工作。
(五)对预案中有关章节和文字表述进行删除、调整、增加和完善。
一是增加“应急联动”内容。针对预案执行过程中部门对接不顺,联动不畅的问题,增加了“应急联动”内容,强化成员单位密切配合,高效联动,形成应急工作合力,有效保障气象灾害应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最大限度降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是增加 “现场处置”内容,落实现场指挥官制度。
三是增加 “社会动员”内容,利用社会团体、群众的力量共同防御气象灾害。
四是完善了“信息发布”内容,明确信息发布统一口径要求,增加了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内容。
五是增加“技术保障”内容,提高部门数据共建共享共用能力建设,并利用决策辅助系统应对气象灾害,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向群众传递的时效性。
六是增加“物资保障”内容,分区域、分部门合理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以及时、有效应对气象灾害。
七是删除强对流预警及应急响应。大部分强对流天气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提前预警预留时间较少,预留给应急处置的时间不多,极大可能应急响应才启动没多久,各部门人员去往指挥部的途中,强对流过程已经结束,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可操作性不强,因此予以删除。另外,各部门防御强对流天气以区气象局发布的雷雨大风预警信号为准,利用有限预警预留时间抓紧做好防御工作,对此,本预案不另做说明。
四、具体情况如何进行咨询
如有疑问的市民可向白云区气象局气象灾害防御科进行咨询,电话:36545065,邮箱:qxj-by@163.com。
广州市白云区气象局
2019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