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其他 > 统计数据 > 专项统计报告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着力建设幸福番禺

  • 2013-04-04
  •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
  • 分享到
  • -

201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区委、区政府坚持稳中求好、稳中求快的工作基调,坚定不移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狠抓各项经济工作,以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全区经济运行呈现年初低位开局、逐步企稳回升至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局面,为“十二五”经济平稳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经济发展逆势提速

2012年初,受全球经济下行、外需持续疲软、经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番禺工业、投资、消费等领域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外贸进出口总额呈现负增长态势,整体经济处于低位运行态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番禺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积极应对,以“三个重大突破”和“五个一批”为重要抓手,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筑牢经济基础,有效带动经济回升。据初步统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369.42亿元,增长11.6%,比一季度、上半年、三季度增速分别提高4.1个、3.3个、1.8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9.96亿元,增长12.9%;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9.97亿元,增长23.1%。

(一)三产联动稳经济脉搏

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在三次产业间的流动,加快构建高关联、深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2012年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53.59亿元、539.31亿元和776.52亿元,分别增长3.7%、12.2%和11.7%。

1.农业经济平稳发展。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具番禺特色品牌的现代都市农业,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89.07亿元,增长3.5%。其中,种植业总产值44.88亿元,增长4.0%;渔业总产值30.03亿元,增长4.2%;农业服务业总产值2.81亿元,增长4.5%。

2.工业生产稳步回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稳增长”的

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开展“暖企行动”,积极帮扶企业改善生产经营状况。工业经济呈逐月回升态势,据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923.47亿元,增长1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71.05亿元,增长16.9%,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5.4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运行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五个一批”成效显著。2012年纳入“五个一批”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多达512户,比2011年增长1.8倍,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共1519.61亿元,增长18.3%,比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高1.4个百分点,对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7.4%。

    二是支柱行业更优更强。五大行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74.08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2.3%,增长22.8%,比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高5.9个百分点。其中,成熟的电梯关联配套生产凸显优势,拉动全区通用设备制造业快速增长,规模以上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300.97亿元,增长29.1%,比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高12.2个百分点。

    三是新进项目提速发展。广汽项目产能逐步提升,拉动汽车制造业快速发展,全年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产值50.85亿元,增长63.1%,比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高46.2个百分点。

    3.第三产业整体提升。在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现代时尚、创意产业和商旅经济,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共同支撑和带动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年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76.52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4.0:40.9:55.1调整为2012年的3.9:39.4:56.7,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6个百分点。我区不断整合提升“吃、住、游、购、乐”五位一体的旅游资源,积极打造高端旅游服务品牌,全年旅游业发展势头好,全区接待游客2200.35万人次,增长12.3%,旅游总收入105.12亿元,增长17.3%。

(二)内需支撑助发展提速

在外部需求萎缩的情况下,我区把“扩内需”作为“稳增长”的突破口,大力实施“一轴一圈”产业布局,以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商旅圈带动区内投资、消费较快增长,有力支撑经济平稳发展。 

    1.固定资产投资近四百亿元。强力推进“三个重大突破”发展战略项目和战略平台,积极推动万达广场、研发孵化园、华创动漫产业园、新岸线多用途计算机系统芯片、番禺现代信息服务业总部基地等一批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超亿元的重大项目达82个,比2011年增加18个。在重点项目的推动下,全区固定资产完成投资395.36亿元,增长12.3%,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2个百分点。其中,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83.92亿元、310.48亿元,分别增长15.3%、11.3%,分别拉动投资增长3.2个、9.0个百分点。

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三成多。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97.15亿元,增长31.5%,占全区投资的49.9%,比重同比提高7.3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4个百分点。商业地产投资领跑房地产开发市场,万达广场、海印又一城、奥园智能产业总部等多个大型商贸项目已引进番禺万博商圈,全年商业地产完成投资62.33亿元,增长1.8倍,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31.6%,比重同比提高16.5个百分点。番禺商品房因性价比高,销售量大增。据相关部门数据显示,我区一手商品房屋网签2.54万宗,增长80.3%;网签均价14387元/平方米,比2011年减少401元,下降2.7%。剑桥郡、锦绣半岛银湾、城南源著、锦绣香江花园、时代外滩等楼盘销量名列前茅。

3.消费市场走势稳健。积极培育发展各种专业市场,引导专业市场朝着特色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市场销售格局。目前我区成交额超亿元市场共有8个,包括五湖四海水产品市场、广州市新沙五金塑料城、广州沙溪国际酒店用品城、清河综合市场等。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4.31亿元,增长15.2%,增长率与广州市平均水平持平。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692.11亿元,增长15.6%,住宿和餐饮业152.2亿元,增长13.7%。

二、转型升级阔步前进

我区紧紧围绕“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番禺”核心任务,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加大创新驱动的力度,产业发展层次得到进一步提升,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工业制造迈高端。着力培育竞争力强的核心产业,以汽车、钢铁、装备及船舶制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壮大。预计全区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实现产值818.19亿元,增长20.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1年的47.8%提高到2012年的49.0%。

(二)创新驱动促转型。不断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步伐,鼓励企业以技术改造提升产品竞争力,以转型升级促发展。2012年,巨大汽车音响设备、海鸥卫浴等10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首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企业,珠江钢管、裕丰企业、华南橡胶轮胎等11家企业获评为市首批优势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目前全区市级以上科技型企业338家,企业研发中心121个,分别增长16.6%和18.6%。预计全年完成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06.85亿元,增长21.7%,比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高4.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2.3%,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1%。

(三)名牌战略兴企业。全面推进质量强区,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鼓励企业争创区域名牌,带动企业自身发展。目前,我区已拥有一批如广汽乘用车、锐丰灯光音响、珠江灯光、珠江钢管、裕丰钢铁、朗晴电动车、立白洗衣粉等知名工业产品品牌。2012年我区新增13家企业16个产品获得2012年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累计已有34家企业41个产品获得“广东省名牌(工业类)”称号,位居全市前列。

(四)园区建设开新局。加快产业资源整合发展,不断推进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等战略性发展平台建设,全力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高端产业基地。目前我区的科技及特色产业园区初现成效。广日工业园、广州番禺节能科技园共创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13亿元,增长53.1%,比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高36.2个百分点。

(五)现代服务拓空间。近年来,我区通过规划引领、项目引进等手段促进创意、展贸、信息服务、科研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支持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大力推进中颐创意、巨大创意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园区建设,不断拓宽服务业发展空间。全年实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61.37亿元,增长13.4%。现代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发展。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分别完成投资31.73亿元、9.35亿元,分别增长7.9倍、38.0%。

   三、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一)城乡收入差距缩小。2012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78元,增长11.8%,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906元,增长14.2%,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1年的1.82:1缩小到1.78:1(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居民恩格尔系数呈逐渐下降趋势。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2%,比2011年下降0.8个百分点。

(二)民生保障继续改善。财政用于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支出力度进一步加大,民生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4.5%,比2011年提高1个百分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稳步增长,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区参加各类社会养老保险的16周岁以上城乡居民有27.28万人,城乡居民参保覆盖率达93.86%,其中35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实现全员参保,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100%。养老金待遇不断提高,目前我区企业离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2373元,农民每月领取130元至1126元不等的基本养老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99%。

四、需关注的问题

总体而言,2012年全区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经济运行中的“积极信号”不断增强,但一些薄弱的环节仍需要高度关注。

(一)企业经营压力大。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外部环境较为严峻。一是全球经济复苏曲折,外需减弱。二是工资上涨、医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等各种社会保障措施的完善增加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的购进价格持续上升也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利润下降,亏损面有所扩大。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6.51亿元,下降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1.3%,比2011年扩大2.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12.7%。三是企业的资金、用工、土地等生产条件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这些可能成为影响未来几年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

(二)外贸经济恢复慢。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2012年是我区对外贸易最困难的一年。面对欧洲市场持续疲软、新兴市场快速增长势头下降,外部需求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以及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提高扣关税、实施技术贸易壁垒等保护手段限制进出口贸易,不断“挤压”企业出口竞争力,也是贸易出口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2012年1-11月我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呈现负增长态势,至12月扭转下降局面实现正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87.79亿美元,增长2.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118.45亿美元,增长6.8%,进口总额69.34亿美元,下降3.1%。从出口商品类别看,珠宝首饰是出口增长的支柱产品,出口额33.93亿美元,增长33.7%,占出口总额比重由2011年22.9%的提高到2012年的28.6%;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件出口额40.59亿美元,增长0.2%,占出口总额比重由2011年36.5%的下降到2012年的34.3%。

    (三)消费潜力待深挖。目前,我区商贸经济处在传统商贸业向新兴产业升级的转型期,现代时尚消费增长点正在培育中,但未形成有效贡献。另外,受广州限牌政策和我区个别汽车销售商遭遇生产商配额限制影响,占限上零售额比重达到40.5%的汽车零售额100.19亿元,增长3.3%,增速比2011年下降22个百分点,对全区商业经济产生较大影响,有必要进一步挖掘其他消费潜力,以弥补汽车类零售下降带来的消费缺口。

五、2013年经济形势展望
    从国际宏观形势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在继续发酵,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也在普遍放缓,2013年国际经济环境将难有明显的改善,世界经济下行风险仍然较大。从国内经济环境看,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企业投资信心和能力有待恢复。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我区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压力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我区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有不少有利因素支持:随着“三个重大突破”的深入推进,广州南站商务区、广州国际创新城、广汽传祺轿车、万达广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南大干线和地铁七号线等骨干工程将加快推进,投资的驱动力依然较为强劲;海印又一城、奥园广场等多个大项商业项目已经开业,广州国际美食节的成功举办,带动了番禺大道美食集聚区、市桥中心城区和周边商圈发展,区域功能优势逐步显现。这些将有利于筑牢经济发展的基础,对我区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预计2013年全区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