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其他 > 统计数据 > 专项统计报告

经济低位开局 回升基础趋稳

  • 2014-04-15
  •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
  • 分享到
  • -

 

今年一季度,番禺经济在国家、省、市经济下行的大环境影响下,呈现外部需求不足、内需动力减弱,经济总体上处于低位运行状态。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95.73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0.9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3个百分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5.97亿元、111.78亿元、177.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1%、1.6%、9.4%。

一、基本情况

(一)实体经济增长放缓

1.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完成农业总产值10.19亿元,同比增长0.8%,增速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产值4.25亿元,同比下降2%;畜牧业产值1.40亿元,同比增长6.4%;农林牧渔服务业0.68亿元,同比增长19.2%。

2.工业生产显著放缓。一季度外贸出口呈负增长(-5.7%),工业品出口需求下降,企业订单明显减少,同时,用地难、用工成本高等问题迫使部分企业外迁。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全区近四成的超亿元企业出现产值不同程度的下降,一季度工业总产值389.83亿元,同比增长0.2%;规上工业总产值344.1亿元,同比增长0.1%,增速比去年同期大降24.4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低5.3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通信设备制造业五大工业行业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13亿元,同比下降1.2%。在五大行业中,规模最大的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74.23亿元,同比下降17.9%;汽车制造业产值29.71亿元,同比增长42.5%,但仅占规上产值的8.6%,难以拉动全区工业经济增长。

3.第三产业增长贡献大。以时尚创意产业为导向,持续推动高端产业集聚发展,服务产业质量层次不断提升,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7.98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同比下降7.7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4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32.72亿元,同比增长29.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45亿元,同比增长8.8%。旅游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接待游客593.21万人次,同比增长9.1%,旅游总收入51.19亿元,同比增长12.8%。


(二)“三驾马车”拉力减弱

1.消费市场平稳增长。居民自主消费动力较强,汽车、饮食、旅游等消费继续成为热点,一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27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194.36亿元,同比增长13.6%,住宿和餐饮业39.91亿元,同比增长7.6%。限上汽车类、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等消费品销售额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32.1%、30.7%、16.7%。

2.固定资产投资低位运行。一季度全区在建投资项目272个,同比减少62个。140个重点建设项目开工率为71%。本年累计完成投资超亿元项目仅18个,同比减少9个。在建项目减少、大项目开工不足,直接导致投资额增长率大幅回落,一季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64.39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同比大幅回落21.6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低6个百分点。其中,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8.97亿元、55.3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0.8%、增长8.9%。第三产业中房地产开发投资44.26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34.8个百分点。房地产销售回调,一手商品房屋网签7660宗,同比上涨6.9%;网签面积44.7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7.7%;网签均价15913元/平方米,同比下降159元/平方米。

3.外贸经济小幅下降。进出口总额36.27亿美元,同比下降4.4%。其中,出口21.83亿美元,同比下降5.7%,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7.5个百分点。三资企业新批项目20个,与去年同期持平;实际利用外资0.88亿美元,同比增长2.8%。

(三)转型升级取得进展

1.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在全区实施“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的带动下,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推进,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良性互动。一季度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8.6%提高到60.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57.6%提高到89.1%。

2.工业结构继续优化。积极引导优势产业发展,不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和引导力度,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工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提升。规上先进制造业完成产值187.97亿元,同比增长2.2%,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4.6%,比重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1个百分点。规上民营工业企业产值108.64亿元,同比增长3.2%,增速比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高3.1个百分点,比重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3.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现代服务业活力增强,实现增加值88.01亿元,同比增长11.1%,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9.4%,比重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成为第三产业增长的重要保障。规模以上其他服务业企业户数由去年一季末的280户增加到今年一季度末的336户,总资产547.76亿元,同比增长27%,户均资产规模1.63亿元,营业收入22.86亿元,同比增长24.9%。居民服务、文化体育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交通运输物流业加快发展,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2倍、84.6%、27.8%、27.6%。

(四)提质增效筑牢基础

1.工业企业效益回升。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37亿元,同比增长64.6%;企业亏损面为35.7%,亏损额4.64亿元,同比下降13.9%。在3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19个行业实现利润增加,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行业利润增幅较大。

2.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继续推行“三个重大突破”,番禺万达广场、广明高速广州段、广汽年产20万辆汽车扩建1期项目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一季度累计完成投资额均超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6%、93.1%和实现净增。预计广汽年产20万辆汽车扩建1期项目和广明高速广州段本年计划投资额分别达16亿元、8亿元,将为我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3.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37亿元,虽受大额一次性收缴因素虚高去年同期基数的影响,收入增幅有所收窄,但仍保持4.4%的增长速度。财政支出结构继续调整优化,财政对民生的倾斜力度继续加大,用于安排民生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支出11.19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4.2%,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季度全区经济明显放缓,部分经济指标增长率低于预期。与全年预期目标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低4.9个百分点,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低0.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低12.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低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低10.3个百分点,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压力较大。

(一)从外部环境看,宏观经济环境趋紧

当前美日欧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普遍放缓,外需疲软。同时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3%,已持续25月负增长,且降幅为八个月以来最大;环比下降0.3%,降幅亦为八个月以来最大,滞涨的态势明显,一季度GDP增长率全国是7.4%,广东是7.2%,广州是7.4%,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0.3个、1.3个、5.5个百分点,而我区GDP增长6.1%,同比回落10.9个百分点,总体经济增长处于放缓趋势,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二)从内部环境看,主要行业缺乏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

1.严峻的外贸形势和紧张的生产要素,制约工业经济增长。全球经济增长势头减弱、外贸形势严峻冲击着我区工业生产,工业企业订单普遍减少,生产不足。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供给紧张,高成本制约企业生产经营,部分企业(如日立工机)将部分生产线搬迁外地,导致相关行业增量不足。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对GDP的贡献率为11.7%,贡献率比去年同期下降25.6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仅0.7个百分点。全区近四成的超亿元企业出现产值不同程度的下降,产值下降额接近40亿元。同时,一季度企业生产下滑继续加剧,从单月数据看,3月份规上工业产值159.3亿元,同比减产6.5亿元。从增长率看,工业总产值一季度增速比1-2月下降1.7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产值一季度增速比1-2月下降1.2个百分点,五大行业产值一季度增速在1-2月下降0.1%的基础上再降1.1个百分点。

2.固定资产投资进度偏慢。突出表现为在建项目减少,项目规模偏少、要素制约等。全区在建项目272个,同比减少62个。新开工项目47个,同比减少48个。本年累计完成投资超亿元项目仅18个,同比减少9个,其中房地产项目16个,同比减少4个。部分重点建设项目存在用地、规划及资金配套等问题,影响工程进度。例如,奥园国际中心项目受规划问题影响进度缓慢,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二期因资金问题影响了开工建设,等等。此外,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仍然较紧,随着调控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其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也将增大。

    3.消费市场活跃程度减弱。多数商业企业销售预期偏低,新建商业综合体仍未显现较强的带动作用,同时各级政府大力压减“三公”经费支出,大型餐饮企业消费疲软。一季度全区限额以上商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5.1%,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45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7.6%,低于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4.9个百分点,渔民新村、番禺宾馆和番禺大厦等大型餐饮企业营业额降幅达到双位数。

三、建议

初步判断,从第二季度起企业生产经营逐步回复常态,订单需求逐步改善,企业经营状况逐步好转,全区经济增长将有所回升。但受市场需求和工业增长后劲不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少,房价处于博弈期,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等制约因素影响,要实现年度预期增长目标仍需予以充分重视和积极努力。建议:

(一)重点加强工业经济工作

继续推行“五个一批”工作,抓好工业项目建设;全力帮扶产值下滑幅度规上工业企业摆脱困境;对可加快生产的工业企业,落实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加快生产。大力发展优势产业,进一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提升工业发展水平,激活工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大力推进项目建设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力争在项目数量、投资规模上有新突破,对年内能投产的项目优先帮助其解决审批问题,使投资项目尽快形成生产力。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立足实际,突出引资重点,创新招商方式,争取更大、更多的项目落户本地。

(三)促进消费潜力释放

着力加快近年新建商业经济体开业步伐,增加消费市场热点。面对高端消费、公款消费的减小,鼓励高档餐饮企业加快转型,把经营方向转向大众消费,以满足不同层次需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广大消费者花钱的“底气”。

 

              执笔人:关劼琳 杜俊钰

              审核人:李健强 梁巨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