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其他 > 规划计划 > 专项计划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2018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 2019-01-31
  • 来源:本网
  • 分享到
  • -

2018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起好步、开好局经济实现“新中有进、进中提质”,为转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 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总量稳步攀升,主要指标优势进一步巩固

2018年,黄埔区生产总值(GDP反馈为3465.18亿元,增长7.6%,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全市第2位;广州开发区GDP达2795.39亿元,增长7.8%,均完成全年预期增长目标。主要指标总量继续稳居全市各区首位。固定资产投资1164.89亿元,增长12.1%(项目在地口径,法人在地口径增长18.2%);税收收入866.30亿元,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602.67亿元、工业增加值1894.8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3.4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2.25亿元、实际使用外资22.47亿元等。工业经济的地位不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总量的41.7%,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总量19.6%、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7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全市总量的15.8%,与上年比重持平。

(二)经济速度换挡不减,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黄埔区GDP总量连续三年迈入三千亿大关,占广州市经济总量的15%以上,成为广州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从经济增速上看,呈现换挡不减速、稳步提升态势,2018年GDP增速比2016年提升近2个百分点(详见下图)。

图:2016-2018年分季度黄埔区与广州市GDP增速对比

黄埔区经济保持快速增势,得益于政企效益不断改善。财税收入质量保持优良。在南网、宝洁、东本及分众传媒等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快速增长带动下,2018年黄埔区区库税收收入154.4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的89.2%,比全市平均水平79.5%高出9.7个百分点,收入质量全市最优。企业利润保持快速增长。在汽车、石油加工及食品饮料等三大支柱行业利润快速增长的拉动下,2018年黄埔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32.09亿元,增长14.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9.4%,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

(三)经济结构加速优化,新兴产业进一步集聚

在营利性服务业、商贸业快速增长带动下,黄埔区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持续提升2018年一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259.440.4,第三产业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9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累计提升了7.9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加速成长。2018年先进制造业产值2933.87亿元,增长7.3%,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8.6%。IAB产业中,以乐金、视源电子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完成产值1218.56亿元;以金域医学、香雪制药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完成产值630.94亿元,增长8.2%;以广州数控、亿航无人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产业完成产值151.52亿元,增长4.6%351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767.15亿元,增长3.1%,占全区产值的23.2%。消费新业态发展快速,市场份额扩大。全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网上商店销售额758.51亿元,占全区商品销售额的11.8%

(四)经济创新活力四射,区域协调进一步增强

高端研究平台和研究机构进一步集聚,引进广州中以国际生命科学平行孵化中心、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太赫兹科学中心等,推动广东省新一代通信和网络创新研究院、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等重大研发平台落地建设。高企及上市企业稳步增多,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78家,累计达2037家,约占全市总量的20%。全区上市挂牌企业累计49家,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全区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123家,占全市总量的四分之一。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良好,全年民企完成产值903.83亿元,增长7.2%,占全区产值比重的11.9%,较去年提升1.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468.51亿元,占全区投资的40.2%。知识城、科学城、黄埔港、生物岛“四区四中心”实现联动发展,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6.07亿元,占开发区投资的77.7%,增长34.5%,比开发区投资增速高4.9个百分点。其中,知识城全年新增合同利用外资12.6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1.91亿元,增长48.8%。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的科学城,在乐金、南航增资带动下新增合同利用外22.55亿元,增长3.6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4.24亿元,增长28.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32.49亿元,增长3.0%。生物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82亿元,增长75.8%。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黄埔区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以下问题值得关注:一是部分支柱产业尚未企稳,传统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持续下滑。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减产面达42.1%,主要集中在食品、石油加工、化工三大高附加值支柱产业上。工业50中有20家企业产值下降,全年累计减少产值243.78亿元,拉低全区产值增速3.5个百分点,其中新谱、本田(中国)、安利及乐金等企业产值出现较大降幅;广本、东本产值增速呈月度逐步放缓走势等。批发零售业50中有20家企业商品销售额下降,累计减少商品销售额284.61亿元,拉低全区商品销售额增速5.4百分点,其中钢铁交易中心、中邮普泰、德润投资及苏宁云商等企业销售额出现较大降幅。

二是新增入统企业的经济贡献偏低。全区GDP占比6成的工业缺乏新增入统企业,全年月度新增入统工业企业仅有7家,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7.45亿元,新增企业体量小,难于形成有效拉动。除 “爱丽思”一家外,其余如“恒运西区热力”等6家均为老企业分拆设立,实质总量并无增加。新增商贸企业共16家,全年完成商品销售总额135.40亿元,仅占全区总量的2.1%;新增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共新增21家,1-11月完成营业收入17.42亿元,仅占全区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总量的4.0%。

三、相关建议

1月12日,黄埔区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暨广州开发区工作委员会2019年第一次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会上确定了今年全区的主要预期目标:经济(GDP)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25%。为此,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省市区相关精神,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高度关注传统龙头与新兴成长型企业的迫切需求,加快企业扶持政策兑现。随着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政策效力加速显现,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我区,为今后经济持续稳健发展打好基础。一方面要积极关注传统老企业转型发展,为其转型困难路上“雪中送炭”;另一方面要关注电子商务、互联网及软件等新兴产业企业在员工入户、子女上学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减少其成长路上“烦扰”,也为扎根我区发展增强信心。

二是坚持耕耘重大项目,发挥企业筹建服务优势。推动乐金OLED、LG化学偏光片、粤芯、百济神州,发那科机器人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建设瑞松智能科技、喜星电子、LG化学动力电池、宝能大湾区总部、日立中国IT总部等高端项目,通过大力发展IAB等新兴产业,为全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加大重点企业服务力度,对享受政策扶持的企业进行回访,鼓励有增资扩产需求的扩大再生产,进一步提升重点企业的经济贡献。

三是鼓励民营中小企业加快成长。我区规上工业的中小企业从业人数占比近一半,创造产值仅占全区的近3成,要加大力度发挥民营经济政策效应,用好“省10条”“市20条”“区18条”系列政策,深入实施“禾雀花工程”,扩大区内企业对接合作,为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搭建平台;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加快建设人才公寓,着力解决金融、人才等方面的迫切需求。

是做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按照上级普查机构统一部署,继续稳步推进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及个体户的普查登记、数据录入、审核、汇总、数据分析等工作。继续抓好跨区迁移、小升规、转专业等入统工作,及时全面准确反映经济普查成果。

附表:黄埔区2018年主要经济指标数据一览表

执笔:王

审核:邬首道


黄埔区2018年主要经济指标数据一览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总量

总量

排名

增速

(%)

增速

排名

1

地区生产总值(GDP)

亿元

3465.18

2

7.6

2

2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7602.67

1

3.6

7

3

商品销售总额

亿元

6450.90

3

22.6

2

4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亿元

930.88

6

9.2

2

5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1-11月)

亿元

431.15

3

23.7

7

6

商品房销售面积(法人在地)

万平方米

346.72

2

6.1

4

7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地)

亿元

1164.89

1

12.1

4

8

财税总收入

亿元

1052.11

-

3.8

-

9

税收收入

亿元

866.30

-

5.7

-

1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173.40

1

8.2

9

11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亿元

272.25

1

18.1

3

12

合同利用外资

亿美元

41.45

2

84.7

-

13

实际使用外资

亿美元

22.47

1

1.2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