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州要闻

广州公益慈善指数:全省第一 全国第四

  • 听全文
  • 2017-02-17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今年出炉“慈善之城”行动方案

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将不少于8.5个

慈善是一个城市的温度和良心,也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内涵。过去一年,广州市开展“羊城慈善为民”行动,以“慈善”为理念的系列活动惠及千家万户。如广州市慈善会信息平台成功入选民政部首批13家全国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指尖”上的慈善激发民间活力。

“慈善之城”纳入城市战略

广州素有积德行善的传统,近年来先后颁布实施了《募捐条例》《社会组织管理办法》《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法规制度,积极开展品牌社会组织创建和慈善款物募用分离试点,大力发展社工义工联动的模式,突显社会化运作、民间化方向的慈善发展理念,还最先建起了面向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的“慈善医院”,最早成立了慈善组织社会监督委员会,“政府搭台、组织运作、社会参与、人人共享”的慈善事业发展机制逐步成型。慈善标志、广州慈善榜、慈善之歌、慈善吉祥物等慈善元素覆盖全城,营造全民慈善氛围,为全国公益事业现代化转型发展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范本。

去年12月26日,中国慈善联合会发布第四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广州位列第四,比上一届排名第六升了两位,在全省排名升至第一。

广州市民政局介绍,今年,广州将在“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基础上,率先把全国“慈善之城”工作纳入城市整体发展战略,发挥慈善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使其跟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地位和影响力相匹配,让慈善成为广州城市的新名片。

“慈善+互联网”形态多样

近年来,广州市慈善会紧跟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创新网络慈善新形态,多个网络慈善信息平台应运而生。打造了全流程公开透明的慈善信息平台,建立健全中国慈善信息平台广州市分平台、广州慈善信息网和广州慈善微信平台、重疾救助微信平台和慈善地图。2016年8月29日,广州市慈善会慈善信息平台入选民政部首批13家全国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之一,显示了广州“慈善+互联网”在全国的影响力。

广州市创建全国“慈善之城”行动方案于今年初出炉。《方案》对标全球先进城市,集聚优秀慈善要素,设立了“标志性、特色性、关键性、基础性”四个方面的主要指标,包括建设一个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国际慈善枢纽地标;建设200多个公众参与度高的慈善广场;捐赠年增长率不低于5%;注册义工(志愿者)占城镇常住人口比例达15%以上;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不少于8.5个;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占经济活动人口比重不少于2.5%;慈善信息公开达标率100%。

(编辑:潘季英;审发:梁文谦)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