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心聚力十三五——人民网强国论坛基层行”走进广州
编者按:18日,人民网刊发《广州:南国羊城蓄势创新千年商都焕发活力》,本报特予摘编转载,以飨读者。
老西关,曾经的广州十三行,“十字门开向三洋”;
黄埔古港,“商船辐辏,千帆竞发”依稀浮现眼前;
走进广州古老的历史,俯拾即是“千门日照珍珠市,万户烟生碧玉城”的风采。这座依港而兴的城市,见证过“海上丝路”的繁荣,带着改革先天的势能,不断续写创新发展的传奇故事。
曾一度负债3亿元的工厂,如何逆袭成市值超过300亿元的知名企业;一款自主品牌汽车,如何在欧美乘用车的激烈竞争中突破;昔日珠江南岸小岛,又如何乘着全球互联网智能浪潮借势而起?
近日,“凝心聚力十三五——人民网强国论坛基层行”走进千年商都广州,探寻这座城市以创新驱动助推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与记者同行的还有两位专家: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
“十万负翁”变身300亿名企的奥妙何在?
去年广州经济总量达到1.95万亿元,年均增长9.4%,这个速度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为何有如此强劲的增势,我们实地探访寻找答案。
在珠江新城商圈最东边,矗立着一栋气势恢弘的大楼,这里就是广州无线电集团的所在地。
作为一家拥有60年历史的国有军工企业,广州无线电集团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曾一度负债3亿多元,人均负债10万元,被戏称为“十万负翁”。如今的广州无线电集团已经成为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市值超过300亿元的知名企业。其利润率长期排在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首位;资产总额156亿元,实现10年50倍的增值奇迹。
“混改‘活’企,体制创新构筑企业腾飞之势;科技‘兴’企,技术创新紧握自主研发之匙;资本‘扩’企,资本运作谋划跨越发展之路;改革‘强’企,模式创新夯实企业长盛之基”。集团副总裁黄跃珍指点着集团的架构图,话从转变说起。当初退出模具制造,将尚不成熟的服务业版块向高端拓展,并继续将高科技制造业向更精尖的领域策动,这一系列的大动作使得集团远离了低端粗放式产业的无序竞争,迈进了高附加值、低能耗的高端产业领域。
为了进一步说明企业走的是精与专的道路,黄跃珍举出了几个实实在在的数据:集团拥有2000余人的研发队伍;每年在科研上投入产品销售收入的8%到10%,而其他企业往往不到5%。大量的科研投入保证了企业对核心技术的独家研发能力,以及长盛不衰的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早已成为集团制胜的最大法宝。
“当前,从广州的探索来看,混改可能是最适合国企高科技企业再次腾飞的方式,广州企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全国企业具有启示作用。”魏建国指出,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拓宽思路,拓宽思路才能甩开膀子,取得好的市场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创新发展。
“贴牌汽车”如何谱就自主品牌新“传祺”?
汽车市场的竞争一直白热化。然而,却有这样一个汽车品牌异军突起,一上市便供不应求。传祺GS8,源自广汽集团的自主品牌SUV,上市仅30天订单量就已达1.8万辆,颠覆了人们对于自主品牌汽车“质低价廉”的传统认知。
广汽自主品牌从2005年开始谋划,到目前累计投资超100亿元。传祺首款产品自2010年底上市以来,销量从2011年的1.7万辆到去年突破19万辆;产品上市不到3年就实现盈利;单车售价达到甚至超越部分合资品牌。
“在技术、生产方式、供应链体系、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广汽乘用车总经理郁俊强调,这是广汽传祺持续要做的功课。
从最初50人的研发人员到2500人的研发队伍,广汽传祺依靠人才优势,布局全球研发网。广汽传祺已具备同时开发多款世界级水平整车的能力和新能源前沿技术的研发,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获得多项专利认证。
进入2016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国内汽车市场的结构同样产生了一系列变化。4月,国内乘用车销量环比下降13.4%,合资品牌下滑明显。而传祺坚持产品“加法”战略。1月到5月以高达183%的快速增长,领跑中国车市。
郁俊认为,传祺的发展正是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推进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有广汽特色的转型升级发展道路。
“这不仅仅是传祺发展历程中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刻,更是中国品牌向世界传递的一个信息,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创造出高端产品,而且中国品牌有决心走向高端化。”专家魏建国如是说。
“广州硅谷”引来“大珠小珠落玉盘”
琶洲小岛,位于广州中心城区珠江南岸,因为“形似琵琶”故称琵琶洲。互联网智能创新浪潮,正在打破这里多年的沉寂,引来“大珠小珠落玉盘”。在这座小岛上,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的建设,已成为广州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的引擎。
诸多互联网旗舰企业在这里“布点落子”。阿里巴巴、腾讯、小米……根据规划,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将打造成基于互联网新技术的世界级创新平台,被赋予2.5版本CBD的崭新定位。这里,对标的是美国硅谷、北京中关村,通过“互联网+”的创新产业集群,成为“广州硅谷”,孕育着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新苗头和新动能。
“互联网+政务服务”成为新的风景线。办事窗口没有玻璃格,能看到电脑屏幕操作;大厅设有咖啡角,服务员是一台机器人;扫码叫号纸,排队进度推送到手机微信。琶洲政务服务中心,用创新刷新了调研团对政务大厅的固有认识。
腾讯用地审批阶段手续仅用时8个工作日,复星等5个项目从审批到动工,缩短了1038个工作日。在成立6个月的时间里,琶洲政务服务中心为琶洲互联网集聚区内的企业大楼开工建设制定了“一企一策”和“专人代办”服务。
“政务服务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创新要素,广州积极为创新创建各种有利条件,通过简政放权,围绕阻碍创新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实现‘点点击破’。”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
魏建国赞赏道:“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在推动商贸中心向创新热土转变的过程中,以国际视野高起点谋划,大力度推进,创造了很多好做法。”
广州,过去留给外界的印象,更多是一座贸易之城。随着牵手互联网巨头,集中打造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千年商都正朝着全球创新中心坚定前行。
拥抱大海,“自贸区新速度”领跑未来新格局
在南沙海港集装箱码头,一排排大型桥吊正井然有序地装运集装箱。广州又一次拥抱大海,这古老而亢奋的灵魂也再度迸发出新的生机!用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魏彤军的话说,“南沙港码头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从2002年南沙港码头大开发到“十二五”期末的2015年,南沙港码头GDP已增至1133.1亿元,是2002年的18.4倍。如今南沙港码头GDP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已连续8个季度在广州市各区中领跑。数据显示,2015年南沙港码头新设企业超过1万家,超过自贸区获批前历年注册企业的总和。
“广州将充分利用南沙港码头的试验示范作用,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营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聚集更多的国内外高端要素,形成广州对外开放的新优势。”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曾这样向媒体阐述广州打造营商环境的思路。
在魏建国看来,自贸区是新生事物,相比人才、资金、技术,首先须在理念上突破,要从全球视野看待“一带一路”的前景。他认为,南沙自贸区要发挥投资领域负面清单先行先试的作用,要实现民企和国企的权利平等、规则平等、机会平等。大胆试、大胆改,以南沙自贸区作为湾区经济的中心,撬动整个珠三角。
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广州正迈开步子、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加油干,南国羊城徐徐展开一幅欣欣向荣的创新画卷。
(编辑:潘季英;审发:梁文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