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民生、创新监管 “食品安全年”扎实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建设
广州市食药监系统工作人员在抽检农产品。
2016年是广州市“食品安全年”,更是全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的关键时期。
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按照“守住底线、夯实基础、开拓创新、服务民生”的总体思路,全面落实“四个最严”和“四有两责”要求,深化制度建设,强化源头治理,狠抓过程监管,筑牢安全防线,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中向好,食品抽检整体合格率达到98.5%的较高水平,食物中毒发生率保持在平稳较低水平,市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和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逐步提升。
以“互联网+”监管模式
强化线上线下联动机制
广州市食药监部门创新“互联网+”监管新模式,建了专门的互联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队伍,建立了互联网食品药品监管电子取证实验室,通过强化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已清理下线2139家不符合规定的网店,网络监管工作初显成效。
食药监部门还研发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大数据应用系统,逐步建立完善本地食品药品经营主体数据库,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进行系统性的采集、统计分析和利用。一线监管人员配备移动执法终端,实时采集、上传、查询和调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以及现场开展日常检查、行政执法等监管职能,使监管工作的靶向性和效率水平得到提高。
此外,2016年广州市还出台了史称“最严”地方立法《广州市临近保质期和超过保质期食品管理办法》,既实行严标准,又体现广州特色,为推动长效监管提供依据。
食品安全数据说话——
严惩:刑拘324人
今年以来,全市食品药品行政立案4703宗,罚没款7524万元;公安机关侦破食品药品类犯罪案件115宗,打掉犯罪团伙32个,捣毁黑作坊、黑窝点99个,刑事拘留324人,逮捕126人。
保障:近90%监管力量下沉一线
全市食药监系统按照食品安全“有责、有岗、有人、有手段”的要求,以关口前移、力量下沉、一街一所为原则,着力夯实监管基础,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市、区独立设置食品药品监管机构。
其中90%的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下沉到基层,169个镇街设置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所,配备办公场地、执法车辆、移动执法终端和快检设备,筑牢食品安全基层防线;在每条村居(社区)配备食品安全协管员,2614个村居配备3130名食品安全协管员,建立健全“市-区-街(镇)-村(居)”三级机构四级监管网络。
快检:各类农产品多达124.6万份
广州连续4年把食品安全纳入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今年,全市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快检各类农产品124.6万份,总体合格率99%,其中,农业部例行监测产地农产品合格率达到100%。
食药监工作人员加强重点市场源头管控,以江南果蔬、黄沙水产、一德路海味干果和番禺清河等大型食品集散地或一级批发市场为重点,派驻执法人员实施驻场监管,并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监督抽检,逐步规范批发市场销售凭证和食用农产品标签标识,推动落实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等制度,引导督促市场开办方和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目前已有720家市场(大型超市)基本落实自检制度并按要求公示检测结果,占全市市场总数的94%。从7月1日始逐步在市中心城360多家农贸市场推进每天开展“肉、菜、鱼”快速检测。截至11月底,共快检食用农产品52.96万批次,下架销毁不合格食用农产品约6800公斤。
另外,今年全市抽检的各类食品84947批次,实物质量合格率98.5%,检测样本量达到6.29批次/千常住人口/年,实现对本地食品生产企业及食品重点经营主体抽检覆盖率100%。有效监控全市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并加强监督抽检后处理,针对抽检发现的问题食品,坚决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查处,杜绝问题食品流入市场。
明厨亮灶:城区学校食堂100%覆盖
全市已实施“明厨亮灶”餐饮单位超过3.5万间,整体覆盖率超过60%。全市3117家中小学校食堂、高风险单位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以及重点监管单位视频监控实现全覆盖。
餐饮:创建1907家示范单位
全市创建餐饮服务省、市级示范单位1907家、省级示范街14条、省级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示范街2条、省及市级示范镇1个、市级示范街(美食广场)45条,居全省第一。
全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覆盖率达到96%。完成500余间学校食堂从C级提升至B级,实现城区学校食堂量化等级全部达到B级以上的目标。
聚焦民生
专项监管初见成效
种养殖源头
今年以来,广州市重点开展农业投入品打假清源行动,围绕禁限用农药、兽用抗菌药、“瘦肉精”、生鲜乳违禁添加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开展专项整治,严打违法犯罪行为,竭力消除安全隐患。今年,农业部门检查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3.6万家次,查处案件587宗,罚没735万元,移送公安机关34宗。加快推进规划选址牲畜定点屠宰点的建设、升级改造工作,强化生猪屠宰监管,开展打击私屠滥宰专项行动,查处私宰案件76宗,查扣生猪869头,取缔窝点76个。
食品生产经营领域
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积极探索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统筹协调系统食品监管业务骨干,组建随机检查队伍,按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确定企业名单,结合企业质量安全诚信评定,开展日常监督检查,着力于提升监管效能。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治理、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水产品及水产品交易市场、小餐饮和“网络订餐”等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处置舆情反映的热点和突出问题,系统全年行政立案4014宗,罚没6704万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68个,移送司法机关案件48宗。
食盐监管
全市积极推进盐业体制改革,月库存储备食盐2万吨,超额完成省的储备任务要求。强化盐业市场监管,市商务部门牵头会同佛山市、东莞市盐务局,开展广佛肇地区制贩假盐专项治理行动,打击跨区域食盐违法行为,有效保障食盐供应安全。今年,商务部门、盐业公司等检查食盐使用或经营单位4万多家,立案48宗,查获问题食盐96.2吨。
流动摊贩监管和餐厨垃圾回收处置
城管部门以校园周边乱摆卖、夜间占道烧烤整治为重点,加强对食品流动摊贩监管。发挥餐厨垃圾专项执法检查队伍优势,加强对餐厨垃圾回收检查专项执法工作,餐厨垃圾处理量从每日35吨提高到200吨,处理能力大幅提升。
污染防治
环保部门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大力推进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区划调整,有效保障饮用水源安全,联合工商、城管、食药监等部门共同开展餐饮业污染整治。
食品相关产品
质监部门重点对包装容器、餐具洗涤剂和压力锅等食品相关产品实施监督抽查,保障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2016年监督抽查食品相关产品1333批次,质量合格率94.7%。切实深入企业,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强化生产质量监管,全年查处食品相关产品案件43宗,罚没85.2万元。
进出口食品监管
广州出入境口岸牢牢守住国门关,全面推进中国(广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建立广州口岸进口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进出口食品全程追溯监管,今年以来追溯退运4.9万吨问题进口食品,有效防止输入性食品安全风险。
(编辑:潘季英;审发:梁文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