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
12月6日,市政府14届230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指导广州未来五年电子政务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意见》提出,我市将利用3至5年时间,以平台建设为抓手建立电子政务服务管理新体系,以业务需求为指引推进政府信息共建共享开放利用,以深化应用为目标提升政府决策管理支撑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立足“十二五”,谋划“十三五”
“十二五”时期,我市电子政务着力打造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建设全市统一的网格化管理地理信息平台,网格化数据“一张图”实时展现,形成市、区、街“一级采集,两级调度,三级联动”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调度模式,稳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设“五个一”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广州市社保卡“一卡通”电子证照应用,“一卡通行”便利居民办证用证;建成市、区、街(镇)、村(居)四级网上办事服务体系,“一网办事”畅通公共服务渠道;部署全市统一网格化系统,“一格管理”精细社会治理能力;整合51个部门73条专线,“一号接通”集中解决群众诉求。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十部门以广州“一网一窗”的政务服务模式为原型制定《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的实施方案》,体现了对我市电子政务发展理念与模式的高度认可。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市电子政务建设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电子证照应用未能嵌入业务办理环节及信息共享使用率不高等问题,群众感受不到好处,满意度不高等。《意见》正是面向“十三五”全市电子政务发展、针对关键问题而出炉的具体解决方案。
统筹技术数据,落脚“便民惠企”
较之其它省市电子政务的集约协调建设,广州市进一步突破技术主导的思维模式,统筹考虑技术、数据与业务,创新提出通过建设技术“大平台”、数据“大仓库”,在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业务应用领域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简化流程、便捷办事,将“便民惠企”的服务理念落到实处。
通行“电子证照”,丰富服务应用
为解决群众“办证多、办事难”等问题,加快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尤其是电子证照的应用和互认,《意见》提出,制定电子证照目录,推动政府部门间证照共享和互认,修订现行办事规程,减少纸质证照和复印件反复查验和提交。通过政府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一数一源”,基础数据库已有数据其他部门不再重复采集,推动信息资源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依职能按需共享”,实现政务服务三个“变”,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意见》还提出,将积极推进重点领域电子政务服务应用,在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社会信用、市场监管、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流动人口与出租屋管理、特殊人群管理、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国民教育、劳动就业、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等方面推进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创新政府管理模式,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编辑:王涛;审发:梁文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