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关注

他们用“眼”守护着“一棵菜”

  • 听全文
  • 2020-02-09
  • 来源: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

  有一群人天天逛菜市场问菜价却不买菜,他们是广州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的“守望者”

  “阿姨,今日生菜几钱啊?”“3元一斤!”

  “这个大白菜昨天卖2块,今天卖1.5元了!”“是啊,今天降了一点!”

  在广州闹市区的豪贤肉菜市场,每天都能听到这样的对话。乍听上去,仿佛不过是前来买菜市民与菜档档主在讲价。

  “最贵的时候是年初二,迟菜心卖到了15元,但我们做出紧急调配反应之后,年初三立刻跳水回落,大概恢复四五元左右。”

  原来,他们是这个春节期间,每天都到广州菜市场准时“报到上班”的市发改委物资保障工作专班价格调控组的党员干部。

  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如何,价格无疑是最重要的标志。所以,价格调控组可以说是广州生活物资价格保障的“守望者”和“放哨人”。在疫情期间,他们时刻监控着广州“菜篮子”价格,并据此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连日来,记者跟随广州市发改委、广州市商务局等部门逛菜场、看价格、看采购……看他们如何协同保障市民的“菜篮子”平安,顺利确保“一棵菜”从田间地头到批发市场再到百姓餐桌。

昨天元宵节,广州超市和肉菜市场供应充足。.jpg

元宵节,广州超市和肉菜市场供应充足。

  价格怎么看?

  内行看门道: 在120多个“采价点”有“眼睛” 不仅看价格更要看供应

  “春节期间每天大概出动6到8个人,每人巡查6到8个点,再形成当天的‘价格日报’,进行日常监测。”市发改委价格调控组成员告诉记者。在广州,价格监测的监测点共有208个,其中菜篮子监测点就有120多个,涵盖了各行各业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物资价格。除了价格调控组自己巡查,他们还有许许多多藏在买菜人群之中的“眼睛”——报价员。豪贤肉菜市场的娟姐就是其中之一。她除了是市场管理员,还是市场的报价员,每天一早8点,她会将采集到的肉菜价格,通过系统报给价格调控组下辖的价格监测中心,大约上午10点完成后,再由价格监测中心的监测员,进行每天的价格趋势分析。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价格调控组成员坦言,在目前过年和疫情的叠加效应之下,监测肉禽蛋菜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保障,不仅要看价格,更要看保障供应链这部分,假如供应充足,价格微有波动,在可控范围之内,我们都会让市场自行调节,市民无须囤粮囤菜。

  据介绍,在春节期间,粮油价格保持稳定,肉禽菜价格等有不同程度的上扬,此时鸡和鱼立下了汗马功劳。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鸡和鱼的价格一直比较平稳、供应也充足,也分流了肉类的需求量,让价格更加稳定。目前,广州生猪屠宰量继续回升,肉禽蛋鱼价格总体持稳,蔬菜价格微跌。预计随着猪肉经营户陆续开门营业,屠宰量回升,猪肉价格将有所回落,蔬菜价格预计将逐步恢复至节前水平。

  除了菜市场,价格调控组还奔走在药店、超市等,据统计,春节至今,价格调控组共派出68人次对全市309家农贸市场、超市、药店开展巡视调查,了解价格波动及供应情况。

  运转机制显神通: 供应有底气不怕“局部抢购” 帮助商超及时配送补货

  据价格调控组成员介绍,年初二广州“封城”的谣言传出,导致部分市民抢购粮油蔬菜,市场的菜价一度出现波动。他们随即结合价格与供应综合分析,认定价格走高并非有商家故意“囤积居奇”,而是由于局部抢购带来供应的结构性短缺问题。“品类方面集中在蔬菜,在做出紧急调配反应之后,年初三,生菜、迟菜心立刻回落到2元和4元左右。”

  在市发改委价格调控组监测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同时,广州市商务局也派驻了一名专员进驻江南果菜批发市场组织货源,就地为市场、商超等解决实际问题,迅速进行调配。工作人员卜伟告诉记者,春节期间,作为在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果菜集散地之一,该市场的供应肯定是充足的。为何如此有底气?他分析,今年年初二,市场交易量为4000多吨,随后每天逐步提升100多吨,截至昨天已经逼近8000吨了。“这还不是市场饱和的供应量,按照去年春节后的情况看,这里正常交易量可以达到12000吨。”

  不过,在实际的运转中,并没有想象得那么轻松。卜伟介绍,从批发市场供应量充足到市区商超市场供应量充足,当中最大的问题是“配送”。他说,很多商超是通过供应商供货,从采购、检测、配送等流程一般需要近一天的时间。当出现局部抢购,再加上春节期间人手紧张,这时,原本的供应链就“使不上劲”。所以,不少大型商超都是自己来江南果菜市场直接“下单”。

  所幸,当时该市场已经成立了应急配送小组,24小时不间断对接,帮助商超及时配送补货,让市民不会长时间买不到蔬菜。

  为啥“临时短缺”?

  按往年需求采购 年初二超市及时 组织员工回广州

  从蔬菜抢购致缺货,再到补货使菜价回落的全过程,也离不开这些提前结束休假的企业。

  在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早上七点,一辆辆三轮车满载萝卜、莴笋及各种常见的叶菜驶离市场的“鲜菜交易区”。广东胜佳超市生鲜采购部主任刘瑞冰在超市从事生鲜采购工作8年。每个工作日,她都会从佛山的家中开车来到该市场,为超市采购新鲜的蔬果。刘瑞冰告诉记者,节前,他们采购部门的同事都陆续回老家过年,按照往年春节的情况,在年廿九那天,采购好年初一到年初六的蔬果,存储在冷库,一般可供春节期间各门店销售至年初三。“年初三之后会有人跟进采购,其他员工则放假。”

  不过,今年春节,疫情的出现打破了惯例。“除夕就发现有市民抢购,到年初一,分店那些菜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年初一已经将年初三的菜都抢购一空。”刘瑞冰说。她自己也是在年三十的晚上收到了回广州加班的通知。“我们公司成立了一个应急小组,年初二组织同事回来加班。”她说,因为公司物流的同事也放假了,回来的采购部门同事还担当起了物流的角色。根据门店的需要,在江南果蔬市场采购完后直接拉走,一家一家门店送过去。

  “那几天,从早上7点到下午5点,这10个小时里面,负责采购的同事,又负责采购又要配送。如果中途出现某些门店卖断货的话,又要加急送过去,不停地跑。”据悉,该超市在广州有70多家分店,因为疫情的原因,员工提前返回广州,而其中有生鲜蔬菜可出售的门店几乎都提前开放了。

  截至目前,广州市的蔬菜、肉类、粮、油、米、面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裕,价格平稳,市场秩序良好。数据显示,在主要商超方面,全市主要商超的生活必需品种类全、价格平稳。根据市民采购需求,全市16家主要商超的蔬菜、猪肉供应量继续增加,冷冻包点持续减少。其中蔬菜914吨,增加了33吨;鲜猪肉1457头,增加14头;冻肉269吨,增加7吨。冷冻包点46万包,减少近2万包。

相关附件
相关新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关注 · 广州政府网